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
彼得前書五章1-6節記載,使徒彼得對與他同作「長老」的人,發出語重心長的勸勉;「長老」是指初代各地方教會的領袖。當使徒們在一個地方傳福音、領人歸主、建立教會之後,他們就會從會眾中揀選一些靈命、品格比較成熟的人,委任他們成為長老,以帶領教會繼續發展。長老按其不同的恩賜,在教會中可能負責有關教導、治理、牧養、監督的工作。初代教會的長老,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傳道人、牧者。
一、勉強的事奉vs.甘心的事奉
彼得提到對「牧者」而言,第一方面常見的挑戰是,我們的服事必須「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彼得前書五章2節)。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教牧同工蒙召時,一開始都是充滿了服事主、服事人的熱忱,但是當事奉一段時間之後,原本滿腔的熱忱會受到一些考驗。
牧者的事奉必會遇見一些失敗、挫折──事奉看不見效果是一種挫折,但是事奉很有效果,也會帶來另外一些壓力;因為當教會人數增長之後,需要就越多,大家的期待也增加。
而信徒會期望誰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呢?答案當然是上帝,但是實際上多半是傳道人。這就像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後,他們遇見任何困難都是向摩西發怨言,而不是直接向上帝禱告一樣。
每個會眾對牧者都有不同的期待,然而牧者有可能在某方面的角色扮演得比較稱職,但是在另一方面就未必有能力或恩賜可以勝任。
當牧者面對會眾各式各樣的期待、要求、抱怨,甚至是批評、攻擊時,難免可能會心懷不平──「雖然我是傳道人,但我也是『人』,為什麼我要承擔這麼多的責任與重擔?」對一些被賦予的期待,心中就可能逐漸有抗拒的心理。若牧者又因為擔心被說是不忠心、不夠好的傳道人,而還是去做相關的事奉,那麼如此事奉就會變得出於勉強,而非甘心樂意地事奉。
跟隨主腳蹤 受苦不足為奇
我們的事奉怎樣才能出於甘心呢?彼得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五章1-2節)
彼得提醒,傳道人是牧人,弟兄姊妹是羊,牧人與羊之間本來就不一樣,就好像父母與兒女之間也不一樣。若牧人要跟羊群斤斤計較,那麼他就不應該成為牧人;若父母要與兒女斤斤計較,那他就不是父母了。
彼得又說,他是作基督受苦的見證的,意思是主耶穌──我們的大牧者,本身是為羊捨命的牧者,所以當我們被呼召作牧者,成為像主耶穌的牧者,受苦是必然的,也就是承受不公平的待遇是必然的。
彼得前書二章21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若我們明白牧者蒙召必然會有受苦的時刻,一定會遭遇到不公平的對待,那麼牧者受苦、遭遇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就不會以為稀奇,反而可以欣然接受,因為那就證明我們是跟隨主耶穌腳蹤行的門徒。
二、很計較待遇vs.不計較待遇
彼得提到對「牧者」第二方面的挑戰,是牧者的服事「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前書五章2節)。或許我們會對彼得這個勸勉感到困惑,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成為傳道人的,應該不會貪財吧?傳道人哪有錢財可貪呢?要賺錢,應該去做別的行業才對。
是的,傳道人的確沒有太多貪財的機會,因為和外界相比,教會所擁有的金錢與資源不算很多。
但是牧者會遇見的引誘可能不是大貪,而是小貪。因為一般教會給傳道人的待遇並不是很豐富,通常只夠維持基本生活,但若有一些家庭的負擔就很容易捉襟見肘。
有一次,在筆者所屬宗派舉行的傳道同工聚會中,有位同工就提到自己兩個孩子都就讀私立大學,學費壓力對他而言非常沉重。他相當佩服一位有四個孩子的傳道人,很難想像對方的生活是怎麼過的。當傳道人面對經濟壓力時,有些時候我們能省則省,但有些時候也會面對試探:可以佔一些便宜就佔一些便宜。例如:期望傳道人參與一些活動可以得到免費的待遇,或者使用教會的資源來滿足個人需要。
牧者待遇多寡? 信徒換位思考
傳道人還會面對另外一種試探,就是特別去關心比較有經濟實力的會友。當然,有錢的會友和其他會友一樣需要關懷、牧養,不應該因著他們有錢就刻意保持距離;但是牧者也當避免刻意特別關懷他們,與這些家庭建立特殊的關係。
有些傳道人會遇見這樣的試探,就是很有技巧地把個人、家庭的需要透露給這些富足的會友,然後不久就收到一些特別奉獻來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作法操作久了,會眾也逐漸會感受到差別待遇。
有些教會因著觀念的不成熟或歷史的傷害,在供應傳道人的需要上有所不足,但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供應者是上帝,上帝會用各種方式,來供應牧者日用飲食和所需要的一切!當牧者們期待的供應是來自上帝時,不論目前教會對我們的供應如何,都能夠歡喜快樂地事奉。
當然,教會在制度面上應該考慮到傳道人的需要。教會的信徒領袖可以自問,若是自己的孩子蒙召成為全職傳道人,而我們的教會願意邀請他(她)成為本教會的傳道人,我會擔心孩子的生活嗎?有不少教會的長老、執事強烈反對自己的孩子成為全職傳道人,原因是他們深刻體會到自己教會傳道人的生活何等辛苦!
三、設法掌控羊群vs.生命影響生命
彼得提到對「牧者」第三方面的挑戰是,牧者的服事「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得前書五章3節)。
「轄制」的意思是「高壓控制、制服人」,引伸的意思是「苛刻或過度地使用權柄」。我覺得這是彼得提到三個挑戰最大的一個,因為它可能會混雜屬靈的動機與個人的野心,但是我們表達出來的都說是屬靈的理由。
華人教會非常強調要順服在上的權柄,一方面這的確是聖經的真理,另一方面也出於我們的文化。但是「順服權柄」是上帝對兒女、屬下、百姓、羊群的教導;而上帝對有權柄者的教導是「要作眾人的僕人」和「捨己」。
面對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若牧者不去聆聽他們的聲音,只要求他們無條件的配合,若不配合就為他們戴上「不順服權柄」的大帽子,然後對他們採取有形或無形的處罰,那就是「轄制」、「掌控」羊群。
當牧者擁有的權柄越大,面對轄制、掌控、不當使用權力的試探就越大。有一段時間,筆者被推選擔任所屬宗派教會的行政總負責人,雖然相關職務不像主教制的教會有那麼大的人事、財務決定權,但還是可以透過擔任會議主席主持開會的討論與決議、對法規的解釋、在行政執行面上積極支持或消極不配合,來影響堂會或傳道人的權益。
有些時候,我面對一些自己覺得無理取鬧,或是態度不客氣的同工,心裡會不知不覺冒出這樣的聲音,「好小子,我們走著瞧,我只要把你的議案多拖延幾個月,多給一些要求,看你吃不吃得消?」
這樣的念頭是非常真實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下。還好聖靈會提醒我,這是濫用權柄,要趕快向上帝認罪,然後作饒恕的禱告、處理自己內心受傷的情緒,免得裡面繼續存留一些怨恨苦毒,以致給魔鬼留地步。
生命影響生命 教會才能成長
每個牧者和傳道人都希望教會能夠成長,不論是在信徒的屬靈生命、會友的人數,或是在對社會國家的影響力上。不過,當牧者思想所領受建造教會的藍圖會發現,單靠牧者自己一個人是無法成事的,需要有弟兄姊妹與我們同工。
當牧者要推動教會各樣的事工,希望弟兄姊妹更多參與事奉時,牧者若是用權柄去要求、命令,或許可以達到短期的效果,但長期而言卻有反效果──因為服事若是出於勉強,那就無法長久。如果不用命令、不用權柄要求,那麼要用什麼方式呢?彼得的勸勉是要用生命的榜樣來帶領、鼓勵弟兄姊妹。
如果牧者盼望弟兄姊妹天天靈修,自己也要天天靈修,而且牧者要經常與信徒分享靈修所領受的祝福,上帝如何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帶給我們什麼改變。若牧者盼望弟兄姊妹經常傳福音,我們自己也要傳福音,然後分享自己看見人信主後的喜樂。如果牧者希望弟兄姊妹成為怎樣的人,那麼我們自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因為生命才能影響生命,生命才能帶出生命!
陳志宏
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