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各樣流行的靈修教導,我需要學習哪一種?」「我們常忘記很多事,但那些是人生中不能忘記的事?」「數位科技影響我們,我們當如何得自由?」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三月11日在台北懷恩堂樂民館舉行,中華福音神學院周學信老師、衛理神學研究院魏連嶽院長、中華福音神學院張聖佳老師等三位講員,接力帶來與基督徒切身相關的主題「汲自深井的水:探討基督教靈修的類型」、「絕不能忘記的事:記憶的失落與人生的迷惘」和「數位科技與聖靈」,他們融合進時事資訊,幫助大家可以思考如何把神的話應用在我們生活中。
周牧師在懷恩堂豐富的牧養
2023年是懷恩堂建堂70周年紀念,周聯華牧師於懷恩堂進行牧養工作長達46年,為懷恩堂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也是每年都在懷恩堂舉辦紀念講座的原因。而今年紀念講座也納入「懷恩70」眾多慶典中,基金會特別邀請懷恩堂董事會主席,也是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董事丁費宗清分享「周聯華牧師在懷恩堂的事奉」,她透過許多珍貴的照片帶領觀眾一同進入時光隧道,回想或想像過去周聯華牧師帶領懷恩堂各種事奉的狀況與心志。
講座一開始,遠在美國的吳榮滁牧師以預錄得一段影片,分享周牧師曾寫過的一首詩歌〈蠟燭〉歌詞:「假如蠟燭分兩段,兩段蠟燭四頭燒」非常貼切描繪周牧師事奉主蠟燭四頭燒的歷程,包含牧養教會、神學教育、翻譯聖經、文字寫作、社會關懷等訴說不盡。吳牧師也期勉,在紀念周牧師的時候,更要親近、思想周牧師一生事奉的神,因為當我們聚焦在神,將會產生永恆的價值與意義。基金會董事長黃台芬也分享,基金會成立至今五年來,大家積極做值得做、有能力做的事工,為的是將周聯華牧師的志業傳承下去。
周學信老師於上午分享「汲自深井的水:探討基督教靈修的類型」時指出:「現在的靈修已被消費者以及所謂的流行靈修填塞,充滿宗教碎片和垃圾。事實上基督信仰蘊藏更多井中的活水,邀請我們將水桶下到深井裡,汲取深井之中的活水。就像以撒重新挖掘他父親被非利士人堵住的水井,帶來更新與轉變的活水。」
講員深入淺出與會者饗心靈之福
他分享兩千年來傳統、多元的靈修方式與歷程,不僅讓我們認識靈修的豐富性,也勉勵基督徒不要只集中一種靈修方式,而應向其他傳統學習。「當我們活在不同靈修傳統的張力中,也求主幫助我們的信仰更健康、豐富與平衡。」
下午的講座,首先由去年獲得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的衛理神學研究院魏連嶽院長分享。他運用許多生動活潑的素材例如「神隱少女」的故事來談「絕不能忘記的事:記憶的失落與人生的迷惘」,記憶對生命的重要。他勉勵基督徒絕不能忘記信念「一旦失去,不僅失去作為門徒存在這個世界的真我身份,人生也將落入迷惘。」而要克服遺忘的力量,請求聖靈讓我們想起主的教導和豐盛的賜予。
最後一場講座,張聖佳老師分享「數位科技與聖靈」,他以與現代人切身相關的數位科技為軸,甚至舉ChatGPT為例,從「聖靈論」視角探討數位科技的意義、衍生問題與契機。他感性地說,數位科技無法模擬由靈而出的人心渴望,只有賜生命的主才能,也只有真理能使人得自由。這的確是被數位科技深深影響的我們,需要探討的議題。
跨越宗派的優良著作、論文得獎者
講座中並宣布「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這次共有五本書籍獲獎;現任新加坡神學院新約副教授李志秋博士撰寫的《當基督徒面對逼迫:新約神學面面觀》;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倪步曉博士撰寫的《差傳、基要與自立實踐:基督教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宗教傳播及其身份建構的探析》;建道神學院聖經學部主任高銘謙博士撰寫的《利未記:神同在的會幕》;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中心教授陳家富博士著作的《生命之靈:田立克生態聖靈論研究》;黃克鑣神父與黃錦文神父共同撰寫的《拉內基督論與普遍性救恩》。
得獎名單中可以看到它不僅跨越國籍、基督教宗派,更包含天主教神父的作品,充分展現了周聯華牧師過去開放、接納、關懷的精神。由於這五位得獎者皆非台灣人無法出席講座,講座現場僅播放他們的得獎感言,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們認真研究的態度。
「優良神學碩博士學位論文獎」博士組共有三名獲獎;碩士組共有六名獲獎,得獎者亦來自不同神學院,其中包含了香港的神學院以及新加坡的神學院。得獎者除了感謝基金會的肯定,更感恩上帝的指引,期許自己未來更努力於神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