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年輕人真的不喜歡來教會嗎?每個世代在溝通上都會有隔閡與差距,但教會若要更了解年輕人,傾聽和雙向溝通就變得格外重要。
經常在YouTube頻道分享聖經真理,以及回應多個年輕人信仰議題的基督徒YouTuber莊迺民(迺哥),在「這就是年輕人不去教會的原因」與「年輕人離開信仰的6個原因」等影片中,分享自己以及國外教勢報告對年輕人想法的觀察。
他在受訪時也表示,年輕人其實很渴望有一個能夠分享自己觀點的機會,或是發揮恩賜的舞台,若在牧養上把握與他們相處的關鍵,不僅可以拉近兩個世代的距離,也會發現「年輕人其實很愛耶穌」!
社交與網路使年輕人主動接觸教會
就迺哥與年輕人相處的觀察,他們來到教會的第一個原因,不外乎是喜歡交朋友。因為剛出社會時,生活圈突然縮小,當被身邊的人邀請到教會時,就希望能多認識一些人,甚至是認識異性,在教會有被接納的感覺後,就會留下來。
也有許多年輕人是因為看見網路上的資訊而來到教會。迺哥舉例,有些非基督徒的網紅偶爾也會講到基督信仰中有趣的內容,例如猶太人、聖經、挪亞方舟等。這類型網紅的觀眾群體分布廣泛,有些年輕人看見原來基督信仰這麼有趣,於是來教會看看。
另一種最直接的,則是在教會的影音內容中,看到教會或牧師論到的有趣的議題,進而產生興趣並好奇。而教會一直推展的外展事工,如讀書會、運動會、才藝課、社團、營隊等,也是吸引部分年輕基督徒的方式。
跟青年基督徒相處,會發現他們期待在教會找到一些能彼此信任的朋友和夥伴,甚至已經是基督徒的青少年,對教會的期待也是如此。
迺哥表示,也有蠻多年輕人是因為身心狀態遇到瓶頸或經濟有困難而來到教會,因著他們比同齡的人經歷更辛苦的人生,使他們思想上的成熟度比同儕來得更高,也比較會思考信仰中的核心問題。
而如果是已經離開教會又再回來的人,大多也都是以社交為首要原因,像是從小在教會一起長大的朋友邀約,或是在教會外面踢到鐵板,經歷失戀、工作上的困難而回來。
主流文化與屬靈文化的對比
年輕人大多關注「與自己當下需要有關」的事物,像是戀愛、婚姻、工作、和社會爭議。迺哥指出,結婚後的人會希望在教會學習婚姻經營,未婚者除了感情與兩性外,也熱衷於回應社會爭議。他們容易受不同立場的操作影響,進而非常堅定支持其中一方。「但是台灣的教會基本上不談這些東西,這就無法引發他們的共鳴」,迺哥說道。
迺哥形容,教會將聖經真理與年輕人關注的話題連結,可行的方式就像自己經營YouTube頻道一樣。他希望能傳達真正的聖經價值觀給大家,但是這些內容的吸引力較低,年輕人喜歡看見能夠搏眼球的事物,所以兩種不同類型的內容都去涉略是最好的方式。
「當們分享比較多人討論的主題後,就會讓新的一批人關注到我們,就能再藉這個機會,馬上加入一些靈修、聖經價值觀的內容。」迺哥提醒,要先引發大家的共鳴,當年輕人發現「你知道我們所在意的是什麼」時,才有機會向他們傳達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樣的景況雖然令人感到無奈,但可以往前追溯到「文化性強弱」進行反思。迺哥表示,無論年輕人是否為基督徒,都很容易被主流文化吸引。當他們還是青少年時,可能家庭、學校或教會沒有發揮一定的功能,允許他們被主流社會同化。「其實我們就像在打一場『文化戰』,我們所面對的,就是所謂要拼盡全力、得著財富才會有幸福的屬世文化。」
教會與年輕人相處常見的盲點
迺哥也指出,在與年輕人相處時,教會也經常出現幾種盲點:
一、表達愛的方式不同。這是代溝產生的原因,若全教會的牧者傳道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時,比較不會面臨留不住年輕人的問題。但是在台灣,這樣的教會屈指可數。
二、接收愛的方式不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懂得表達愛的五種語言,但是一個60歲的人和一個20歲的人,對精心時刻的詮釋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三、年輕人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被聽見。當年輕人看見主日講台上,都是比自己年長兩三倍的人在分享,自然會有不適應的感覺。當他們要發出聲音時,領袖會覺得年輕人不會明白這些道理,阻斷了對話的機會。
迺哥說:「年輕人願意主動付出,也很願意表達自己;就算最後意見沒有採納,但若有給他表達的機會,也有回應他,就會達成很好的相處。」
四、覺得自己被利用。迺哥說明,年輕人很希望有舞台可以發揮,但是教會若變成事工導向,看重一個人可以運用的價值,就很容易傷到年輕人。很多青少年在出社會之前,第一次付出的機會就是在教會服事,當講求「愛」的環境,變成「勢利」導向時,就會出問題。
五、年輕人有喜新厭舊的價值觀。年輕人擁有高彈性,連帶而來的也是高度的變動性,我們常說的不穩定,不會只出現在換教會,也會展現在換工作、換交往對象的情形。
沒有溝通 問題只會一直存在
教會在牧養年輕人上,其實已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迺哥指出,若年輕人在求學階段就在教會受了傷,留下來繼續服事或變成傳道人的機會就會更低。
從兒童主日學升到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若減少一半,留下的那一半在成為大學生後積極投入教會服事,若沒有感受到被愛、被重視,最後也容易離開崗位,甚至離開教會。迺哥表示,這樣自然就無法期待教會有年輕的傳道人,這項問題必須要從關懷與溝通來根本解決。
藉由雙向溝通可以拉進兩個世代的距離。「我們必須承認長期下來,和年輕人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代溝,我們忽略了年輕人的聲音,用很多方式讓他們習慣不表達真實的想法」,迺哥呼籲,「彼此說開之後,要一起同理、悔改,並修復關係。代溝並不只是牧者同工聚在一起開會就能解決的,而是要了解年輕人的生活與想法」。
迺哥也直言:「若我們沒有辦法把失去的年輕人找回來,又要怎麼期待有其他新的年輕人來到教會並留下?」教會已經不得不看重雙向溝通的問題,否則世代隔閡與會友流失就會變得更深、更嚴重。
「我們只剩下『看重並解決』,以及『放任』兩種選擇」,迺哥觀察牧養年輕人有果效的教會,即使這些教會並非絕對完美的教會,但他們足以證明,用對方法、用溝通拉近距離,誰說年輕人就不愛耶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