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高雄採訪報導】教導孩子是一門學問;管教孩子的方式不僅會影響一個孩子的發展,也展現了如何用愛陪伴孩子成長。
過去家長多以打罵方式教養小孩,現在的父母卻更多主張「愛的教育」的不打罵教養法;面對兩種不同方式的教育,要如何讓孩子真正從不當行為與錯誤中,明白是非善惡?聖經中又如何教導我們「管教的智慧」呢?
孩子犯錯受罰後 也要抱抱孩子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教導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章6節)過去曾是全日讀經班私立幼兒園創辦人的高雄好消息教會兒童主日學校長張慧芬認為,管教是愛的行為,父母必須了解並實施,才能按照上帝的標準養育孩子。也因為上帝按照絕對的公義和慈愛管教祂的兒女,所以我們也當以同樣的方式,管教神託付給我們的產業。
張慧芬表示,在管教中更應該以勸勉、鼓勵、禱告、警戒為主,對事不對人,千萬不得人身攻擊,動不動就打罵教育。記得我們小時候犯錯被長輩羞辱打罵的陰影,長大後至今仍然難以忘懷,所以愛孩子就不該用自己的情緒管教孩子,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也就是說,平時與孩子建立緊密且有愛的關係,在孩子犯錯時好好地傾聽、訴說,並包容孩子,除非孩子觸犯彼此訂立的最低底線時,才思考是否要「動棍子」。
所有的管教都應該以愛為基礎,但也必須有公義和正直。張慧芬也提醒,動棍子也不是盲目的指責、毒打,或是將自己對孩子犯錯的怒氣發洩出來,而是在動棍子前就告訴孩子,為什麼自己要用這樣的方式管教他?
管教後也一定要關心孩子的情緒,並告訴他:「剛剛你犯錯了,爸爸/媽媽打你,我也覺得很難過,但我也希望你知道,爸爸/媽媽也真的真的很愛你」。同理了孩子的情緒後,孩子也因此也會為不當的行為主動道歉。
任何教養方式 都不能少了話語溝通
與孩子溝通時,要先調整自己與孩子相同的溝通方式,用客觀的角度陳述事實,不要一直翻舊帳。父母也可以換個方式思考,其實我們管教孩子的過程,就像是上帝管教我們的過程。同樣的,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就是管教、幫助孩子,幫助他們學習活出以神為中心的生命。
可是,孩子犯了錯可以體罰嗎?張慧芬分享自己管教孩子的經驗,她在教養兒子時,唯一只有兒子罵髒話時,她才會體罰,其他情形皆以勸說、指正作為管教。因為她覺得我們的口是拿來說造就人的話、讚美神和傳福音的口,同樣一張嘴不能拿來說不潔淨的話。
張慧芬的兒子年紀還小時,曾經和朋友學了罵髒話,無意間被她聽見。和兒子回家後,張慧芬便拿出棍子,並告訴孩子罵髒話是不正確的,「你一直很喜歡和朋友傳福音分享上帝,但你現在卻又罵髒話,你希望你的朋友相信你的哪一張嘴巴呢?」
在處罰結束後,張慧芬也抱住兒子,再次告訴他自己打他的原因和她很愛他,同理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也因此為不當的行為主動道歉。無論父母選擇用何種方式處罰孩子,都不能少了「溝通與話語的教導」;打罵和發洩情緒的界線,更是父母要學習的課題。當親子關係建立在愛的根基上,也有助於溝通和相處。
不以自己為中心管教
在話語的溝通與管教上,也不是一昧地批評與指責。話語是帶有能力的,若沒有掌握好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涵,也可能帶給孩子更大的傷害。張慧芬也提醒,父母在管教時要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地對孩子發脾氣,而是要學習耶穌「捨己」、「以他人為中心」的思維教育孩子。
像是與其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不如改成「我們認真地用頭腦想一想」。對孩子說:「你怎麼沒考第一名?」是單純希望孩子可以在課業、職業上榮耀神,還是其實其中隱藏著父母的虛榮心?「你真讓我丟臉!」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其實也是顧慮自己的面子?這些都值得父母反思。
時時刻刻陪伴孩子一起禱告
「對事不對人」也是管教的大原則之一,張慧芬分享父母可以學習操練的方式。平時不妨把棍子放在屋內最高、最深的地方,當忍不住要動棍子時,花時間翻箱倒櫃、爬高的時間也能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情緒,在管教孩子時也會更專注在孩子身上,而非自身情緒。
上帝是公義的,做錯事的人就要付代價;但同樣地,上帝愛我們,所以賜予我們恩典;父母也當用這樣的方式,闡述聖經的真理給孩子。另外,作為父母,我們也會犯錯,也會在管教上有做不對的時候,學習向上帝認罪、對孩子道歉,效法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父母也可以做孩子美好的榜樣。
此外,張慧芬也呼籲,父母千萬別把自己變成上帝,定義所有的是非,無論孩子犯錯與否、作惡的程度如何,都要把孩子帶到上帝的面前。「不是要處罰的時候才把孩子帶到神面前,也不是孩子犯錯時才為孩子禱告。」張慧芬說,平時就要為孩子禱告,陪孩子一起經歷神,才能讓上帝在孩子的心中動工。
按神的標準教育孩子,在聖經的原則裡也還是有體罰的時候,但更重要的是,用愛、正直、恩典的方式實施管教,每個父母的最終目標,應是幫助孩子成為負責任、一生敬畏上帝的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