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細數教會二千年歷史,究竟留下了什麼?
其中之一就是「宗教儀式」。
所有的儀式都有起源與典故,但並非所有的儀式都值得千秋萬世。
教會歷史中唯二紀錄於聖經的就是「洗禮」與「聖餐」。
然而,隨著教會歷史卻衍生出無數的儀式直到如今。
堅持這些「聖經以外」的儀式也為教會創造出許多車禍場面,值得今日信徒借鏡。
光是東正教與天主教就在聖餐與洗禮以外增加了五個儀式,分別是:即堅振、告解、終傅、神品和婚配。
撇棄這些歷史包袱,光是基督教的主日崇拜就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儀式,有的教會堅持每週要有主禱文,有的堅持要讀使徒信經,有的堅持要有啟應文,有的堅持要唱奉獻歌,有人堅持要序樂與殿樂,有人堅持要宣昭...
更別說唱詩歌的時候有的堅持要管風琴,有的堅持要打鼓,有人堅持要有敬拜團,有人堅持要唱傳統詩歌,有人堅持要有詩班,也有人堅持要穿牧師袍...
所有的堅持都有背後的理念,也都造成無數的衝突。
到底耶穌對儀式的看法是什麼?
其實從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中有著非常明確的答案:用心靈與誠實。
意思就是說,如果儀式有助於心靈與誠實,所有的儀式都可以被尊重。
另一方面,只要確定自己的心靈與誠實,除了聖餐與洗禮之外,其餘的儀式也可以被忽略。
可惜人的習慣往往是可怕的束縛,人們主觀的認定更是衝突的根源,當某些人參與信仰的過程未能遵守某些儀式或傳統之際,往往遭到嚴厲的定罪,這也讓許多初信者裹足不前。
儀式本身絕對有其意義,但是強迫別人遵守儀式卻會帶來反效果。
其次,儀式久了必定會僵化,這也是信徒必須注意的事。
婚禮絕對是教會最被肯定的儀式,也有著神聖無比的意義。
但即使是隆重的婚禮也不能保證婚姻的美好,甚至為了完美的婚禮還會造成新人的不愉快。
任何儀式,量力而為,保持彈性,才不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呀!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