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 / 司提反
孩子幾歲可以開始給零用錢?給多少?大人要不要幫他們控制支出的項目、金額呢?還是完全尊重他們?萬一他們亂花錢呢?相信這是多數為人父母者,在教養孩子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身為外商銀行資深副總裁、又是愛家好爸爸的理財專家莊懷德,給爸媽的建議。
為何要給零用錢? 正確金錢觀從小培養
莊懷德笑稱自己一直到出國留學,才擁有第一筆較大金額、自己可以支配的款項,結果因為不擅管理,沒多久就花光,只好回家求救,給了他很深刻的教訓。他建議,給孩子零用錢的時間不妨向前拉,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擁有一定額度的零用錢,幫助他們培養對金錢的觀念,開始學習管理、支配、使用金錢。
至於從國小,還是國中開始,從多少金額開始,並沒有固定公式,可以按各個家庭的情況,父母的金錢觀及能力而定。其實,父母給孩子零用錢,重點不在於從什麼時候開始給,給多少,而是如何影響孩子如何看待及使用金錢。父母對於金錢的觀念、使用金錢的習慣、花在哪些項目、怎麼花,都會很深地影響孩子。因此,不管給多少,何時給,應教導孩子從如何使用、分配開始,試試能否養成儲蓄的習慣,及探索分辨自己的需要與想要等價值觀與金錢觀。
與孩子共同討論金錢流向 幫助他承擔責任
莊副總建議,給零用錢開始之時,不妨給予一點儀式感,鄭重地告訴孩子,他/她長大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爸媽就要開始交給他一些零用錢,就像爸媽工作領薪水一樣,賦予他們管理金錢的重要責任。這給予孩子挑戰和任務,鼓勵並陪伴他們一起討論,會有多少錢?可以怎麼用?有沒有什麼界線?有哪些獎勵措施?
舉例而言,假設每週給100元或200元,可以買什麼?零食、文具?直接都花掉嗎?還是思考,如果累積下來,又可以做些什麼?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累積後續的機會?與孩子很認真一起討論時,因為跟他們切身有關,孩子就會專注參與討論,而且因為可以參與決定,且後果自行承擔,就會覺得自己在這筆錢的管理上有責任。
錢不是「想要就有」 有限度才懂規劃
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將擁有健康的金錢觀,例如:因為是固定週期固定金額地領取零用錢,孩子們會知道錢不是隨時想要就有,錢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有時須要學習忍耐和等候,也需要尋求最有效益地使用,諸如注意及選擇特價或折扣的時機再買,就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取得想要的物品,藉此來學習規劃如何在什麼時機、用最低的金額買得最多最好的商品,也就是CP值最高的消費。這樣的過程,就可以促成父母跟孩子許多的互動和討論。孩子可能慢慢學習到,錢不是一拿到就花掉最好,反而透過規劃、等候,最後拿到的,才是讓自己最滿足最快樂的結果。
至於孩子使用零用錢的規範,莊懷德建議,首先是絕對不能透支的底線。如此,孩子才能因此有所紀律。在限制中,孩子將學會什麼時間、在哪裡買,會得到CP值最高的東西。例如,在便利商店和大賣場買同樣東西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有折扣時買的價格當然是較低的,孩子就能學習到金錢的有效使用方式。父母其實也利用給孩子零用錢的這件事,來教導孩子的價值觀,並融入在行為之中,這比給多少錢都重要得多。
其次,對人對己會產生危險的物品,或會妨害課業及生活的物品,也都可以在一開始設立規範時,協議限制之;獎勵項目,則如:孩子如果累積儲蓄了多少錢,就給予相對的補助款等。
自己選擇、自行負責 犯錯中也能學到功課
如果孩子要買某些奢侈品,或父母不太認同的事物,父母要如何做?
莊副總笑笑地說,只要不牴觸規範,在孩子可使用的金額範圍內,有智慧的父母應該不會輕易說”不可以”的,也應該有”忍痛”成全的胸襟。但是,還是可以和孩子討論,之前他是否曾提過很想擁有什麼,如果現在買了眼前的這個,是否還有其他錢的來源?或者這筆錢如果現在不用,能不能讓他在什麼時候達成某項深切的想望?透過這些討論,讓孩子有機會再次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和眼前的想要,以致做出一個經過思考的決定。
我們跟他們討論的目的,不是要引導他們改變主意,而是提醒讓他們知道,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可能代表一些需要放棄的東西。至於選擇什麼,犧牲什麼,只要經過思考,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就算付上後悔的代價,孩子都會從中學到功課:知道在做選擇之前,必須慎思計算。
其實,如同其他父母影響親子的關係一樣,影響孩子金錢觀最大的,仍是父母在使用金錢的價值觀與習慣等。如果爸媽能善加規劃家庭使用金錢的時機、品項,加上良好的消費習慣,孩子看在眼裡,會自然而然套用在自己身上,這才是最大的影響和傳承。
藉由管理零用錢的這件事,常與孩子討論互動,引導孩子思考表達,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養成良好的消費及理財習慣,並透過父母親的身教影響,傳承家庭價值,才是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