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宣教研究中心主任)
無論如何偉大的人物仍然有缺點;大人物就是優點和缺點都放大的人物,以利亞亦然。
他才剛剛為神轟轟烈烈地贏了一場擂台賽,潔淨了北國的宗教(參列王紀上十八章),然而冥頑不靈的亞哈,想藉著刺激皇后耶洗別來剪除以利亞,而耶洗別僅放話恐嚇以利亞,「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列王紀上十九章2節),以利亞竟然就被懼怕和挫折催逼,逃命到遠離北國的別是巴,甚至漫無目的地往南部曠野遊蕩,坐在羅騰樹下求死!
事奉經歷失敗 接受神施工更新
這段描述其實和新約所形容「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各書五章17節)吻合。A. Redpath說得妙,「神可以用不可思議的人,做不可思議的事」,這話和司布真所說「我是平凡的人,在主手中做不平凡的事」意思相同,同樣帶給後代事奉者安慰。不是嗎?正當以利亞在樹下求死時,神派使者安慰他,並給他添加飲食兩次,讓他吃飽、喝足、睡夠後,繼續前行(參列王紀上十九章5-7節)!
大人物可能有大缺點,但是再大的缺點都可以為神所用,因為我們所倚靠的是永不失敗,卻能體恤失敗之人的偉大真神。正如耶穌憐恤三次不認祂的彼得,還給彼得失敗後更榮美的呼召(參約翰福音二十一章),經歷「敗部復活」,列入使徒行傳,帶領五旬節大復興。
神不介意以利亞的想求死,反倒餵飽這位喪氣的先知(正如加利利海邊的耶穌,先餵飽同是失敗的門徒們),好引領他往何烈山去朝見摩西的神,預備先知下個階段的任務!
事奉經歷失敗者,希望生命獲得轉型更新,就必須接受神的深度施工。在迦密山的以利亞是屬靈領袖(參列王紀上十八章),但是上何烈山的以利亞,卻是軟弱、蒙昧,需要神施工!摩西若不曾在何烈山被神施工,就不能下山救拔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照樣,神也在何烈山對著躲在山洞、落跑的以利亞施工。
當神兩次問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在這之間他還看到神顯現的景況(烈風大作、崩山碎石、風後地震、地震後有火),但他兩次回答都是:「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紀上十九章10、14節)他仍是被自己的盲點所遮蔽。
登上屬靈高山 釐清生命盲點
原來,沒有人完美,正如戴德生所說「神所用的偉人也都是軟弱者」,都必須登上屬靈的高山,才能釐清自己生命的盲點。從以利亞與神對話的前後過程,顯現出他必須釐清的生命盲點:
(1)認識自己的極限:以利亞說「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列王紀上十九章4節),這洩氣話語的背後,是看清自己即使是先知,卻也不過是人,離開神,什麼都不能做!不留意自己極限,易陷入事奉後的耗竭。
(2)了解自己大起大落的情緒:為什麼以利亞殺了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藉七次禱告就解決了以色列三年半的饑荒,卻為耶洗別威脅的話而逃命,還口口聲聲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列王紀上十九章10、14節)?以利亞怎麼了?
(3)了解自己的個性:以利亞看不上俄巴底和他所藏的一百個神的先知,也未見不向巴力屈膝的七千個以色列人,還以為「只剩下我一個人」(參列王紀上十九章10、14、18節),如此孤芳自賞的個性,怎能帶動北國復興?
(4)了解自己的偏見:當神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以利亞對神一定有「不滿」,只是不敢大膽回嘴:「神啊,您在這裡做什麼?為何耶洗別威脅我的生命時,您完全不出手?」失敗者的心態往往會(暗地裡)怨天尤人,被情緒和偏見所遮蔽,看不見神的作為和奇蹟(參列王紀上十九章9、11節)。
領受天上視野 引導自己眼光
登了高山、釐清自己生命的盲點,以利亞就可以領受天上的視野來引導自己的眼光。
經文敘述神從山上經過,但「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列王紀上十九章11-12節)──古代近東相信戰神用霹靂、閃電、火、暴風、地震恐嚇敵軍。但以利亞看見的神遠不止於此,以色列的神並不藏在「被造物」中。
創造時空的神,不被時空所限制,更不會如木石所造之神一般毀壞!未能看見真神仍在人間時空中掌權,就可能如以利亞(和四十歲時的摩西),陷入自傲情懷或宗教狂熱,最後陷入枯竭、怨天尤人!
登高山之後的以利亞,正如在何烈山遇見神的摩西,人生進入更精采的下半場。神吩咐他三件事,都與傳承有關:
(1)膏哈薛作亞蘭王:這凸顯神是列邦歷史的掌權者(History is His story),也預告哈薛將成為神審判以色列的器皿(參列王紀下十章32節)。
(2)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這凸顯神是以色列歷史的主導者,也預告耶戶將審判帶給亞哈家(參列王紀下十章1-11節)。
(3)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接續作先知。
事奉影響力 透過門徒造就顯露
以利亞過去所看不到的影響力,現在透過門徒造就顯露出來:「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列王紀上十九章17節)
從經文發展來看,是以利沙而非以利亞膏了哈薛和耶戶(參列王紀下八章7-14節,九章1-10節),神更透過亞蘭王哈薛、耶戶王和先知以利沙審判以色列。以利亞若按神的高度、法則進行門徒造就,就可帶出事奉的廣度和深度;門徒造就的影響力,比單兵作戰更為深遠!
以利亞原來的錯誤(落跑、對神誤解、發脾氣),在於自以為無可取代、是神最後的希望,也看不見神所留下未曾向巴力屈膝與親嘴的七千人(參列王紀上十九章18節);但經歷神的施工後,以利亞的視野和生命逐漸被改變了。
他下山到了正在耕地的以利沙那裡,將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預備接棒的以利沙對他說:「求你容我先與父母親嘴,然後我便跟隨你。」(列王紀上十九章20節)以利沙回家宰了一對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給民吃,隨後就起身跟隨以利亞,服事這位經歷過神施工的先知,讀者也從中看見世代更迭的歷史傳承!
吳獻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宣教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