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曉薇/採訪報導】“疫情期間,許多學校向鄰恩教會尋求幫助,要求教會介入解決學生家庭問題。” 鄰恩復興教會(卓越)全職同工及鄰恩Ranger Kids兒童教會老師黃惠儀說道。
她說,疫情令家庭問題增多,一些孩子開始沉迷于玩手機,不愛讀書;一些家庭則因經濟條件欠佳,沒錢購買電腦設備讓孩子上網課,導致學業停滯不前。她說,陸續有學校因為知道鄰恩復興教會(卓越)有做社區事工,而主動找教會介入幫忙。
“疫情期間,一所學校主動聯繫我們,希望教會可以從旁介入給予幫助。從校方口中得知某家庭有四位兄弟姐妹,因家境欠佳在疫情期間完全無法加入網課,課業進度耽擱。因考慮到他們父母經常不在身邊,至親也無法照料,所以決定把這四位兄弟姐妹接到兒童住所照料。從中才發現孩子們同時也面對了健康及教育問題,其中一名孩子竟然近視高達800度超過半年,卻沒人發現。”黃惠儀感慨地分享曾接觸的實際案例。
透過社區關懷 吸引兒童參加聚會
黃惠儀認為,社區關懷事工極其重要,且與兒童教會的成長息息相關。目前兒童教會大部分是透過社區關懷事工下接觸到的孩子!
她說,社區關懷事工是教會走出四面圍牆,走入社群領人歸主的有效管道。教會擁有相當完善的兒童及青少年社區關懷事工,由教會所設立的兒童及青年住所,可以扶助被邊緣化的兒童及青年,而中小學安親班則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補習的教育機會。
不僅如此,兒童教會老師也可以經常向家長瞭解小孩的需要,並提供解決方案“我們想要讓家長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這裡有管道可以解決孩子的問題。”相信這也是上帝託付教會所需做的事,就是能極力發揮以信仰為根基的品格教育平臺。
恢復實體聚會流失近一半孩童
談及後疫情時代的兒童牧養,儘管政府已全面開放,然而疫情之後的境況和疫情前大相徑庭。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教會流失了許多會友。身為兒童教師的黃惠儀也道出,在恢復實體聚會後,兒童教會的出席率大幅下降,出席人數從疫情前的每週約70人,下降至每週30至40人,減少近一半的兒童。
她說,往年的耶誕節兒童慶典活動,出席人數可高達300人,惟在去年舉辦的首場疫情後聖誕兒童慶典活動,僅有約100人出席。不過感恩的是,當他們調整牧養管道,並更多建立與父母的連結網後,逐漸有新的兒童加入教會。
在疫情期間,他們並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小孩及接觸新人的機會,通過舉辦各種線上活動、探訪、撥電問候等方式,與家長及孩子保持聯繫。他們在疫情期間開設了一個專屬家長的“WhatsApp群組”,希望透過群組將最新活動或聚會的資訊分享給家長。此外,兒童教會也在疫情期間舉辦了一系列的線上活動,包括線上講聖經故事、線上學習做手工、線上遊戲等。
除了舉辦線上活動,他們也會在每個月前往不同孩子的家裡探訪,若有孩子生日,他們就會把生日禮物親手送到他們家中,以表達關懷。耶誕節期間兒童教會的老師們也到小朋友家門外報佳音,並送上聖誕禮物。
透過有趣活動鼓勵小孩恢復實體聚會
疫情讓小孩和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加劇,甚至變得不喜愛群體生活,黃惠儀指出,他們發現大部分的小孩在疫情後,非常抗拒參加實體聚會,不過還是有部分的小孩願意重返教會,接受教會的教導,並參與服事。
她說,兒童教會也特辦許多有趣又好玩的活動,如:小型Fun Fair及兒童聖誕慶典,吸引小孩參與,讓小孩重新適應群體生活。“我們也儘量讓每個小孩有機會參與聖誕演出如跳舞及話劇,借此告訴他們肢體互動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建立他們自信。”
傳承不只是交棒而是陪伴
黃惠儀以自身經歷分享,兒主老師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從小在教會成長的她,是一個沒自信的人,總覺得自己好像很多事情都辦不好,也不是做領袖的材料。
然而,教會一直都在強調“傳承”的理念,即是訓練下一代成為領袖。在她16歲那年,開始接受教會訓練成為兒童聚會老師,在其他老師的陪伴下,她開始帶領兒童聚會,帶領小孩唱歌,講故事,老師們也會與她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傳承不是把一項任務交在一個人的手中就功德圓滿,傳承乃是一種陪伴,且信任這個領袖能把事情做好。”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教會就可以鼓勵他們帶領兒童聚會,參與教會服事。
勉勵教會應看重各年齡層主日學
黃惠儀鼓勵教會看重主日學,她認為,沒有一個聚會可以被輕視,無論是兒童,青少年、職青或者是成人聚會。“兒童聚會是教會的一大關鍵事奉,它具備巨大的影響力,因為若孩子從小的生命就被建立,長大成人後,他們就不會偏離上帝的話。”
最後她也感恩地說,“我曾想過若從小沒有去教會,現在的我會是怎樣?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若孩子從小就沒有認識到上帝,沒有參與教會的活動,他們日後會是怎麼樣?我們很需要上帝,小孩也一樣很需要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