【特約記者謝宜汝/採訪報導】九月17日晚間21點41分發生有感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指出,震央位於台東縣關山鎮,芮氏規模6.4級,是49年來當地最大地震,18日14點44分,台東池上再發生規模6.8級地震。連日來的震動,導致花蓮玉里建築物倒塌,甚至耗資5億興建的桃園八德國民運動中心5樓羽球場的天花板輕鋼架、隔音板,也瞬間崩塌。如果是教會的建築物,該如何做好預防呢?
在全台建造教會超過20間的阮興章,同時也是全福會高雄分會會長,現為旌旗營造副總經理,他受訪時表示,教會建築安全考量中,地震防災安全考量必不可少。他提供五點預防方針,給眾教會參考:
觀察建築結構體是否有裂縫?
地震後不是建築沒有倒就沒事了,而是要檢查是否有出現深度的裂痕、大型裂縫?若有裂縫,可以觀察四周是否有粉塵、剝落的碎片等等,並且丈量尺寸、做節點紀錄。每天觀察記錄裂縫是否加大、加長或加寬?裂縫的警訊相當重要,代表結構產生問題,下次地震時可能就會受到震幅影響。若裂縫有加大,就要趕快去請結構技師來進行檢測。
檢視「承重牆」是否被打掉?
部分教會購置或是承租時,因囿於經費,會選擇中古屋作為建造教會的考量,然後再將空間重新配置。也有的教會建築前面的承租者,已經做過空間更動。教會可以請結構技師檢視與評估「承重牆」是否被拆除?如果缺少承重牆,很容易導致樓層缺乏穩定性、安全性,也會讓抗震性減弱。
了解建築物的材質
一般建築物分為三種材質,如「RC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屬於較堅硬的材質,常用於透天樓層較低的建築,地震來時延展度不夠,較無法承受大型地震傷害。另有「SC鋼骨結構」(Steel Constructure),為鋼骨樑柱主軸,在外圍包覆混凝土,通常用於高樓層,因為鋼骨較有韌性,可以消化地震的震度。再來是「SRC鋼骨鋼筋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也就是RC與SC的綜合,以鋼骨梁柱為主,外圍包覆鋼筋以及混凝土,可以透過鋼骨、鋼筋和混凝土消化地震搖晃,是施工最複雜、建材成本最高的建築。例如好消息電視台便是使用「SRC鋼骨鋼筋混凝土」建造。
台灣現有的百年教會,多半是用「加強磚造」的工法蓋成,這類型的建築全視當時的工藝和蓋法而定。台灣和日本位於地震帶,可能比較容易發生狀況。但是也有優良的結構規劃設計與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使得建築物屹立不搖,例如總統府正是這樣的建築。
透過瞭解建築建材,有助於教會掌握地震、災害等風險管理,及早做好準備。
定期為房屋健檢
房子跟人一樣,一定要定期做健檢。房屋與人體一樣,歷經歲月風霜、地震、天災等無情摧殘後,屋況也會因年久而變差,難以預料,因此需要定期進行房屋健檢,以及耐震能力評估,早點發現結構有無問題,以便早點補強,讓風險降低。房屋的健檢可以聯絡相關結構單位,如建築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有定期健檢才有保障。
定期進行地震防災演練
其實地震只要是超過5級,都是很大的震盪級數,也很難預料是否會有更大型的地震,因此教會做好地震防災演練非常重要。就像火警消防演練一樣,可以提升教會與會友的地震災害應變能力,並透過實地就地避難演練(趴下、掩護、穩住),幫助會友做好準備。必要時,地震活躍期間也可以恢復有如疫情時期的線上聚會,隨時做好萬全的準備。
阮興章表示,此次地震亦揭露了一場屬靈爭戰。他參加高雄城市祈禱早餐會,高雄眾牧者都為高雄和台灣祝福禱告;但同一時期還有媽祖遶境。他認為地震所帶來的訊息,是給台灣很重要的警醒,讓台灣眾教會有機會警醒禱告,讓台灣脫離偶像權勢,預備好末後世代的各項災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