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群
每年春寒料峭的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英國基督徒享用完美味的鬆餅大餐,就預備心進入復活節前的大齋節期(Lent),會彼此期勉對某項個人喜愛的食品、活動或習慣禁戒四十天,用以紀念耶穌在曠野四十晝夜受魔鬼試探的事蹟。
這段日子,全英教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禁戒,從禁戒巧克力、肉類、酒精、咖啡到電玩、電視劇、電影、派對甚至上網;早起首先打開手機、漫談政經話題等,都有人「禁」。禁戒的同時,牧者提醒會友要投注更多時間禱告、讀經、默想、親近上帝,全心全意陪伴耶穌面對十架苦難,然後經歷與祂同死同生的復活大能。
大齋節進行克己的操練
大齋期的禁戒,猶如復活節送彩蛋、聖誕月互贈禮物,都是英國教會的傳統儀式。「禁戒」己之所愛或長久養成的習慣,須有過人的定力。老實說,吃巧克力、看電影或上網打電玩沒有得罪上帝,不會帶來良心不安;每當大齋期過半,信徒打破禁戒吃吃巧克力、看電影、上網玩遊戲的,比比皆是。
大齋期結束的復活主日,各人禁戒一解,旋即吃喝玩樂過去四十天遠離的食物或活動,宣示從禁戒裡得釋放的自由,與新冠抗疫禁令鬆綁後的報復式享樂心理有點類似。但還是有少數信徒經過大齋期的操練,會對喜愛而禁戒的物事不再熱衷,變成素食主義者、不再追劇或改掉某些習慣日常。
其實,大齋期的禁戒儀式最主要是操練克己、節約,藉此體驗耶穌面對試探的過程。信徒在禁戒所愛的同時,應更加專注於靈修生活,在物質享受被壓抑當下提昇靈性生命。只是儀式一旦成了定俗,容易流於偏重外顯的行為,忘卻靈命昇華的禁戒真義。
向上移動的引誘力
已故靈修作家盧雲神父在《向下的移動──基督捨己之路》一書中,剖析撒但是用「有功效」(石頭變麵包)、「引人注目」(從殿頂跳下去)和「有權勢」(萬國的榮華)三種「向上移動的誘惑」試探基督,這些是世人嚮往的成功、耀眼和影響力。
集神性與人性於一身的人子耶穌,深明自己道成肉身親臨人世,「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祂心堅意定,用聖經真理穩穩擋住惡者的誘惑,戰勝根植人性裡頭的虛榮。
世俗文化有股「向上移動」的強硬勢力,拉人走上抬舉自我的路徑。基督徒在「向上移動」的大環境耳濡目染,就連服事上帝時不經意間,也會踩到追逐成就及榮譽感的門檻。多少敬拜團專注於演唱技巧與風格,將會眾眼目從耶穌轉移到己身;多少講員看重講臺魅力與掌聲,過於人心最真切的需要;就連愛心行動,也成了我們展露美德、贏取稱讚的行徑。
盧雲指出,成功、耀眼和影響力的渴求占據思想言行到一個地步,我們就誤入「向上移動」的歧途,使蒙主呼召委身事奉的初心變質。
相較於享受美食、影視娛樂、上網,「向上移動」的引誘更令跟隨耶穌的人難以招架。不少敬虔熱心的基督徒,在事奉旅途被自我陶醉、自義自傲沖昏頭,心思佔滿被推崇、被褒獎的渴求,事後回想懊惱不已。
盧雲也從未停歇過跟「渴望感到被需要」的自己搏鬥,承認「呼召與試探的張力將會持續一生之久。」也許如此,耶穌在受難前特意經歷四十天魔鬼來勢洶洶的試探,讓信徒明白唯獨依靠祂能「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勝過襲擊人性的誘惑。
禁戒干擾生命的隨意鳥
上帝救贖世人,祂走上一條「向下移動」、跟世俗價值背道而馳的捨己之路。使徒保羅勸勉腓立比信徒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是上帝卻全然虛己,取了奴僕的樣子成為人,情願自己降卑,死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這令我思想:大齋期的禁戒主體,該是跟基督搶奪生命主權的「自我中心」。
盧雲跟嚮往自我彰顯的世俗價值拉扯一生,直到生命最後的十年來到多倫多方舟團契,跟一群對他一無所知的智能障礙者生活在一起,才開始步入向下移動的捨己路徑,真實體驗活在基督裡的自由和喜樂。
「虛浮的榮耀」是信仰生命的大敵,它滲透教會、誘拐信徒,令基督的柔和謙卑無法茁壯成長。為此,我選定大齋期的禁戒物為困擾生命良久的自我膨漲意識。每當渴望自我實現的「隨意鳥」飛過腦際,我視牠為不速之客、拒之千里外,不讓想要被肯定、被讚賞的念頭在靈命溫室裡發芽。盼望復活主日到臨時,隨意鳥已一去無影蹤,我著實與基督同死同生,活出祂純正無偽的虛己與謙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