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從疫後線上移民衝擊到現場教會挑戰 柳子駿x萬力豪牧師的牧會經驗對談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柳子駿牧師(中)與萬力豪牧師(右)分享走過疫情期間從線上移民到現場教會的看見及牧養經歷,左為訪談主持人莊信德牧師。(梁敬彥攝影)
疫情考驗信徒跟神的關係,是建立在方便(Convenience)還是付上代價(Cost)?藉著疫情,上帝推了華人教會一把,只要網路可以到地方,人們就可以聽見耶穌的名字。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11月7日起,各項防疫措施大鬆綁,但眾多習慣於線上聚會的信徒,仍掙扎著要不要回去教會實體聚會?根據福音協進會「台灣教會普查報告」的調查,2022年的聚會人數下滑了32.6%,疫情過後,一切都還回得去嗎?

The Hope主任牧師萬力豪及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日前受邀在台北基督徒聯合書展,同台對談「從線上移民到現場教會」,兩位牧師從疫情期間實際的牧養經驗,提出他們第一線的觀察與建言。

關心教會內線上移民 也要關心牆外福音朋友

擔任訪談人的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指出,過去要進到教會聚會,人們只能在一個時間,一個空間出現在一個地方,但當疫情帶動線上聚會的時候,人們可以同時在A教會參加敬拜、B教會聽講道,聽得不過癮,再滑到C教會聽另一場講道。疫情過後,教會真正要思考的線上移民,乃是怎麼幫助在教會外的福音朋友。

莊信德牧師(梁敬彥攝影)

萬力豪牧師認為,疫情考驗信徒跟神的關係,是建立在方便(Convenience)還是付上代價(Cost)?柳子駿牧師則提出:「藉著疫情,上帝真的推了華人教會一把,只要網路可以到的地方,人們就可以聽見耶穌這個美麗的名字,疫情過後,教會只要真真實實牧養會友,幫助他們找到家的歸屬感,他們會比較容易留下來!」

談到疫情前後,在教會牧會現場觀察到的變化,柳子駿牧師表示,參與實體聚會人數的變化,是大家普遍顯而易見的,他的觀察是約莫7、8成的信徒已經回歸,一些對疫情還有疑慮的長輩回流的情況就慢一點,但台北復興堂的年輕人,現在約莫95%已經回歸。他的觀察是,當教會和信徒牧養及關係的連結程度高的時候,回到實體聚會的比例會提高。

對談場景(梁敬彥攝影)

出現線上移民潮 與信徒跟教會的連結相關

萬力豪牧師則指出,根據《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在疫情前的2017 年,台灣的基督徒比例已達6.59%,而從公元2000年起,過去20 多年,教會及機構所發布的基督徒人數,其實也都是持續成長的,但他最近參加福音協進會的「關鍵面對」論壇得知,2022 年台灣的基督徒比例為3.75%,這個結果讓很多教會領袖跌破眼鏡,覺得很難接受。

萬力豪牧師說,他2009年從美國回到台灣後,就深刻感受到台灣處在復興浪潮,教會的成長也是顯而易見的,2022 是他第一次看到台灣的基督徒人數出現負成長,而且一次掉了3%,這是前所未聞的。

萬力豪牧師分享(梁敬彥攝影)

他的觀察是,疫情讓信徒習以為常的聚會方式產生變化,打破了過去聚會及辦活動的模式,打破了慣常的習慣,而線上聚會形態的應運而生,也讓很多過去跟教會的連結不那麼緊密的信徒,最後沒有回到當初聚會的教會。

談到透過疫情學到哪些牧養的功課?以及線上牧養有甚麼挑戰?在虛實交替整合的過程中,教會牧者又經歷那些從上帝而來的提醒?

柳子駿牧師分享,從聖經《啟示錄》的七間教會所遭遇的末世光景,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是上帝在預備眾教會,去面對末世災難的抽考,提醒大家末後的世代,本就會有地震、水災以及瘟疫的攪擾,提前做好準備迎接爭戰。

三級警戒期間 教會快速應變突圍

舉例來說,在疫情最嚴峻的三級警戒期間,政府宣布採取「禁止室內5 人以上聚會」的嚴密防疫,柳子駿牧師坦言,當下他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但他趕快打電話給負責長輩牧區的2位同工,連他3個人在教會就一通一通打電話給教會的長輩。

柳牧師回想,整個禮拜光是他就打了1、200通的關懷電話,讓每個長輩都能聽到牧師的聲音,知道教會關心他們,他把疫情當成是教會對於牧養是不是扎實的考驗,也就是說,疫情讓牧師可以檢視「自己平常真的關心神所託付給教會的群羊嗎?」

柳子駿牧師分享(梁敬彥攝影)

他強調,實體或是線上,信徒感覺被牧養的關鍵就是「實際感受到教會與牧師的關心」,像是疫情期間,台北復興堂不僅打電話及線上關心不方便出門的長輩,還會請同工特別送菜及食物到宅,他的經驗是,牧養的工作「實體做什麼,線上就做什麼」,具體的作法就是主動找到及發現會友的需要,然後去滿足他們。

「疫情期間人普遍很孤單,聽到牧師打電話來並且送上實際幫助,那種窩心,是很有溫度的!」莊信德牧師這樣回應。

萬力豪牧師則分享,The Hope從2019年開始聚會,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疫情的氛圍中尋求出路突圍,其實疫情的發生對於The Hope是非常大的挑戰,而且一開始The Hope沒有自己的會堂,而是借用一處夜店的場地,但他記得一位牧師的鼓勵:「永遠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

舉例來說,The Hope教會有一對夫妻雖然相隔在台北及台中兩地,但疫情期間,透過網路的線上連結,夫妻仍然可以一起服事,也有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每週固定時間線上陪教會的家人吃晚餐聊天的服事,即便不能見面「感情也不會散」。

線上及實體聚會  都是接觸及關懷人的渠道

「很多教會習慣把線上當成虛擬空間,其實並不然,實體和線上都是接觸、認識新朋友以及牧養信徒的渠道,關鍵是怎麼用!」萬力豪牧師說,牧養線上和實體上的群羊,付上的關懷與代價,都不應該打折扣,因為對方都是真實且有血有肉的人,而在過去疫情期間這兩、三年,The Hope還是接觸及帶領包括台灣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不能公開傳基督信仰的福音封閉地區/國家的新朋友信主,為他們線上施洗。

疫情看似讓台灣教會出現實體聚會人數減少的危機,但藉著科技的輔助,事實上同時帶來「福音就此傳開來了」的契機。

萬力豪牧師語重心長地說,疫情帶來台灣教會實體聚會人數的下滑,這是既成的事實,這也提醒眾教會,無論線上還是實體,門訓及牧養缺一不可。

在疫情期間,他勉勵The Hope的弟兄姊妹「如果面對疫情,基督徒的反應跟這世界上的人是一模一樣,那我們信了耶穌,是白信了,因為我們只是耶穌的跟屁蟲,而不是跟隨者!」若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很自然的思考反應是「主啊,我怎麼學習,從你的眼光和榜樣來面對變局!」

談到如果從亞伯拉罕到初代教會,都是一連串福音移民的故事,這一次的線上移民潮,有什麼信仰上的積極意義呢?

柳子駿牧師分享,他很深的領受是「當神的手在工作的時候,就是福音可以廣傳的契機」,新約聖經的記載,每次的逼迫及分散,就是宣教的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看似是危機,但從積極面來看,他認為是推了華人教會一把,讓教會明白,當實體聚會因故無法持續時,藉由雲端網路,就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與區域的圍牆、無遠弗屆。

對談場景(梁敬彥攝影)

疫情也讓許多的台灣教會,破天荒第一次把主日聚會直播放在網路上,疫情讓台灣教會的信徒,可以史無前例聽到跨教會,甚至是跨國的牧師講道的信息。不可否認,疫情確實讓教會出現「線上移民潮」,就是信徒從原來的教會,換到其他教會聚會,但疫情也開啟了透過錄播影音內容及直播,向14億華人宣教的契機,跟更多福音未得之民分享耶穌基督。

以往要到海外講道及宣教,常常要坐至少1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機,但現在網路可以通的地方,都是教會傳福音的「地極」,柳子駿牧師說,疫情造成信徒線上移民已是既成的事實,從積極面來看,就是宣教到地極最好的時機,因為你的教會的信徒,可能是從同行政區的教會移動而來,但更多的可能性是,教會的牧區可以擴及到其他縣市、乃至全球華人,看重的是「神要在祂的教會中得榮耀,不分教派及教會,都是一個基督的身體!」

疫情後線上移民潮 提醒教會跳脫習慣更新變化

萬力豪牧師指出,不可諱言,疫情讓信徒換教會的移動,對教會及牧者來說,都一定是衝擊,The Hope2019年設立教會的異象是「在去到的城市,贏得其中1%的人口信主」,疫情期間,他和同工更深地思考「若在線上贏得1%的人口,那是什麼概念?該怎麼做呢?」

萬力豪牧師直言,以他個人來說,自己不是一個喜歡一直做同樣的事情的人,所以在疫情當中,他看到了很多實體及線上宣教及傳福音的機會,對於有信徒換教會的牧者來說,其實需要去思考的是,在疫情及線上聚會及牧養的變數加入後,教會過去習以為常的辦活動以及聚會的模式,有沒有什麼是需要調整的?

舉例來說,20 年前,有台灣的教會要推「小組教會」,很多教會覺得這個是一個新而衝擊的型態,但現在已經有更多與時俱進的聚會型態(如RPG)應運而生,所以面對衝擊,教會不是消極去想「我的會友為什麼跑掉了?」

從積極面的角度去看疫情後已然出現的線上移民潮,萬力豪牧師提醒危機就是契機,要去進行的,是牧養的架構及聚會型態內容的調整,至於怎麼做,沒有標準答案。各教會需要去了解會眾的需要,因地制宜去規畫,「沒有任何一個教會可以完全複製其他教會的成功經驗!」

萬力豪牧師表示,疫情促使教會發生線上移民潮的板塊移動,他要鼓勵眾教會牧者的是,「線上牧養和聚會,絕對不是播出直播而已,而是無論是線上以及實體都要看到信徒及傳福音目標對象的需要,然後去牧養他們」。

​ (由左至右)莊信德牧師、柳子駿牧師及萬力豪牧師合影

表面看起來,行政區1%的比例似乎很少,但以台北大安區為例,設籍人口為30萬,1%就是3000人,3%就是9000人,若再加上從其他行政區來聚會的,就能突破萬人,萬力豪牧師表示,在疫情期間,線上婚禮及線上洗禮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以後教會所牧養的對象,來自各族萬方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要把握這個機會。

柳子駿牧師及萬力豪牧師鼓勵大家,無論是台北復興堂還是The Hope,能夠挺過疫情及線上移民潮的衝擊,不是他們兩個主任牧師有多厲害,而是他們各自都有可以跟著他們一起應變的團隊,大家同心且有共同的目標,在動盪的環境下,可以一起打仗,並且隨時做好準備來因應突發狀況,最重要的是「要放下一定要做過去已經在做的事情的堅持」,這就是心意更新而變化。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