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牧師)
「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使徒行傳十五章38節)
「……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摩太後書四章11節)
相隔近二十年,使徒保羅對一個少年人的評價竟是天差地別。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變化,記錄一片空白,沒有隻字片語留下。
奇特的是,那少年人日後居然寫了一卷「馬可福音」,成為教會史上撰寫耶穌生平的第一人。神以出人意外的方式揀選了他,一個來自耶路撒冷豐裕之家的平凡小子,馬可。
大概沒有人想得到馬可能成為聖經作者的條件,因此有關他的生平幾乎無人論及。人們所知道的,不過是他簡單的家世背景,一位母親帶大的獨子,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少年。擁有偌大的庭院居所,容得下上百人群聚。
我們能找到馬可生平的線索非常有限,但一經撥撩,那蛛絲般的痕跡,引出了一個重大的歷史現場,讓人驚動。
一切還得從一個特殊的夜晚說起。
耶穌放下師尊位分成為奴僕
教會歷史上著名的「馬可樓」,所指正是馬可的家。那是彼得和約翰尋得預備逾越節筵席的所在。屋主是一位敬虔婦人,人稱「耶路撒冷的馬利亞」,就是馬可的母親,使徒巴拿巴的姨母。
耶穌和十二門徒是受歡迎的客人,但當天席上一切自理,耶穌甚至主動支開屋主的女僕,那晚成了耶穌和門徒極私密的聚會。耶穌有太多最後的話要向門徒述說,有如先知預告受難,有如教師安慰勸勉,有如家人承諾重逢,並像大祭司向父神祈求守護眾門徒,守護眾子。
然而筵宴開始之時,眾門徒為排席就位順序互不相讓,似乎完全忘了教導他們三年多的夫子就在現場。耶穌見狀,一言不發,卸下外衣束上毛巾,雙膝蹲跪為門徒倒水濯足。這一幕,讓門徒驚呆了。跟前此人,竟放下師尊的位分,完全取了奴僕的形像。當晚耶穌不讓女僕在場,只因他要站在那地位,取代奴僕而成為奴僕。
多年後,使徒約翰回憶寫下那晚發生的種種,包括耶穌和幾位門徒一問一答的對話。但眾人都不知道的是,屋內藏匿著一個少年,他早已風聞耶穌之名,卻未料到這盛傳能行神蹟的名人竟落腳自己家中。一面出於興奮,一面因著好奇,在母親和自己都未受邀參與筵席的情況下,他悄悄的側聽和窺視席間動靜,當晚他全程目擊耶穌所做的一切。
見證客西馬尼園黑暗風暴
同樣的經歷,持續到了客西馬尼園。馬可對自家產業的園子完全熟門熟路,在月色下,他尾隨到了橄欖山腳。門徒經過了一整天的活動,疲乏不堪,入園坐下不久就一個個沉沉睡去,獨留耶穌一人在林園深處清醒祈禱,為著即將來臨的風暴。
「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連續三次同樣的內容,沉睡的眾門徒無一人聽聞。
當晚,除了天使,全世界只有一人聽到了耶穌近乎撕心裂肺的深沉呼求。藏在大樹背後的少年馬可,是唯一目睹實況的見證者,若不是他寫下的紀錄,世界將無從知道耶穌被捕受難前一刻的偉大禱告。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馬可福音十四章42節)喚醒了門徒,耶穌知道黑暗掌權了。大隊人馬闖入林園,火把飄忽的照明,顯出一張張陰沉的臉和閃著冷光的兵器。逮捕對象直指耶穌,門徒趁亂四散。藏身林間的少年馬可也被兵丁發現,他驚恐不已,但因熟悉地形閃躲迅速,未幾就消失在眾人視線之外。當晚沒有人救護耶穌,暗中尾隨想一探究竟的馬可,也逃逸無蹤。
生命中第二次的臨陣脫逃
也許是性格使然,類似的臨陣脫逃,在馬可生命中又發生了一次。長大成人的馬可已非不闇世事的少年,但常年生活在優沃環境,家中有僕人照應,不事勞動的馬可多少有幾分養尊處優,遇到需要勞力的活動,就顯出他的欠缺。
那是發生在跟隨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海外佈道的過程裡。
巴拿巴和保羅受到安提阿教會特別的託付,在眾人的祝福裡,他們將自己交付給未知的遠方,成為劃時代屬天道路的先鋒。他們靈裡受感,同一腳蹤往前。啟程時,出乎保羅意外,巴拿巴竟帶上長年生活在耶路撒冷的表弟馬可;他本意是讓馬可離開安逸的生活圈,同時跟著自己和保羅開始學習事奉。這緣於他對親人的殷切寄望,只是有些操之過急,馬可並沒有真正預備好自己;等行程到了旁非利亞的別加,馬可露出了疲態,對於地勢漸高的前方高原,馬可開始畏縮,嚷著要自行返程。
巴拿巴雖一再勸阻,終歸無效;保羅不便多言,目睹辛苦帶領的小兄弟頭也不回的遠去,心中埋下了日後堅拒年輕者隨行的隱意。
誰知,這成了巴拿巴和保羅分開行動的緣由。當保羅準備和巴拿巴第二次外出,巴拿巴要求再度帶馬可上路,不料被嚴詞拒絕。保羅對馬可的不滿,毫無遮掩的形之於色,彼此已經沒有商榷餘地。巴拿巴對保羅不盡人情和決絕的態度採取出人意外的回應,他中止與保羅同工的事奉,執意帶馬可另行服事。
一個堅持原則絕不護短縱容,一個愛護有加寬厚包容,肇因的馬可既尷尬又受傷,但這也的確成了馬可的轉機,神對這年輕的生命有異於常人特殊的預備。
三個被扭轉的生命對準神心意
巴拿巴帶著馬可去到居比路(今日賽普勒斯),展開新的旅程,該地是巴拿巴生長的故地,他有意讓馬可認識自己成長的環境和過程。身為利未人的後裔,本不應有產業,歸信基督之後,他變賣所有跟從主,離開所有舒適圈,自此天涯到處為家。這種生涯轉換,對馬可極具震撼性,他由衷信服自己的表兄,也明顯激發他效法的心志。馬可畏縮和受創的狀態,在巴拿巴耐心的教導下開始改變了。
聖經在這裡停止對馬可的描述,似乎自此更多進入聖靈暗中孵育的歷程。巴拿巴只剩下陪伴的功能,直到一天他再度想起保羅。
「獨有我與巴拿巴沒有權柄不做工嗎?」(哥林多前書九章6節)這是保羅在第三次海外佈道期間寫給哥林多教會書信裡的話。此處強烈表明巴拿巴是當地教會熟悉的人物,並且暗示他來過哥林多,甚至帶著馬可來。他們和解了,雙方曾有的僵持消失了。
這不僅說明保羅的接納,更顯示巴拿巴的心胸。他瞭解保羅在基督裡的生命,也一直未曾懷疑過保羅的職事和分量。他知道自己能給馬可的已到極限,而馬可需要更深的造就。他決定將馬可交給保羅,並要保羅放心,多年的屬靈調教,馬可已經長大,所需要的是更深的學習。
巴拿巴將馬可寫成的福音書遞給保羅,這是由形同父子的彼得和馬可,分別口述和執筆記錄完成的。書中毫不掩飾兩人的軟弱,但他們也在日後的經歷裡先後見證聖靈的轉變能力。
保羅感動不已。眼前的年輕人被神揀選為記錄耶穌生平的第一人,他的眼神裡有著異樣的光彩,還有一絲過去年少時的機敏。神做了何等的事,塑造了一個何等的器皿。保羅知道,神還要帶馬可到更高之處,一個他未曾去過的屬靈高原。
馬可是兩位使徒分開的原因,也是兩位屬靈人復合的緣由。三個被扭轉的生命,對準神的心意,一同扭轉時代。
保羅末了的心願和叮嚀
如同在巴拿巴身邊的日子,馬可在保羅身邊的時日是被隱藏的。動員可見的力量幫助一個年輕人,固不可缺,聖靈卻要我們勿忘力量的源頭。神的作為在萬有之上,在地上只要確認結果。
保羅第一次被囚禁在羅馬時,差遣馬可前往歌羅西。長路漫漫千里之遙,若非過人的能耐和擔當是不足以盡其功的。顯然,悉心栽培已見成效,馬可不再是當年半途而廢的少年。通過訓練再訓練,馬可有了相當的屬靈身量,不畏苦、不怕難,他身上有了保羅的影子。
保羅知道被羅馬當局判刑處決日子將近,殉道前念茲在茲的兩個人,就是提摩太和馬可。「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這是保羅末了的心願,他要提摩太伴著馬可一同來獄中,和自己見最後一面。
這不獨是情感上的最終依託,更重要的是保羅對兩人的職事印證。他們已脫去早年的稚嫩,站在保羅跟前的會是兩個剛健的成年男子,是神手中一對閃亮的兵器。保羅渴望兩個年輕的福音戰士在獄中會師,而他自己要像一名老將軍,在倒下之前振臂一呼,發出最後的指令和慰勉。
也許是神的美意,保羅提前遭處決,兩個年輕聖徒趕不及見到最敬重的父輩。時代正處於危疑震盪之中,見與不見非首要之事,重要的是,他們都已準備好了;前路方遙,有一場戰役仍在持續,他們是繼起的戰士。父輩的軍旗,如今緊緊握著高舉迎風招展,他們將奮力往前,直到各自任務完成。
拿著保羅留下的最後一封信,當馬可再次讀到末了一段提及他的名字,他激動了。信中有慰勉,有囑咐。而呼喚一個名字,會是一位臨刑前的父輩忍不住的想念嗎?
抑止不住的淚水終於潰堤。如同以利沙最後看到以利亞升天被火車火馬相隔時,不捨的激動和驚呼。
屬天道路的先鋒已遠去,但加倍感動的靈,正臨到不斷崛起的後繼者身上。
據教會史稱,日後馬可也殉道了,死狀慘烈。那日,保羅必站在主身旁望著馬可,在榮耀中含笑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