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摩希
如果有一個人,不管你想要甚麼,他都想盡辦法為你實現,不管你期待他成為什麼樣子,都盡全力達到,你會覺得他愛你嗎?當然!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會是:「這是真愛,且是無條件的愛!」,但很可惜,許多在婚姻中要對方完全照自己意思而行的人,卻無法在情感中感到幸福與滿足,這似乎超出我們對真愛的理解了,今天就來一一破解真愛迷思吧!
滿足我的期待才是愛我? 這是真的嗎?
親子教養作家李儀婷在「薩提爾的故事溝通」裡分享,很多人對於愛有一些誤解,他們認為自己的期待被滿足時才是被愛,但愛與期待兩者是不同層次的,期待是生活的動力,愛則是生存的根基,不能相提並論。我們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時,只是期待落空而已,跟是否被愛沒有關聯。不只孩子對被愛會有錯誤的認知,在社會打滾多年的成人也會有這樣的誤會,因為我們並不認識愛的本質。
試想,若每個人感到被愛的前提都是所有期待被滿足,付出的一方豈不是被掏空了,他的期待誰能來滿足他呢?在愛情關係中,尤其在婚姻中,當一方總是認為所有生活方向、細節都要照他的方式進行時,給予的一方就如同被噤聲的僕人,只能照主人吩咐的命令行事,沒有人會認為這種對待方式能感到被愛或有愛的氛圍,但卻是許多夫妻與戀人正在進行的相處模式。
掌控等於讓另一半「被消失」 愛是雙向道,不是單行道
這會造成甚麼影響呢?輔導夫妻感情長達二十幾年的黃國倫牧師分享,在關係中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如同人格被消滅般,無法做真實的自己,怎麼可能會感到開心與滿足呢?很多人因此向外尋求能讓他做自己的地方,而掌控的一方,卻因為對方等同於「消失」,即使兩個人都一起做事、生活,仍然感到孤獨,結果就是兩個人都得不到想要的親密感。
黃國倫表示,愛情不是單行道,真正的愛它必須是雙向的,彼此尊重、接納,有來有往,而非只有單向的。一段被稱為好的關係,是需要地位對等的雙方,「對等」來自於我們認知到每個人都有不足,但也都可以透過學習變得更加成熟,例如學習傾聽對方真實的需要,或接納對方的不完美,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與自己不同的特質…婚姻與愛情需要學習,因為沒有人一出生就懂得如何愛一個人,而是透過親密關係的互動,在你進我退中,營造出讓彼此都舒服的空間,才有真愛的出現。
只想被寵愛不是愛 真愛是對等關係,學習愛他如己
一位猶太智者分享了他對真愛的看法:「真愛是一種付出,而不只是單純的接受。」這對雙方而言都很重要,只要有一方只接受、不付出,只想單單享受特權或寵愛,關係就是不對等的,不對等的關係就像搖晃擺盪的天秤,傾斜過度,終將會失衡,無法長久。
若能彼此尊重,並真實接納對方的不同,給彼此空間學習愛對方如愛自己,讓兩個人的愛情大戲,沒有多餘的角色,在本色出演的同時,也能因著彼此學習碰撞出動人的篇章。 (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