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汪純怡/報導】「以前啊,為了搶先嚐到爺爺奶奶醃的豬肉,我們兄弟姊妹就分工合作⋯⋯然後就被發現⋯⋯」
排灣族原住民,來自屏東縣瑪家鄉的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童信智轉述著長輩們常常提起的兒時趣事。
部落裡歡笑聲不斷,大家族的男女老幼齊聚,準備過年聚會裡的重頭戲之一──殺豬。一邊看著叔叔、舅舅熟練精準的刀法,一邊聽著長輩們講著小時候的有趣故事,家人分享食物吃喝飽足,也彼此分享歡樂、飽饗心靈。童信智分享這個大家族過年溫馨熱鬧的景象,仍回味無窮。
大家族好熱鬧 殺豬饗宴自助餐
童信智的父母各有四個兄弟姊妹,兩邊核心家庭從近八十歲的長者到不滿一歲的新成員,三代就有四、五十人,平時不論是住在花蓮、台北、
嘉義⋯⋯,過年時都會從各地返回屏東團圓。
「我們家族的過年傳統,結合了原住民文化、華人文化以及天國文化」,童教授欣慰地說。家族三代幾乎都是基督徒,全家人相約在除夕或是初一,以家族禮拜展開新春序幕。
無須準備投影片、詩歌本,原住民族天賦的音樂才華,在敬拜上充分展現。阿姨在鋼琴前彈起詩歌,琴音一落,家族成員就自動唱和,以族語、華語詩歌敬拜神。
家族成員中有多位牧師、傳道人及服事者,童信智投身敬拜事工,大伯父是曾任玉山神學院院長的童春發牧師;表姊童俊花則是楓林長老教會牧師。家族禮拜由牧者分享神的話、家族長輩的見證故事及進行短講後,介紹家族新成員或是家庭近況,並互相代禱。
一個半小時的家族禮拜結束後,家族成員分工完成具有原住民傳承意義的殺豬大事,加上各個家庭帶來的菜餚或家中土產,菜色豐富到要擺起長條餐桌,用自助餐形式享用豐盛美食。
餐後,大人小孩都會自己找樂子。小朋友們聚在一起下棋或看電影,長輩們就談天說地,分享這一年來生活點滴。聚會意猶未盡,就立刻相約下次連假再聚首。
家庭小型禮拜 接力見證神
這場小型禮拜是家族傳統,童信智說,有時年輕世代因為工作或學業關係,不能定時上教會,就因著春節家族禮拜,再次遇見神而回到神面前。
家族禮拜中,必會分享祖父母信主的見證。童信智的祖母原本是排灣族傳統信仰的靈媒,部落裡有人生病,都會請靈媒作法醫治。大約在民國四、五十年左右,祖父生了一場大病,身為靈媒的祖母幾番施展,卻無法醫好自己的丈夫。
此時正逢福音傳進部落,童信智的祖母就去一探究竟。牧師得知她的丈夫生病,就為其禱告,結果疾病就痊癒了。祖母感到非常驚訝,這位牧師帶來的神怎麼功力這麼強,竟然可以行醫治,比祖靈更有能力!一日,祖母遇見靈界的「祖靈」,對她說:「這位牧師所帶來的神,能力比我們更大,祂就是我們講的創造的神。」祖母聽了就想要領受這個祝福,便向「祖靈」說要去信仰真神,於是棄絕通靈的能力,接受基督成為生命的主,來到教會。童信智說,自從他的祖父母信主之後,家族破口堵住,開始經歷豐盛與蒙福。
這段信仰見證總是激勵人心,帶來見證的接力,家人紛紛起來述說神的恩典,像是在職場升遷、考試順利,或是家中親子關係因神的恩典得以修復。
童信智說,這些生命的見證感動全家族,年輕人也因此得到堅固,認知「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十六章9節),而回轉倚靠神。
發紅包無負擔 沒有挨餓受凍者
大家族成員龐大,按華人文化春節發紅包的習俗,發紅包的青壯輩可能會很有壓力。童信智說,因此他們結合排灣族社會「沒有鰥寡孤獨者、沒有挨餓受凍者」互相照顧的文化,以集資的概念,由各家庭按著自己經濟能力,將紅包錢交由家族最年長的成員來統籌。
幾位年長成員討論如何發放紅包給最有需要的人,像是還在求學的、尚未就業的、家中經濟狀況較為辛苦的,都會拿到紅包。使資源不會過度集中某些人身上,而能妥適分配,肢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能兼顧。
分享得著力量 精神與實質並重
童信智也強調,他們家族春節團聚時有一項重要的精神,就是分享。像是殺豬後一部分豬肉現場烹煮,大部分就分給各個家庭。家中務農者也會帶來地裡土產。分送者會給予祝福,接受者也會回以感恩的話,這樣送禮的人也得到回饋,彼此連結更加緊密。
像他善於書法,就會繕寫春聯分送親友。他的春聯都是用甲骨文書寫,因為甲骨文與基督信仰有很大關聯,可以看到創世記中神的奇妙創造。他會寫上十幾、二十幅,還有「春」、「福」、「豐」等字,每一幅都是獨一無二,用以祝福親友。
此外,傳承原住民文化的殺豬活動,透過分工也彼此分享能力;叔舅輩負責執刀殺豬,男子負責切肉、分肉,女子分擔清洗、烹煮。種種分享不只是精神上的交流,更有實質的供應。
童信智說,原住民文化說分享必得著力量,這也符合天國文化「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六章38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