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納粹大屠殺被害人遺世珍藏〈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 春拍高價成交 抽象大師康丁斯基的山上教堂散發創新精神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以位於德國巴伐利亞穆爾瑙,有著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聖喬治教堂為題材的康下斯基畫作〈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 ,在今年倫敦蘇富比春拍以約台幣13.6億成交。(圖左:wikipedia, 圖右:翻攝自IG@sothebys)

【編譯余友梅/報導】疫後各藝術博覽會與拍賣市場交流回溫,倫敦蘇富比(Sotheby's)甫結束的春拍,抽象藝術先驅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作品〈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Murnau Mit Kirche II),3月1日以3720萬英鎊(約台幣13.6億元)成交。

 
 
 
 
 
 
 
 
 
 
 
 
 
 
 

Sothebys(@sothebys)分享的貼文

〈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畫中的教堂是位於德國穆爾瑙(Murnau),有著巴洛克風格的山上小教堂──聖喬治教堂(Church of St George,Ramsachkircherl St. Georg)。該教堂是紀念約生於西元280年的羅馬騎兵軍官、著名的基督教殉道者聖喬治,他常以屠龍英雄形象出現於西方文學、繪畫和雕刻等領域。

聖喬治教堂(圖/Wiki Commons)

該畫創作於1910年,是康丁斯基在藝術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且邁向抽象主義的一年,展現了康丁斯基剛形成的抽象語言,這種語言在他後來的作品中不斷演化,更引領後來的藝術家新闢蹊徑。

曾修法律經濟30歲改學藝術

康丁斯基1866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一個喜愛音樂的富裕家庭,在如今是烏克蘭城市的敖德薩度過童年。父親是東西伯利亞的茶商,母親則是蒙古貴族後代。他的父母於1871年分居,他由姑姑撫養長大。自幼他就接受繪畫課程,即便是在莫斯科大學修讀法律和經濟時期,仍舊畫畫和參加展覽;後來他在校內法學院擔任教職,並獲得博士學位。

在近30歲時,他受到莫內﹝Claude Monet﹞〈乾草堆〉系列作品的啟發,在1896年放棄教職,並搬到慕尼黑重新學習繪畫(寫生、素描和解剖學)。他後來成為畫家和藝術理論家,出版過三本藝術書籍,並創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Der Blue Rider),後世則推崇他是抽象藝術先驅。

加布里埃.蒙特在穆爾瑙的房子。(圖/wikipedia)

1908年,康丁斯基與戀人加布里埃.蒙特(Gabriele Münter)定居於風光明媚的巴伐利亞小鎮穆爾瑙。在此之前幾年裡,康丁斯基遊歷了整個歐洲,包括在巴黎生活了13個月,並觀賞了新印象派和野獸派藝術家的作品展覽。1906年他參觀了高更回顧展,並拜訪畢卡索畫作的收藏家。這種背景幫助康丁斯基的繪畫取得重大的突破。他並且在穆爾瑙的風景中找到了精神寄託,讓他開始擁有對色彩和形式大膽探索所需的動力。

在1900至1910年走向抽象的創作過程中,他的作品形態有了大幅度的改變,慢慢走向純粹的抽象構圖,細節變得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色彩與形式的演繹。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穆爾瑙——城堡、教堂和鐵路〉(1909年)、〈穆爾瑙:街道〉(1908年),以及〈樹與秋景〉(1910年)。

這一突破在1910年創作的〈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中更加明顯;他清楚描繪出輪廓的平面,風景的各種要素似乎被重疊在畫面的上方。它的尺幅龐大(96 x 105.5 公分),採用了鮮明豐富的對比色,四邊長度近乎一致。

同年創作的〈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圖/Wikipedia )

同年創作的〈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Murnau mit Kirche I),則是同樣的風景互享融合,幻化成為色彩的浪雲。從這裡,教堂的塔樓成為象徵性世界唯一痕跡並昂然聳立。

1911年另一幅畫作〈聖喬治〉,教堂、土地、天空等具象的物像逐漸從他的畫布中抽離,在宛如穗子般的土黃色斜線周圍,描繪著純色、有稜角的平面,令人想起初期立體主義的空間結構。

聖喬治教堂內部。(圖/Wikipedia)

畫教堂被吸引探索聖經圖像

正如他在創作〈聖喬治〉時被吸引去探索聖經圖像一樣,他也使用教堂的外部建築作為傳達人類存在的手段——在他的風景畫中「觸及人類靈魂」。

〈聖喬治II〉。(圖/Wikipedia)

而教堂作為禮拜場所的特定建築及其歷史,也將康丁斯基與他自己的過去連結起來。聖喬治教堂的藍色圓頂與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洋蔥圓頂和豐富的建築元素,在視覺上有強烈的相似之處。康丁斯基顯然將他對這兩地的體驗連結起來。

而教堂這一主題的重複,也可以作為康丁斯基此時期作品變化的晴雨表,使人們更清楚的了解他創作實驗的微妙之處。

(圖/Wikipedia )

〈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這幅油彩畫原本一直掛在德國猶太裔紡織公司創辦人西格貝特.斯特恩(Siegbert Stern)和喬安娜.瑪格麗特(Johanna Margarete)夫婦的餐廳裡。這對夫婦活躍於1920年代柏林藝文社交圈,與德國小說家湯瑪斯.曼(Thomas Mann)、捷克猶太裔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德國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人交好,夫婦倆收藏約100幅繪畫和素描。

斯特恩夫婦的家中原先掛著康丁斯基的名畫〈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 。 (圖/翻攝自IG@sothebys)

可惜的是,隨著納粹日益壯大,1935年西格貝特逝世後,喬安娜被迫逃到荷蘭,最終卻仍難逃納粹迫害,於1944年5月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斯特恩伉儷的藝術珍藏也因而流散各地。

名畫最後歸還收藏家遺族

〈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自1951年起由荷蘭埃因霍(Einhoven)凡阿貝博物館(Van Abbemuseum)收藏並展出,大約8年前,獲確認為斯特恩伉儷舊藏,2022年歸還給斯特恩家族的後人。

本次蘇富比拍賣所得將由13位遺族共享。家屬在聲明中指出,「沒有什麼可以抹去過去的錯誤」,但是歸還這幅畫「對我們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一項認可,並且部分癒合了幾世代來一直存在的傷口」。(資料來源:Christies.com, Sothebys.com, AFP)

 
 
 
 
 
 
 
 
 
 
 
 
 
 
 

Sotheby's(@sothebys)分享的貼文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