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寶兒/採訪報導孩子們都愛聽故事,古人配詞時就暗藏玄機,“故”拆開得“古”字,闡明人都愛聽長輩分享陳年往事,後續發展出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甚至是俗語:我吃鹽比你吃米多…可想而知,故事從古至今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影響力。
文橋傳播中心兒童部主任陳仰芬也是故事受惠者。母親在她年少時為她念故事,在她能閱讀時供應她讀物。“不聽勸告的小金魚偷吃糖果,結果牙齒和鱗片都掉了,最後冒險到彩虹上跳舞才能康復”,“老師原本給學生手工丙等成績,但事後發現是學生嘗試多次後的成品,慚愧的老師趕緊把成績改成甲等”,那些故事至今仍在她心田留下不可磨滅的感動。
故事種子必會萌芽 年幼撒種成年收成
“第一個故事是教導聽話和節制,第二則是在傳達不單單追求美,更重要的是過程。在我還不是基督徒時也曾接觸過含有基督教教育的漫畫書,故事中有關為他人犧牲的情操與老實苦奮的精神面貌,深深刻畫在我心裡,啟蒙我的價值觀 ,因此我深知圖畫和文字的影響力。” 陳仰芬分享。
她特別以加拉太書六章8節:“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說明,通過好的繪本,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撒下真善美的種子,期待將來收割好品格。
讓繪本成為給家庭的禮物 認識信仰
委身在文橋出版社的她說,基督教出版社最大的宗旨就是教導孩子走當行的道(箴言二十二章6節),必須採納“諸多智慧”,而繪本是其中一種有效的啟蒙工具。即便孩子把經文背得滾瓜爛熟,也還只是“形塑”罷了。重要的是如何“內化”成生命中的抉擇方向和行動力。
如今,在市場上充斥著各類繪本,文橋在每年僅出版的兩本作品中嚴守宗旨-要成為給基督教家庭的一份禮物,讓家庭與信仰連接。陳仰芬分享兩本有關基督信仰教導的繪本,第一本《荳荳重生了》,以耶穌撒種比喻為故事背景,深受非基督徒老師們的喜愛。
故事主要傳達,人的成功關鍵不是因為強壯、聰明或獨立,順服才是秘訣。雖然看似與主流成功論述背道而馳,但卻是聖經中重要的教導。
《荳荳重生了》顛覆了人本認知,一般都認為這三者是成功要訣,可是,人往往具備了這三個好條件卻驕傲起來,偏行己路。只有荳荳願意聽農夫的話。“我在導讀時,越讀越感動,最膽小的荳荳,由於順服農夫的指示,跳入應該去的黑洞裡面,最後成長成一棵獨立、勇敢的樹木,聰明其實是願意順服智慧的上帝。”陳仰芬分享。
繪本的封底或跋文特別附上了有關經文,若導讀者熟悉經文,就能很好地掌握經文與故事的連接,激發孩子將基督教價值觀融入生活實踐裡。
通過繪本認知世界 墊下日後聖經根基
另一本《青青沙發狼》則敘述一隻偽裝成傢俱,想潛入家庭吃孩子的狼。故事映射現今社會到處潛在虛假與詐騙,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遍地遊行的獅子所吞吃”(彼得前書五章8節)。此繪本強調“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四章23節)。
陳主任表示,培養閱讀可以從繪本開始,以圖為主的繪本對孩童充滿吸引力,是啟蒙教育的有效工具。什麼是鬆土工作?孩子在接觸嚴肅的信仰議題之前,對基本的真善美應該有正確的認知和感受,這有助於他們對更高深議題的消化和理解。
什麼是善良與邪惡?什麼是犧牲與佔有?什麼是真實與虛偽?什麼是自私與博愛?什麼是救贖與沉淪?這些看似沉重的真理,難以與兒童分享,卻通過繪本故事裡的鮮明圖像,深深烙印在孩子們的記憶裡,比起教條式地背誦經文來得具體且生動。
成人也可以讀繪本 回轉像孩子
其實,繪本也可以是成人讀物。門徒曾經問耶穌:誰在天國是最大的?耶穌的回答很具象:若不像這孩子,就不能進神的國。陳仰芬認為,耶穌說的是要像孩子一樣的謙卑,具備可塑性,願意受教,順服上帝的教誨。
“神不是要我們成為最聰明,最出色,最有權,而是要我們成為最小的,最單純的,最無私的。”她認為,與其盲目追崇平庸的連續劇,不如翻閱經典繪本,思考裡面有關的生命議題,並且更能豐富生命。
當談及父母教養孩子時,她笑著說,多數父母都會習慣性的“關心”孩子,如 “今天上課怎樣?測驗得幾分?功課多嗎?”然而,這一成不變的問候,倒不如使用形式多變及內容豐富的繪本,成為話題的開端,就沒有焦慮和壓迫感。
“親子共讀”是提升親子話題的素質和內容的方式之一,不僅豐富大人小孩的說話技巧;故事橋段還會變成彼此的暗語,促進親密關係;彼此心靈交流相通,大人和小孩的生命擦出火花,影響力是頗明顯的。
最後她也特別提醒,當父母一隻手拿著繪本,給孩子講故事時,也要記住另一隻手也拿著另一本“繪本”——那就是自己的生命故事。孩子直覺敏銳,從日常生活裡的大小事情,都能感受父母是否言行一致,活出信仰。
因為,父母的靈命就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繪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