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陳貞元、編譯余友梅/報導】數十年來,人們都認為女性一向比男性信仰更虔誠。無論是會眾調查結果、傳統觀念,或是教會的內部訊息,都指出女性相當重視她們的信仰。
然而,美國福音雜誌《今日基督教》近期發表的數據卻顯示,這種長期趨勢或許已經翻轉:在美國,年輕世代的女性表明自己有信仰的人數,比男性還要來得少。這項發現很可能對未來的美國教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Z世代女孩近五成無信仰
該項調查於去年十月間進行,調查指出,在18-25歲的人口中,有49%的女性無信仰,而男性僅有46%。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33至34歲;往後的中年女性,則是有宗教信仰者占多數。
此外,44%的20多歲男性和48%的女性,拒絕任何類型的宗教信仰。在18-25 歲的人群中,對宗教最排斥的人群是非裔美國人,其中男性占 51%,女性占53%。另一方面,中學生是最不認同任何宗教的教育群體;男孩多達 52%,女孩多達57%。
在教會出席率上,25歲的男性有27%表示,他們沒有參加過任何宗教儀式;而女性這一比例則更高,達35%。從45歲以後的年齡層中,女性才再次成為最有可能上教會的人。
直至去年,信仰上的性別差距,在美國年長人口中一直存在。而在千禧世代或Z世代(199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當中,情況就完全不同。1980年出生的人(42歲)當中,這個差距開始縮小到大約2%。而在1990年出生的人(32歲)中,差距完全消失;而2000年或之後出生的人(22歲以下)當中,無信仰的女性人數明顯比男性更多。
教會出席人數也有性別差距。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6年的調查發現,全世界的基督徒女性,平均參加禮拜的人數比男性多出7%。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的男性參與宗教的人數,明顯比女性更多。
在美國,年長男性比同齡女性更有可能表示,他們從未參加過教堂禮拜。在60歲的男性中,有35%表示從未參加過教堂禮拜,而女性僅有31%。
而認為自己無信仰的男女差距,在1990年代出生的人(今年約32歲)當中,並不明顯,可以看到出席教會活動的性別差距已經縮小。
哪些人口因素會導致年輕男女在信仰上出現這種新的性別差距?
在男性和女性的無信仰者中,無論是非裔、亞裔或是其他種族群體,都沒有明顯的差距。但是在拉丁裔年輕族群中,男性無信仰者較女性多了8%。而在白人樣本中,女性較男性多了9%表示沒有宗教信仰。Z世代白人族群中的差距更為明顯,因為白人在18至25歲的樣本中,占比達到一半。
教育也可能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25歲以下受過大學教育的成人中,女性表示無宗教信仰的可能性較男性略低(女性39%、男性45%)。
高中畢業女生無信仰者過半
然而在大學尚未畢業,目前仍在就讀的年輕族群中,卻有著明顯差異。57%高中畢業的Z世代女性,是無信仰者,而男性是52%。在目前就讀於大學,但尚未獲得學士學位的年輕族群中,男女之間有7%的差距。
基督徒已經注意到這個多年來的年齡差距,並試圖修正。因為男性事工多半聚焦在男性的門徒訓練,將丈夫和父親帶回這些門訓當中,但在福音派教會中,女性人數比男性人數多了10%。
一些對福音派有影響力的主流領袖特別指出,年輕男性缺乏責任感和宗教信仰,因此部分牧者的講道,特別針對男性。例如德里斯科牧師(Mark Driscoll)宣講聖經中的男子角色;史朝恩牧師(Owen Strachan)則說:「男性角色就是要為上帝的榮耀及他人的利益,做艱難的事情。」而彼得森教授(Jordan Peterson)的成名,則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堅持「以男性為主的福音」。
陽盛陰衰教會無法茁壯
最近《今日基督教》 (Christianity Today)的一篇書評寫道:「基督徒女性長期以來教會的參與度一直都比男性高。但今日這個差距正在縮小,不是因為有更多男性參與,而是因為愈來愈多女性離開。她們很可能『解構』她們的信仰或是自認為『無信仰者』,這樣子的人數愈來愈多。」
作家石來民(Lyman Stone)兩年前寫道:「教會陽盛陰衰並不會讓它更茁壯。」這反而可能是教會規模縮小的原因。
年輕女性對教會參與度和歸屬感的降低,讓未來的美國教會岌岌可危。Z世代女性步入中年後,若不回到教會的話,對於有些事工需依賴女性來領導和推廣的教會來說,很可能造成相當大的危機。(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 Evangelical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