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福音從高雄港啟航 賣冰沙和海產建造台灣第一間教會 旗後長老教會吳志和牧師盼更多人認識早期宣教足跡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旗津海邊(左下)為旗後燈塔。(圖/高雄旅遊局網站)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台灣福音要從高雄大港啟航!要了解台灣教會的歷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旗後長老教會。在宣教士馬雅各登陸來台後,它成為台灣第一間禮拜堂。

旗後長老教會吳志和牧師受訪時表示,記得八個月前就任時,從教會的頂樓可以遠眺台灣海峽,也可以看到旗後山和高雄港等三個地方,對他有很多的感觸。台灣海峽的廣闊,讓他看見教會還有更多事工可以擴展;遠眺旗後山的炮台和燈塔,也是二級和三級古蹟,看起來很壯觀,有心一覽的旅人,要花時間爬上去細細品嚐。

吳志和牧師。(圖:吳志和牧師提供)

在教會接受裝備 也能走出去服事
旗後長老教會有157年的歷史,過去信仰前輩用許多體力和心力付出,如今他也鼓勵弟兄姊妹,繼續傳承完成上帝要他們完成的工作。尤其高雄港口船隻進進出出,船隻進來裝完貨後便出去。這就如同牧者在教會接受裝備後,也要踏出教會。他也希望透過裝備、訓練,讓更多人參與教會事工。

談到旗後長老教會的歷史,他表示,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差派宣教師馬雅各醫生來台灣宣教,先登陸打狗港旗後(高雄市旗津區,正式受派宣教師登陸的第一站),便轉往台灣府城看西街(台南市)行醫傳道。

後因受到逼迫,因此返回打狗,於通山街(高雄第一街)朝日鐵工廠處租一間店面傳道醫病。隔年六月於旗後山腰(高雄燈塔下的台灣機械廠修船塢處)買地蓋醫館、建築聖殿。這就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間禮拜堂,名叫「打狗禮拜堂」。繼馬雅各醫生之後,打狗禮拜堂由宣教師李庥牧師夫婦負責。馬雅各和李庥牧師,也是在台灣建立教會非常重要的屬靈前輩。

周瑞長老紀念館。(圖/吳志和牧師提供)

周瑞紀念館

賣冰沙、賣海產建立起來的教堂
「旗後長老教會留存在這裡不是偶然,而是因著許多屬靈前輩的努力,教會才能留存在這裡。」吳牧師說,其中,特別要提到周瑞長老。周瑞長老在日本時代是「限地醫師」,由於英國的差會準備擴建台南新樓醫院需要資金,於是準備賣掉旗後教會目前這塊地。所幸周瑞長老用兩千日圓,分五年付款給土地所有權的英國差會,並捐給教會,使教會開始走向本土自立,並於1935年,由巴克禮牧師開始興建禮拜堂,也是第二代禮拜堂。

「不少人說,這間教堂是賣冰沙、賣海產建立起來的教堂!」吳志和牧師解釋說,2009年,教堂因年久失修不堪使用,經過拆除重建,於2013年重新落成啟用,完成七層樓的教堂。他說,當時會友都不富有,為了蓋這座耗資上億的大教堂負擔很重,然而經過牧者、長執、會友一起在教會前熱鬧的旗津大街上義賣冰沙,每週到四、五間教會提供海產義賣,或是參加小豬撲滿奉獻計畫,甚至變賣黃金、努力作資源回收等各種方式,藉由五餅二魚的擺上,見證恩典神蹟。

旗後長老教會。(圖/吳志和牧師提供)

教會同心合一和願意分享的心
更重要的是「同心合一和願意分享的心,完成教堂的建造」。吳志和牧師說,至今長執仍然懷念當時弟兄姊妹同心合一建造的教堂;此外,他們也是透過到各教會分享募款,而將教堂建造起來。因此,教會長執和弟兄姊妹抱持感恩的心,若有其他教會需要到他們教會募款建堂,他們也會不吝惜為其他教會奉獻,分享他們的愛。另外,每次的聖餐奉獻,都會幫助有需要的六間教會和機構。

吳志和牧師說,旗後長老教會至今仍秉持過去的宣教精神,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週末快樂兒童營。十多年來,同工們用心經營,但為了管控教學品質,招收人數有限,最多時人數八、九十位。現在因為疫情,也有五十多位,還有不少人排隊候補。

教堂原本重建,只規劃四樓,後來因社區工作的需要,增建到七樓。前任牧師在此建立關懷據點,幾十位長輩接受教會的服事,都有不錯的風評,甚至有長輩信主。後來因牧師離任,加上疫情,服事暫時停止,預定明年重新開始。

最近,他也看到旗津愈來愈多新住民,以從印尼和越南嫁過來的外籍配偶較多,因此教會也新成立新住民團契的印尼小組。原本只有4個人,她們再邀請朋友來,現在增加到10人。當第一次印尼小組聚會時,她們聽到用自己母語唱詩歌、做敬拜深受感動;接下來,若越南來的成員愈來愈多,也會另外成立越南小組。教會希望透過她們熟悉的語言,幫助她們在信仰上得到造就。

馬雅各紀念碑。(圖/吳志和牧師提供)

教會關心社區孩童、青年和新住民
教會與旗津的國中小學都有很好的關係,不但提供獎學金和畢業生禮物,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團契和社團聚會,都會使用教會的場地聚會。教會為照顧外地學生,就有弟兄姊妹為他們煮晚餐,讓他們在外地至少有一餐吃到家常菜。由於教會的服事行之有年,不少學生因而信主,甚至其中有人現今成為神學院教授。

吳志和牧師說,旗津長老教會是願意分享的教會,對於社區關懷一直很投入沒有缺席。只要有人從背後推動,告訴弟兄姊妹如何做,他們都會盡心盡力、同心合一去做。

有歷史的包袱 也肩負使命
原本在美國服事,受邀回台灣旗後長老教會牧會的吳牧師說,他是第十一任牧師,身為台灣第一間教會的牧者,他坦言有歷史包袱,也肩負使命。在他就任時,坐在90年前第一任牧師坐的同一張椅子上,對於「傳承」的責任,感受特別深刻。

吳牧師提到,傳承的責任包括:信仰的傳承,就是建立信仰家庭祭壇;使命的傳承,要宣揚福音;教導的傳承,就是靈命更新。因此,他會就這三方面盡力去做,也希望幫助弟兄姊妹在這三方面共同努力。

教會平常關心社區孩童。(圖/旗後長老教會臉書)

好吃好玩 深度旅遊不要走馬看花
旗津有聞名的新鮮美味熱炒、老街特色小吃;旗後長老教會附近著名的景點有:高雄(旗後)燈塔、旗後炮台、旗津海水浴場、星空隧道、貝殼館等。很多人來到此地,彷彿進入了世外桃源。

另外有馬雅各自行車古道,出口處設置了「馬雅各醫生紀念碑」,紀念碑仿照醫生的聽診器,作成愛心圍繞台灣的形狀,記錄著馬雅各醫生踏上打狗(今高雄港)的日期「1865年五月28日」,底座由種子、禱告的手、天使之翼、十字架組合設計而成。

吳牧師鼓勵大家來到旗津,不要走馬看花,吃吃喝喝就結束。教會週六、日開放參觀,教會觀光組的同工會做介紹、導覽,但要事先預約申請。他希望讓更多人可以到此進行深度之旅,有機會聽見福音,並讓更多基督徒認識早期宣教歷史痕跡。

旗津海邊—摩西分海。(圖/吳志和牧師提供)

 

相關新聞:

福音的風吹拂 得人如得魚──走訪沿海教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