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溫哥華報導】為何會建聖經探索博物館?溫哥華聖經探索博物館於11月26日開幕,並推出圖坦卡門寶藏100週年紀念展覽。對於華人建立的唯一的聖經探索博物館,以斯拉培訓網絡總幹事、聖經背景學院院長、亞拉臘考古遺蹟研究中心總監蔡春曦牧師談到,研究聖經最重要的基礎是聖經背景,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將過去多年收集的古文物和歷史資料,成為世人的禮物,能與大家分享,並且傳承下去。
他記得在神學院讀書的時候,在閱讀中看見好的聖經學者,都是對聖經背景有很好的基礎,包括幐慕理(M.C.Tenney)、巴克萊(William Barclay)、巴刻(J.I.Packer),這也是他們解經這麼精采的原因。
到以色列進修、考察聖經 兩位恩師獲益很大
當他獲悉他的一位學長與妻子到以色列聖經背景研究學院,也就是耶路撒冷大學學院前身進修,透過課堂外的考察,去到與聖經歷史有關的地方,使他非常嚮往。1986年,他也去以色列這所學校進修;並在考察中拍了很多張照片,也帶回很多資料。
更重要的是遇到兩位恩師:一、雅各蒙森教授,教授他聖經史地。老師上課的時候,上面播放幻燈片,而且他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很厚的古代不同文字紀錄,讓聽課的人受益匪淺。當時蔡牧師就希望未來能像老師一樣,對聖經背景有更深的認識。後來他幫忙翻譯老師的書,老師也鼓勵他多寫有關聖經背景的書。
第二位是考古老師加百列.巴刻,影響他最大的是「研究的心」。譬如老師考古發現的欣嫩祭司的祝福文,把聖經提到所有祝福的經文都放在裡面,而這又比死海古卷更早五、六百年。老師甚至將別人考古最後棄而不用的泥土送給他,透過義工的篩選,從中找出泥土中的小東西,結果讓他找到很多具有價值的古物。老師還說,透過這些東西讓人們了解當時的生活,否則我們對神過去的作為,就很難找到意義。
走訪兩百間博物館 購買古文物真品和複製品
蔡牧師說,他去以色列進修,在學習領受中深深感覺到,研究聖經最重要的基礎是聖經背景。聖經背景影響我們的釋經學,以及聖經神學,進而影響到我們對系統神學的認識。因此,他除了找很多聖經背景有關的歷史、考古書籍閱讀,也去過世界約200間博物館,光是大英博物館,他就去過50次,甚至有一次在倫敦連住13天,為的就是去了解博物館的文物。在200間訪問過的博物館中,與聖經有關的博物館約70間,至今他都知道每間展館最重要的十件文物內容。蔡牧師不但購買博物館出版的相關書籍,還有相關的研究資料,及複製的文物。
製作成影片 成為主日學和聖經教材幫助
蔡牧師在過去三十年來不斷搜隻及收藏聖經文物 (有真的也有仿古文物) ,有一年,蔡牧師花101天到八個國家,購買很多的真的或複製文物,透過一些團友陸續帶過來。後來他思考,若有一天回去天家,就沒有人認識這些資料和文物,收藏的所有東西可能都被丟棄,豈不浪費。因此他希望透過這個博物館,與大家分享,並且能傳承下去。
疫情期間,蔡牧師透過線上講座,介紹聖經背景和考古有關的聖經內容,很多人回應熱烈。特別的是,他們期待有關聖經考古的講論,能夠持續做下去;甚至有弟兄認為,他所講的內容,解答了他們心中的疑問,對他們有很大幫助。
他也提到,由於受限於空間關係,這次展覽只是他收集的五十分之一,每四個月會有新的主題,希望十年展完一輪。他也將博物館的資料製作成影片,希望無法到現場的人,在上聖經課程或上主日學時,提到相關背景時,有所幫助。
結合考古歷史文化信仰 對教育培訓助益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漢語聖經協會董事會主席周永健牧師透過書面表示,「聖經探索博物館」的成立意義重大,因為結合考古、歷史、文化與信仰等範疇,將數千年前的世代呈現於今天,對教育、弘道、培訓等多方面,作出深遠貢獻。蔡春曦牧師自九十年代開始,經常到訪以色列和埃及等地,高空拍攝景點,製成影片,從旅遊到研究、實地考察,收集文物、購置複製品,並結交許多考古學家,得到專業的意見,遂有建立「聖經探索博物館」的念頭,如今夢想成真。
對信徒而言,「聖經探索博物館」的展覽,幫助我們閱讀聖經的文字之外,提供可以目睹的實物,讓人了解昔日的人與事,確信聖經記載的歷史性和可靠性,進而明白經文的意義和信息,祈願「聖經探索博物館」成為華人的祝福,以及對外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