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 / 愛米
王先生是素享盛名的小兒科主任,每天有許多孩子排隊等著他看病,這工作讓他有成就感,看著孩子在自己手中,日漸健康進步,心裡感覺雀躍。王先生在家也是個愛孩子的好爸爸,十分享受與孩子的親子時光。只是,自從孩子進入國小後,他常因著孩子功課不好、成績低落而懊惱,甚至為了孩子沉浸在繪畫世界不念書而責罵孩子,親子之間關係變得緊張。他想:「孩子連小學的成績都不理想,未來前途堪慮…將來沒有競爭力,要如何生存?」然而,他找了補習班幫孩子加強功課、收走孩子畫冊,想盡辦法要提升孩子成績,但孩子對念書依舊興趣缺缺。面對功課不佳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因應?
家長看待分數的態度 決定孩子的高度
師大特殊教育博士、也是資深輔導老師的羅丰苓教授提醒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不好時,要先忍住不去責罵孩子,避免因分數消減孩子的信心,且影響親子間的愛。成績是可以量化、具體可見的東西,卻不是唯一定義孩子能力與成果的方式。書念得不好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孩子個性活潑、對於制式的學習難專心、專長在創造與手作、對於理解或背誦的課業不能勝任…。需要更深入探究孩子的個性特質,不侷限在課業分數中,才能適才適所,陪同孩子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家長看分數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分數只是數字 想幫助孩子,先了解他「為何失分」?
家長對「分數」採取什麼態度,影響能否協助孩子正確的學習。分數只是數字,了解孩子「失分在哪裡」、「為什麼失分」更重要。讓孩子學習總結學習經驗,透過自我對話後的察覺與省思,在每次考試後都能有所修正,這樣累積下來的,才是屬於他自己的獨特學習歷程。另外,針對孩子的困難處給予幫忙,聯繫老師一起協助,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鼓勵才能激發動力 別讓孩子只記得挫敗!!
面對孩子成績不佳時,家長若音量拉高八度說:「這個不是講過很多次了?那個不是也寫過?怎麼還錯?你到底有沒有用心?……」這些話其實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努力,反而會在孩子受傷的心上灑鹽,面對挫敗而失去信心。父母面對孩子不夠好的分數,若感覺情緒上升,請想想他們的人生還有上百上千場考試,我們現在要讓孩子在這些考試的經驗裡學到些什麼?千萬不要只記得挫敗!!
家長話語的引導,要建立在「孩子自己想要」的基礎上,他想學習好、表現好、得到好的成績。父母多說鼓勵的話、提示學習的方法、賦予期待、強化信心,會比漠視、暴怒、責備、處罰,來得更有效果。
好成績不是唯一出路 你的眼光決定孩子的成就
分數,很容易變成親子關係的地雷。在孩子求學階段,家長應該看重的,不只成績與排名,而是更多了解孩子的個性、專長、人際、品格,給予及肯定孩子可以發揮的舞台,讓家庭成為他們最強大的支持與倚靠。親子間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讓孩子願意找家長幫忙和討論,也讓孩子相信你看重他甚於試卷上的分數。
家長看待孩子的眼光,對他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會念書有好成績,固然很棒,但絕對不是唯一出路。能看見孩子的獨特,順著他的屬性而行,多方欣賞鼓勵、挖掘孩子的優勢,相信你的孩子未來必然是一顆閃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