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客家人是非常看重『家』觀念的族群!」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溫永生牧師,從過去歷史以及自身經驗提到,「回家」團聚可以凝聚家人情感,得到很好的充電休息,還能互相學習、彼此代禱激勵、共勉迎向新的一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他說,客家人是遷移的族群,從早期中原遷徙到南方,每去到一個地方移民或開墾,外在的環境不是盡都順利,甚至非常艱困,周圍的人不一定都很友善,因而客家人展現團結意識,使家人的情感變得更緊密,家人關係顯得彌足珍貴。
客人往南遷移 家族凝聚共同生活
他舉福建永定的土樓為例,整個家族住在土樓裡,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安身之地,可能住了幾十戶或百餘戶,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有很強的凝聚力。
「現代人只要父母在,不論在哪裡讀書工作,到了年節即使交通再困難,都一定會趕『回家』」。本身是第五代基督徒的溫牧師,出身屏東內埔的客家庄。父母還在世的時候,過年他都會回到老家,與父母親和兩個哥哥團聚;每個人分享服事中經歷的恩典,也會有感恩和禱告。
他牧會期間,每年大年初一,在教會都有新春感恩禮拜,會與屬靈的家人一起團聚;除夕夜,住在附近的弟兄姊妹會邀他們夫妻一起吃團圓飯。他多半是過了大年初一才回屏東。
牧會工作交棒後,專任神學院院長,他和師母多半先到台南與岳父家人過除夕夜,之後再回到屏東內埔。今年因為週日要在屏東講道,因此除夕夜就先回屏東,與住在內埔的二哥家一起吃團圓飯、分享近況。由於他是牧師,家人都會希望他帶領禱告祝福家人。
回家聯繫情感看見「愛的責任」
很多人會因為讀書、工作,離開家到外縣市打拚;溫永生牧師表示,不論是春節過年,或是節期回家團聚,都可以維繫家人的關係,將彼此的心連在一起;也因著彼此聯繫,會看到自己對家「愛的責任」。若是下一代遇有工作、婚姻或信仰問題,透過年節回家團聚,一起用餐的時候,身為叔叔的他和師母也可以關心,以及輔導協助,回到台南也是。年節回家團聚,享受兄弟姊妹和睦同居,是非常美好的關係,也值得持續且加強推動。
有人說:「父死,財散;母死,子散。」溫牧師認為,基督徒家庭和家族,都在主的愛裡,需要彼此勸勉、鼓勵,或是饒恕、包容,若兄弟姊妹關係維繫得好,對下一代是很好的榜樣,對眾人更是很美的見證。
他後來觀察,很多客家人家族關係能維繫得好,主要是過年的祭祖與清明節的掃墓,把客家人家族凝聚在一起。
溫牧師也鼓勵基督徒家人,吃團圓飯之後,可以舉行家庭的年終感恩聚會,唱詩歌、讀聖經經文,以及感恩分享,甚至可以用輕鬆的方式票選「十大感恩的事」;之後為未來所許的心願彼此代禱。。會中還可以加入「敬祖追思」的單元。
在主的愛中彼此勸勉包容和鼓勵
「對客家人來說,祖先仍是家中的成員,他們仍沒有離開我們。」溫牧師認為,我們可以趁此機會讓父母在會中介紹祖先或祖父母的來歷,以及過往的事蹟,雖然晚輩對他們不熟,甚至沒有見過,至少可以從父母親口中,了解祖父母的事蹟,以及好的榜樣,取代傳統的祭拜儀式,見證基督徒其實沒有把祖先丟掉,只是用不同方式進行。
他說,客家人重視家族關係的連結,特別是若有不信主的家人在場,可以趁此機會傳福音給他們。若是沒有連結、也不連繫,要傳福音給家人,是不可能的。若是家人彼此關係連結的好,傳福音的通路就比較好,分享神恩典的機會就多。
溫牧師也表示,當我們年紀愈長,也會愈加體會「天上的家,很寶貴、很重要」,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去到那裏。過去,我們都會關注地上的家或屬靈的家,我們不能忘記,還有一個天上的家。若是我們期待地上的家人,有一天也能一起回到天上的家,就應該好好傳福音,有好的生活見證,帶領周圍的人信主,由此更看見每個人肩負「福音使命」的重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