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耶穌說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小兒子拿著分到的家產遠離父家,去到遠方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當耗盡所有錢財之後,適逢饑荒,他一貧如洗,就投靠一個當地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放豬,他餓得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但沒人給他。
後來他醒悟過來,決定歸回父家,向父親認錯、道歉,請父親將這個不配稱為兒子的人當作雇工。當他啟程,在離家還有些距離,就看到引頸企盼的父親迎著他跑來,抱著他、與他親嘴;還未等他說完全部的話,父親就吩咐僕人為他穿戴上袍子、戒子、鞋子,並宰殺牛犢慶祝他回家。
出走離開卻遭遇困境
士師時期,國中饑荒,住在猶大伯利恆的拿俄米就和丈夫帶著兩個兒子,到摩押地寄居。後來丈夫過世,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在那地住了將近十年,沒有生子,也死了,只剩下拿俄米和兩個媳婦。
之後,拿俄米聽說神賜糧給祂的百姓,就決定歸回猶大地。她打發媳婦各自回娘家,但其中一個媳婦路得堅決要與婆婆同行,於是婆媳歷經艱辛路程回到家鄉伯利恆。
在異地失去至親的痛、生活的苦、加上旅途的困頓,使拿俄米飽受摧殘,以致家鄉婦女們看見她幾乎認不出來,驚惑地說:「這是拿俄米嗎?」拿俄米回答:「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路得記一章20-21節)
然而,拿俄米歸回的時候,正是伯利恆大麥收成的時候。路得便到田間拾取麥穗供兩人維生;她恰巧到了公公以利米勒的親族大財主波阿斯的田裡。波阿斯厚待路得,繼而盡至近親屬的責任,贖回以利米勒的地,還娶路得為妻。後來路得懷孕生子,年老的拿俄米不僅晚年生活無虞,還重獲一個家,得享含飴弄孫之樂。
當神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亞伯蘭就遵命而行,帶著妻子撒萊、侄兒和財物到了迦南地;後來又到示劍摩利橡樹附近,耶和華向他顯現,說要把這地賜給他的後裔,之後亞伯蘭又遷到伯特利東邊,漸漸遷往南地。
後來那地遭遇大饑荒,亞伯蘭就下到埃及,因怕埃及人會為了奪取他貌美的妻子而殺害他,就要求妻子說他們是兄妹。法老的臣僕見撒萊驚為天人、引進宮中。亞伯蘭這位「哥哥」因此受到法老厚待。
後來神因撒萊的緣故,降大災給法老全家。當法老得知自己被欺哄,就責備亞伯蘭並下逐客令,吩咐人將亞伯蘭一家送走。亞伯蘭不甚光榮地被驅逐出境離開埃及,一行人歸回南地;之後神以豐盛祝福他。
重新歸回天父的心意
三個出走離開「父之地」的故事,離開了天父所為他們安置的地方,結果得到的是什麼?然而當他們歸回父之地,得到的又是什麼?更重要的是,重新回到天父的心意,與天父的關係修復,天父的平安可以常駐心中。
面對生活中經歷的一些困境、危機或誘惑,我們可能用世俗的思維、方法去因應,認為這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解決問題,而離開了神的心意。
但離了神,我們終究什麼都不能成,只會像那位小兒子、拿俄米或亞伯蘭,落得羞愧、自責、懊悔、貧乏、愁苦、失喪、飢渴……
歸回吧,神的孩子、屬神的人!不論我們離開「父之地」的原因是什麼,歸回神的心意與神所為我們定的「疆界」內,去享受神為祂兒女所預備的祝福、豐盛、尊嚴與平安。我們一切的好處不在神以外。
出走的故事,至此變成了歸回的故事;我們也可以成為這「歸回」故事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