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 天路客

做無愧的文字工人: 加拿大宣教士季理斐與廣學會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左:李提摩太;右:季理斐。
1895年甲午戰敗後,中國知識分子爭相購進更多關於西方科學、社會、文化的新書,這些新學書籍,瞬間從傳統中國圖書界的邊緣走向中心,成為社會人士有興趣的讀物。廣學會的書籍銷售因此暴增,改變宣教士出版社的財務結構,透過賣書可以自給自足。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加拿大長老會海外宣教總部,曾經評價一位遠赴中國的宣教士:「他的語言天賦為他贏得著名漢學家的稱號。他的博學多識給在華的中外基督教學者型領袖增添了信心。他的組織與管理才能使他能夠壯大和掌舵廣學會,從而以獨特的方式服務於中國的基督教事業。

這位貢獻卓著,深獲愛戴的宣教士,就是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 1862-1931)。1888年12月,年輕的季理斐,踏上中國,展開河南宣教的行旅。

河南宣教投入漢英辭典編修
他充滿語言天分與熱情,善用零碎時間學習;他緊抓中國助手練習語文,就像海綿吸飽了水,不斷的與人交談,只為儘快的融入中國社會。

他寫下大量文字,生動描繪所見所聞。在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字上,季理斐下足了工夫。這也為後來他的文字宣教工作,帶來莫大助益。

初學中文時,季理斐能夠購買的參考資料寥寥可數,其中一部辭典是司登得(George Carter Stent)的《漢英合璧相連字彙》。季理斐用了幾年的時間,煞費苦心的修訂錯誤聲調,並且從不同管道增加詞彙數量,再加上簡潔、清楚、精準的釋義,1898年出版這部辭典的修訂版。

但工作尚未結束,季理斐繼續收集新語彙,1911年第三版問世,更名為《英華成語合璧字集》。很難想像,這部辭典一直到1930年季理斐離華,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增補修訂。

示意圖

廣學會力邀以文字喚醒靈魂
廣學會(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是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最大的基督教出版機構,負責人是享譽國際的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在《漢英合璧相連字彙》修訂的過程中,李提摩太聽說了季理斐的事蹟,讚譽他是中國研究學者。

求才若渴的李提摩太,1897年造訪加拿大,請求宣教總部調派季理斐到廣學會。然而總部以季理斐的健康因素,婉拒李提摩太。但他並不灰心,返回中國,直接登門拜訪季理斐。

李提摩太訴諸廣學會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戊戌變法中發揮的作用,他強調:「只有在新的道德基礎上,中國才能進行徹底的改革,如果沒有道德基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健全和長久。」而廣學會的報刊書籍,正是帶給力圖改革的官員仕紳,一劑道德法則與體制改革的強心針。

季理斐被情詞迫切的李提摩太給說服了,願意去廣學會服務。他寫道:「文字工作能喚醒人心,誰能估量文字在這千載難逢的時期,能發揮甚麼樣的作用?時機若是錯過,也許需要幾百年,才能挽回忽略關鍵時刻而造成的損失。

宣教總部最終勉為其難同意,從河南調派季理斐到上海,但他們實在不捨這樣優秀的宣教人才離開工場。

《中國差會年鑑》1910年版。

為甲午戰後思變人心譯好書
1895年甲午戰敗後,中國知識分子爭相購進更多關於西方科學、社會、文化的新書,這些新學書籍,瞬間從傳統中國圖書界的邊緣走向中心,成為社會人士有興趣的讀物。廣學會的書籍銷售因此暴增,改變宣教士出版社的財務結構,透過賣書可以自給自足。

1899年季理斐來到上海,開啟在廣學會的文字事奉生涯。他感受到中國人需要的是一本每天都能學習的書,能激發靈命的實用書籍。他找到慕安德烈的《基督的靈》(Spirit of Christ)。

翻譯這本書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撼動心靈是一項艱鉅任務。廣學會為季理斐找了兩位中國助手,季理斐口述官話,助手再改寫為文言文。季理斐逐字逐句檢查譯文,以保證內容忠於原文。

藉助這種合作方式,季理斐出了第二本書《四教考略》。將回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釋教(佛教)、儒教與基督教做了比較,並言明要把真道傳遍天下人。

河南有相當多穆斯林,季理斐曾認真研究過伊斯蘭教,他說:「在中國,它(伊斯蘭教)是擺在其他眾多障礙之前最難克服的一個。雖然中國有幾百萬穆斯林,但是很大程度上被宣教士所忽略。宣教士走的是不對抗的路線,而穆斯林卻相反。」

全神貫注的季理斐,一年後已有四位中國助手協助他,第一名助手在早上六點半上班,到最後一位助手離開,季理斐人還在。他經常工作到深夜,只為了把上帝的工作做到最好,作那無愧的工人。

多產的季理斐,還兼任《中國差會年鑑》的編輯工作,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因為要收集中國各地差會資料與宣教士通訊錄。第一本年鑑於1910年出版,全書30章共431頁,外加通訊錄74頁。季理斐不只編輯,還撰寫總論。用心總有回報,年鑑一出版,就被稱作是「有史以來,中國各項事工最全面的綜覽。」

聖經辭典造福宣教士及華人信徒
季理斐專門為教會服務,這同時也是廣學會的宗旨之一。他建議廣學會翻譯英國的《海丁氏聖經辭典》,由他編輯新約部分,北京的瑞思義(Dr. Hopkyn Rees)負責舊約部分。

季理斐念茲在茲的是,使教會同工在聖經知識上長進,並且重新認識那從上頭而來的智慧。這部辭典耗費五年於1916年出版,厚達一千多頁,還特別增加與中國有關的條目。

廣學會五十週年年報曾評價:「除了聖經本身,該辭典是當今教會最偉大的作品,對我們工人具有極高的價值。」該辭典確實造福無數宣教士以及華人信徒,甚至成為神學院的指定用書。

1921年,季理斐接替李提摩太的職位,執掌廣學會成為總幹事。那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處在一個時局動盪的時刻,但季理斐仍樂觀地稱之為「美好時代」。他相信:「在緊迫和複雜程度方面,新事物使舊事物黯然失色。誰是新事物的充足條件呢?我們的充足條件是上帝。」季理斐的樂觀,來自對上帝的倚靠與信心。謀事在人,成事在神。

退休前,季理斐對廣學會最後的願景,是關於籌建新的辦公大樓。原址座落在上海郊區的四川北路,上門的人相對也少。季理斐一直想將廣學會搬遷到市中心,活絡該會與其他教會機構的合作互動。

一天晚上,季理斐做了一個夢,神的話告訴他:「你可以購得博物院路青年會對面的地址。」隔日他就設法取得這塊用地,結果用十多萬兩銀子購入,只用了一年多就蓋好九層樓高的大樓。今日這棟歷史建物仍佇立於此。

季理斐天資聰穎、效率驚人,更重要的是將上帝給予的恩賜,藉由文字事工,忠心服事主。就如加拿大長老會對他逝後的頌詞:「他依然動人地講述著一個獻身於信仰與永恆價值,具有深遠影響的生命故事。

延伸閱讀:薄玉珍著、肖濤譯,《季理斐傳:中華教會文字事工的變革者》。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21。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