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曉薇/報導】教會是社會的一份子,本該盡公民責任,從關心社會的改造及服務,在社區發揮影響力,進而把福音傳開。
馬來西亞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社會關懷部主席周道惠,在亞洲論壇影響力國際年會分享提及,美門殘障關懷中心是為關懷大馬弱勢群體所成立,只因看見殘障人士在社會上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所以多年來專注培訓近3000千名殘障人士,協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有能力獨立生活。
衛理公會投入關懷殘障和偏鄉事工
他指出,西馬衛理公會於20年前開始參與泰緬阿卡族宣教事工;在泰北一帶的阿卡族,原本是種罌粟花、鴉片維生,於是西馬衛理公會決定在村莊落腳,不僅把福音帶到村落,在當地建立了20間教堂,並改種咖啡讓阿卡族能自力更生,至今咖啡年產達到40萬公斤。
6年前,加影衛理公會、砂拉越衛理公會和伊班衛理公會一起投入參與長屋短宣工作,走入大馬伊班族群偏鄉長屋,向當地居民傳福音。「伊班長屋約5千餘間,我們已經向居住在3千餘間長屋的居民傳福音,尚有居住在2千餘間長屋的居民,仍是未得之民。」
此外,衛理公會、隆雪華堂和尊孔獨立中學聯合主辦主題為「施比受更有福」的社會關懷行動,結合教會、學校和華社的力量和資源,展開捐血、驗血和義診愛心三合一的活動,至今已經進入第24年。
他也指出,大馬基督徒人數僅有300多萬,少於全馬人口的10%,因此亞洲華人教會及信徒更應該連結,共同拓展神的國度。
因俄烏戰爭發起好撒瑪利亞人行動
在俄烏戰爭下,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與以琳基督徒中心緊急發起「好撒瑪利亞人行動」,藉由媒體的力量,每日發送當地現況的短片,呼籲全球教會肢體透過禱告與奉獻,來關懷烏克蘭教會!
以琳基督徒中心創辦人、已故柯希能牧師的女兒柯百佳,亦是「好撒瑪利亞人行動」的發起人之一。
柯百佳在會中指出,今年三月,她與母親(台北以琳基督徒中心主任牧師柯郭春花)收到一封來自瓦特牧師的電郵,瓦特牧師在電郵中向她們傳遞戰亂照片,告知烏克蘭教會在戰亂下的真實狀況。於是,她們開始在台灣教會發動募款,希望透過烏克蘭教會協助當地受難的人民。
要籌獲一筆龐大的募款金額,柯百佳知道不能單靠一個機構,於是決定主動聯繫《基督教論壇報》執行長鄭忠信尋求幫助。
她說,沒想到鄭社長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就決定發起好撒瑪利亞人行動,讓俄烏戰爭不是只停留在新聞報導上,而是化為行動,讓更多人看見烏克蘭教會的需求並給予實際幫助。這項奉獻專案獲得不少迴響,甚至加快了整體的救援工作。
好撒瑪利亞人行動發起的奉獻專案皆轉入烏克蘭各地教會。當地教會使用所得奉獻,購買大量食材和物資,分發給殘障、貧困及單親的家庭,甚至冒險送給大街小巷守衛家園的軍人。
萬事互相效力!柯百佳分享,當地教會的舉動吸引了許多人主動走入教會,每個禮拜天都有大批的民眾,排隊等候參加禮拜,許多人走到台前決志信主,許多人受洗歸入主名,許多人加入小組,成為志工,繼續助人。
看見教育的光 中原大學的全人之道
「1955年,私立中原大學創立初期學生人數只有200人,目前學生人數增至1萬6千多人。上帝在過去幾十年,不斷地供應我們充足的瑪哪,財政不曾有過赤字,也不曾裁員。」
「別人問我們是怎麼做到的?我說,我們有上帝!」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如此說。
張光正指出,中原大學的公私立大學新生註冊率,連續三年達到100%,連續7年獲教育部私立大學校務發展獎助經費首獎,破全國大學紀錄。他也指出,全人教育理念是該大學的辦校理念及核心價值,特別強調「我們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間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
因此,「天」、「人」、「物」、「我」即為本校全人教育理念之核心內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