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從使徒行傳呂底亞、百基拉 看今日女性在教會中的領導角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謝宜汝 追蹤
台灣神學研究院新約助理教授張志偉(左)及台灣神學研究院宗教與社會助理教授邱凱莉在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暨神學系2023春季神學週發表演講。(圖/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臉書)
在聖經中,男性與女性的領導力不是看這人是否擁有社會地位權力,而是看領導者的生命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態度、願景、價值觀或信仰。從新約聖經的理解,領導本身沒有性別之分,因為在基督裡已經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或女」。

【特約記者謝宜汝/採訪報導】在現代教會中,不管是美國或是台灣,許多教會裡幾乎60%以上都是姊妹,女性在教會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到底女性在上帝的心意之中為何?該如何詮釋聖經中的女性領導者角色?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暨神學系2023年春季神學週於4月11、12日在雙連長老教會實體與線上同步舉行「談今日女性的教會領導角色」論壇,邀請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多位老師,從神學與現代社會背景中,探究婦女的領導與影響力。

台灣神學研究院新約助理教授張志偉。(圖/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臉書)

4月11日為台灣神學研究院新約助理教授張志偉分享「談今日女性的教會領導角色——與使徒行傳對話(上)」台灣神學研究院宗教與社會助理教授邱凱莉「女性領導角色探討——與提摩太前書對話」;4月12日為張志偉助理教授分享「談今日女性的教會領導角色——與使徒行傳對話(下)」台灣神學研究院靈性諮商助理教授胡瑞芝分享「談女性領導刻板印象:厭女的內在糾葛」

賣紫色布的呂底亞、織帳篷的百基拉

張志偉助理教授分享,在使徒行傳十六章、十八章裡,提到兩個很特別的女性領導人,一位是呂底亞,另一位是百基拉。

在使徒行傳十六章14節提到腓立比有一位婦女呂底亞(Lydia),從推雅推喇(Thyatira)到了腓立比,就是從亞洲到了歐洲,可能是透過經商或移民的方式。在那個時代,沒有羅馬公民權的人,是被邊緣化、被輕視的,特別是基督徒。大家都想要當羅馬人,因為有一些直接的權利是賦予羅馬公民的。

使徒行傳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因此首先可以思考,呂底亞這名外邦婦女,身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卻選擇成為可能被邊緣化的基督徒,成為一個敬畏猶太人上帝的外邦人,那麼她要如何進行她的商業行為?

其次可以思考,羅馬人改信猶太人的宗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如果猶太人要讓外邦人信他們的宗教,很容易受到逼迫,而呂底亞選擇了這條危險的路。第三是關於推雅推喇城。呂底亞是從推雅推喇城來的,這個城最有名的就是紡織業,特別是生產紫色染料,如果追根究柢,呂底亞所販賣的布料是供貴族使用的,表示她在社會階層上占有一席之地。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圖/影片截圖)

路加在描述呂底亞的時候,直稱呂底亞的名字。在希臘羅馬時代,如果要稱呼一個女孩子,不會直接講名字,除非這個女孩子名聲不好,又或者是一個非常有名望的人。從路加描述呂底亞邀請保羅一行人到她家做客,顯然路加希望人們知道呂底亞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而第一世紀的家庭強調的是擁有權,甚至有生殺之權。如果從社會背景去了解的話,家可以是一個很龐大的組織,呂底亞很可能是這個組織的主人,家裡有男人、女人、商業夥伴、僕人。在當時,女性作為主人是顛覆家庭結構的,這也是路加記錄這段經文時,特別想凸顯出來的角度。所以呂底亞透過她的職業、商業資源,提供了很好的宣教事工,是一位有領導風範的女性。

第四,保羅在河邊遇到的一群婦女,是在那裡禱告,所以在保羅還沒有來之前,可以推測這群婦女有固定的禱告時間。有些學者認為呂底亞就是這個河邊禱告會的負責人,以她的收入來看,她是有這個能力帶領這一群婦女。

呂底亞建立腓利比第一個家庭教會

從這些資料來看,呂底亞是一個敬拜上帝的外邦人,他們很認真的敬拜神、禱告,學習猶太傳統、律法,很熟悉猶太人的先知書,也因而相信猶太人所期待那個彌賽亞會來。這就是為什麼當呂底亞聽到保羅在宣講耶穌基督的信息,很容易就接受耶穌的福音。

呂底亞更是個謙遜的人,還有一顆願意改變的心,於是她就帶出了信仰的影響力,讓全家族都信主,包括家裡的男人和女人,這也是路加文學特別要凸顯的男女平權。

我們看到透過呂底亞的熱心接待,她打開了家門以後,女性跟男性之間的藩籬就消失了,甚至呂底亞的家庭就成為建造上帝國的重要拼圖,成為腓立比的第一間家庭教會。更為世人描繪出了一個強大的反論述圖畫,她是一個活在帝國男性政權為主體的社會背景下的女性領導者。

織帳篷的夫妻亞居拉和百基拉

保羅跟呂底亞相遇後,繼續往西方宣教,到了帖撒羅尼迦就往希臘半島南下,一直到雅典,然後到了哥林多,就遇見了一對夫妻亞居拉(Aquila)和百基拉(Priscilla)(十八章1到4節)。從使徒行傳中可以看見,百基拉作為一名婦女,在第一世紀,特別是父權體制下的社會背景中,怎麼樣彰顯她的領導特質。

歷史記載主後49年有一個御令,羅馬地區所有的猶太人被驅逐出境,或許跟耶穌運動有關。亞居拉和百基拉因此來到哥林多。身為基督徒,面對這樣的移動挑戰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從他們的信仰、價值觀來看,來到哥林多都要適應各種衝突,可是我們也看到這對夫妻在哥林多與保羅相遇之後,他們跟著跟保羅學習上帝的道,因此離開哥林多到了以弗所的時候,就遇到了亞波羅(Apollos),跟他講解聖經、傳講福音。

百基拉顯出婦女的教導價值

按聖經的描述,亞波羅很可能是一個拉比,所以他能在會堂裡講道(使徒行傳十八章24-28節),百基拉雖為婦女、亞居拉雖為丈夫,但他們聽見他在會堂裡的講道後,同時間接待、教導亞波羅,在此看到女性也參與在接待和教導當中,這是路加特別的凸顯的一個觀點,看見了百基拉帶下婦女教導的價值。

我們也看到亞居拉和百基拉的職業是織帳篷,聖經描述百基拉所做的事情,沒有從屬在男人之下,她都是跟她的先生一起織帳篷。特別是路加在使徒行傳裡面有三次提到百基拉跟亞居拉,有兩次把百基拉的名字放在丈夫前面,位置的轉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記號。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亞波羅若是拉比,就是當時很有學問的男人,聖經說他「最能講解聖經」,卻願意聽百基拉的教導,這在當時是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路加的筆觸凸顯出百基拉是一個教導者,也是一個傳福音的女性領導者。

從新約聖經看見領導本身 沒有性別之分

在聖經中,男性與女性的領導力有什麼區別呢?不是看人是否擁有社會地位、權力,而是看領導者的生命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態度、願景、價值觀或信仰。

從新約聖經的理解,領導本身沒有性別之分,因為在基督裡已經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或女」(加拉太書三章28節)。這意涵清楚地指出,所有基督徒都應該行使領導力,因為他們必定在群體中有所為,並且帶來生命的改變。

台灣神學研究院宗教與社會助理教授邱凱莉。(圖/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臉書)

詮釋觀點不同 會帶來不同認知

台灣神學研究院宗教與社會助理教授邱凱莉談「女性領導角色探討——與提摩太前書對話」時提到,雖然在美國一般傳統教會中,女性會眾約占大多數,台灣教會也多半是女多於男;但是在今年初,卻發生了一件受矚目的新聞——由華理克牧師(Pastor Rick Warren)創立的巨型教會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已被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驅逐(Ousted),成為「不再友好合作」(not in friendly cooperation)的六間教會之一。

原因是該教會任命女性牧師,違反美南浸信會的信仰聲明。此驅逐事件讓許多人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反映了因聖經詮釋的不同,而影響了不同教派對性別的定義。

因此邱凱莉表示,聖經的詮釋觀點是相當重要的,當我們在看聖經的時候,可以注意經文背後隱含了哪些意識形態、歷史意義,可以去分析一下當代的價值觀。因為聖經雖然是上帝的啟示,可是也是在人的文化與歷史結構當中被啟示。或許在接受啟示的過程裡難免有一些文化架構上的偏見,需要透過長時間的歷史發展、討論,才能夠得到上帝完整的啟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