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教會如何興起兒少同工?葛兆昕牧師:亟需興起團隊成為神國得勝者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屏東和平長老教會葛兆昕牧師分享如何門訓兒少同工。(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我們是以什麼理念、想法來興起兒少同工?是用選舉產生的嗎?還是交給神學生?我們是致力於興起同工,還是興起團隊?對於門徒訓練,只是上一門課或一套教材嗎?」

屏東和平長老教會葛兆昕牧師3月11日上午在台北雙連長老教會的研討會中分享「如何門訓兒少同工」專題時,對現今教會的兒少同工培訓提出許多反思,並從聖經來談何為門訓和建造團隊,以及在服事中常有的偏差觀念。他一再提醒,「若教會沒有思考未來,或沒有想到要興起下一代,未來會沒有教會。」

思考當前興起兒少同工的幾個問題

對於門訓兒少,他先提出幾個思考點:

思考一:用什麼方式產生同工?

一、用「選舉」產生同工?

葛牧師自己是牧師之子,以前教會同工難求,有時選出來的人也無意服事,最終就是由他或哥哥輪流做。他從國中就開始教兒童主日學。不過有些教會比較謹慎,會為選出的同工舉辦「同工造就會」,受培訓之後,再來服事青少年。

二、由「小會」(牧師和長老所組成)指派一位長執成為他們輔導。在比較少人自告奮勇或是已經預備好要做的時候。

三、主要交給神學生,教會再找配搭的人員。但是神學生停留時間可能半年或一年,而且誰會來,教會也無法掌握。不過不論對方適不適合,教會多半也都接受。

四、同工的任務主要當「保母」,暫時照顧會友子女,以便讓會友能作禮拜。

2003年,他回到和平教會封牧擔任教育牧師,主要關心兒童和青少年,他發現校會出現很大的年齡斷層。過去幼兒園上小學,兒童流失了一些,小學到高年級又流失了一些。而且孩子們原本一到四年級時很乖,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就變得不太順服,進入青春期後,又產生很大變化,男女生的隔閡也變大。高中畢業升大學時,又有一批青年外移,大學畢業時,因為要找工作,再造成一波流動,這樣的現象一直在教會循環。

期待一個領袖還是興起團隊

思考二:我們是否致力於「興起同工」還是「興起團隊」?

葛牧師以屏東和平教會為例,他們找同工或興起同工,都需先禱告,並把需求人才列出。例如他們會列出需要幼教人員、醫護人員、社工人員,以及活動團康的人,也需要文編、文宣以及視覺設計同工,希望藉此共同傳遞異象,以團隊服事的概念同工。

在人才選拔上,葛牧師表表示,需思考員工雖各按所長服事,但是否各做各的,「雖然有分工,但有沒有同工?」

思考三:「對於門徒訓練,我們的想法是什麼?」

葛牧師表示,很多人談到門訓,會問他「你們用哪一套教材?」一般教會的想法就是上個課程或是用套教材。但是在上課期間,我們抄筆記,或是拍照……;但有去了解兒少是怎麼讀書、怎麼上課?因為這才是塑造他們怎麼聽道,或如何在神的話上下功夫的實際原因。有的 人稱孩子們「有去上課」,但孩子們是不是只是在桌上打開電腦,看YouTube影片上課,另一隻手卻專心滑手機,或帶著藍牙耳機聽音樂、回簡訊?就像很多人雖然在主日禮拜出現,卻一邊滑手機沒有專心聽牧者講道。如果教會兒童是這樣被培育成人,對於現在的大學生在教會,你對他們談論聖經真理,他們就像鴨子聽雷一樣,沒有辦法回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是門徒,怎會是基督徒

葛牧師引用使徒行傳十一章26節提到:「………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十四章21節:「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今天我們是先做基督徒,再考慮是否要當門徒,但是一想到要當門徒好苦,還要在週末另外花時間做門徒訓練。但葛牧師反問:若我們不是門徒,怎麼會是基督徒?使人成為門徒,是教會無法逃避。

在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至20節談到耶穌的大使命,我們都認為是耶穌要我們去傳福音,那誰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參20節)?聖經中,耶穌帶領、塑造,也教導,甚至管教門徒。有一次門徒在船上被浪搖撼,耶穌在水面走向門徒那裡,彼得對耶穌說,「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彼得走幾步就害怕,感覺要沉下去,耶穌趕緊伸手拉住彼得,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耶穌指出彼得內心「幾乎沒有信」;因為當彼得疑惑時,那個「疑惑」原文的意思,叫「分為二」,也就是彼得把專注力從耶穌身上分開,所以以為自己要沉下去。

葛牧師問:何為「門徒訓練?」就是裝備與興起門徒。有的人可能會說,訓練課程內容他都會,經文也知道,但葛牧師說,他更看重一個人學習,以及面對真理的態度,還有在教會服事人的態度。就像沒有一個門徒上班在偷閒,上班做個人事,或是遲到早退;或者在教會服事像一條龍,在學校像一條蟲,常常翹課、滑手機。這都是門徒不應有的態度。

上完課後還要有門訓文化和環境

葛牧師認為,門徒的態度「必須裝備,訓練精良」, 好使他們能夠完成大使命,並參與教會的建造,委身在服事,委身在得人,成為國度的精兵,能夠為神的國度打仗。

「門徒訓練是在優質的環境下,透過蛻變的過程帶來成長,促進全人的提升和卓越品格的建立。」葛牧師說,教會要有門訓的環境、文化,不是只有在課堂授課的時候,才稱門徒訓練;上完課出來,沒有一個環境或是文化來訓練他們。其實,整個教會的建造、牧養、裝備、禮拜、佈道,都是環境。而教會的門訓環境,有沒有設置好,門訓文化,有沒有建立好?

他說,當牧師教導後,學員怎麼服事、禱告、靈修、牧養,是很重要的。他舉例說,在他的教會,每次禮拜結束後,敬拜團全圍起來,他會和他們一起重新檢討。曾經有會友對他說:「牧師啊!你不要罵他們,他們做得很好,已經可以了。」他說,他沒有在罵,他談的是,剛才帶領如何更有深度、突破?副歌可以多唱了一次……。曾經有一次晚上的服事,一個同工帶領的禱告有點空洞,葛兆昕牧師就問他說:「你剛才去哪?」有一些同工以為能瞞著他,其實因為他從小在教會長大,走過這段歷程,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和作為。於是他會對同工說:「你僅僅聚會前才出現,你能期待聖靈透過你,帶出祂的大能嗎?」「你能期待你所帶領的讚美敬拜,大家都很感動而被帶入神的同在嗎?」葛牧師表示,這就是門訓文化,也是一個過程。因此,牧者要陪伴夠久、夠幫助人和夠帶領人,然後逐漸才會看到同工的轉變,靈命也因此不斷成長。

教會的特會(圖/屏東和平長老教會網站)

「門徒」需時間累積 不斷成長

葛兆昕牧師說:「門徒」不會瞬間產生。有人曾問他:「你的門徒訓練做了多久,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他回答說:「從第一天做到現在。」其實他並不覺得現在有成果。還有人問他說:「你是怎麼做,才使你的兒少事工成功?」他回答說:「我到現在還沒有成功,因為兒少事工也不該用『成功』來定義;乃是在門訓過程中一直成長。」葛牧師表示,他不希望10年前他這樣帶領,10年後還是用同樣方法,沒有突破,也無法用屬靈的廣度、深度來供應人。「我們帶一群人成長,好讓這一群人帶更多人。若我們帶領一群人沒有成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說。

門徒培訓不是不光是屬靈知識,而是全人。教課程比較容易,但要教到「全人」不太容易,是很大的挑戰。「建造團隊,各按其職」,是現今教會應該思考的。如何才算是一個團隊?葛牧師引用以弗所書四章16節「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我們必須重新用教會的概念來思考我們的「同工」、「門訓」和「事工」的發展,而不是各分單一部門而已。

要贏得未來,就要興起贏的未來的團隊

以前他的教會有「兒童牧區」,更早之前稱「兒童主日學」。他強調,這不是一個教會內的機構,幾年前,教會把它改名為「兒童教會」。他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個身體裡的每一個人,不是獨立存在;身體裡面的器官,也不能獨立運作,乃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就是讓這個身體健康、成長。

他引用路加福音十章1、2節「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耶穌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工作,但祂以身示範,不做獨行俠。但在華人世界,人們喜歡當獨行俠,在教會裡,我們期待有一位卓越的領袖。他常提醒「教會力量大」,當我們是基督的教會,只要兩、三個人奉主的名,就有神的同在。如果耶穌不是獨行俠,我們也不能成為獨行俠,「要贏得未來,就要興起贏得未來的團隊」。

葛牧師引用尼希米記二章18節四章16至18節提到,建造城牆,絕對不是單單一個人的工作,乃是呼召建造團隊,把適合的人員,事先的安排在各個崗位,讓他們發揮所長。人是群體,是團隊,團隊是team work,你順服我,我順服你。當有人抱怨說:「為何某人不採用我的建議時」,他反問:「你加入團隊,是希望別人採用你建議,還是把事做好?」「你提建議的時候引發討論,這是好事,但你是希望只能用你的嗎?」

葛牧師也提醒,團隊的同工不該有的態度和觀念:

1.只要位置,不要責任。許多人以為位置是獎賞,但我們不要那麼早拿獎賞,因為獎賞是去天上拿的。位置是呼召,是職位,它也不是靠自己爬上去的。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忠於所託?不是擁有職位後,隨意往來,而是在一個職位上,要帶人往同一個目標去。

2.無法被安排,無法奉差遣,其實不適合在團隊

3.無法看別人比自己強的人。在團隊裡面,有些人一開始時出現,後來就慢慢離開,沒有經歷過程,因為過程很辛苦,而且不一定是由我們來收割。往往我們都想收割、得到獎賞,這是很值得反省的。

4.不殷勤、不火熱、不積極、不付代價的人。我們需反思自己是否懶散消極、計較付出或在意面子;會因為做得較多,就很在意面子嗎?

興起青少年「神國度的得勝者」

葛牧師以自己的教會為例,青少年的事工稱為「神國度的得勝者」,他們用「VICTOR維克特」為名稱。從2003年回教會後,他向上帝禱告,問神要怎麼興起這些同工?有一天他參加屏東一家知名汽車廠參觀日,他進到車廠裡面,有人介紹車子各樣的零件功能,最後說當大家從這邊進去,走出來後,就看到一台很棒的汽車。這讓他反思,人進到教會後,出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又該如何每天向神禱告,求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

有一天他開車經過路橋,看到一個布條上寫著:「神國度的得勝者」,後來再思索,那裡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布條,當他把車停下來,再從後照鏡看,發現根本沒有布條。於是他跪在地上,明白這是上帝對他問題的解答。他也渴慕每一個進來教會的人 被塑造成為神國度的得勝者,因此就用「Victor維克特」,成為他們建造的目標和使命。他透過不斷傳遞異象使命,一開始有些人聽不懂或沒有反應 ,之後慢慢開始有人願意來回應,至今每月有一次,透過復興特會來分享。

屏東和平長老教會網站

改變體質和文化,裝備訓練同工

教會需改變體質和文化,裝備訓練同工,幫助他們做得更好。每個人必須放在牧養的系統,去養成他們,去帶領他們走過靈命成長的過程,然後裝備他們,讓他們在知識上、見識上、能力上能夠進步。

談到「強本外展的建造」,他說,我們不能只強調教會裡面很好、聚會很好,就通通好,有接觸人嗎是很重要的。「外展檢驗強本」,最重要是看教會有什麼外展?外展用來檢驗教會的強本;因此,他的教會也用品牌來經營。

葛牧師說,疫情開始的2020年,教會進入2.0的建造,強調的是「更小」、「體驗」、「多元」、「團隊」和「未來」的教會;我們要致力於建造未來,教會不建造未來,未來就沒教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