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寶兒/採訪報導】由世界華福中心(CCCOWE)舉辦的“未來教會 Future Church @ Penang”盛會圓滿落幕,這場聚會聚集了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與臺灣三地教會領袖,於四月17號開始展開,一連四天讓受邀出席的60位代表討論過去教會處境,借著評估現在,及未來教會面向及發展。
談教會典範轉移的浪潮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表示,談到未來教會,許多人先想到的是元宇宙、科技、網路,但這次盛會所探討的並非是時間軸上的未來,因為即便是未知的將來,啟示錄談到的萬物更新就已表明教會到那時也絕對充滿盼望;教會的未來在上帝的手中,我們無須擔心,而我們所需要深思的是,未來的教會是否回應上帝的心意,走在神喜悅的道路上。
其次,在面對時代改變,教會也在經歷典範的轉移。現今教會已不能單靠舊有的典範,但新的典範又還未有完整面貌,教會當守舊或擁抱新典範,是該次盛會想要從聖經真理中更深度交流的話題。
其中,就是過去教會會切割“宣教”和“門訓”兩個面向,但倘若從大使命中會發現兩者是一體兩面。而這項發現將影響教會如何在堂會中做門訓,進而再到外做宣教。
“門訓不只是內部的同工訓練或組織運作,而宣教也不是單為了插旗建立教會。而真的能把門訓與宣教連接在一起的是福音大能本身,如果我們不清楚福音是什麼,或傳了偏差福音,還是一天到晚在忙門訓與宣教,會不會最後傷害力比正面效果更大?會不會我們最後只是叫人當好人,而非在建立主的門徒?”
“直到地極”可近可遠 新舊典範互補達大使命
因此,福音使命、普世宣教、門徒教會正是該次盛會主要交流的面向。談到他個人印象深刻的事,是盛會討論到宣教的典範轉移。出席者臺灣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分享到,過去的宣教概念受到英美兩國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影響,傾向強調“直接到地極”,把人直接差遣到外國等偏遠福音未及的地方。但另一種“直到地極”是隨著人口的流動,把福音帶到人所到的地方。
“這兩種宣教典範不應存有競爭性質,而是互補。如果有地方堂會對跨文化的地方宣教有負擔,而且平時就在操練,大家就不會認為那是少數宣教士的事。反過來可能能培養出更多願意直接到地級的人。在那之前是每個門徒所在的地方都有把福音帶給我們身邊接觸到的萬族萬民。”
門徒教會的重心當回到修復關係
詢問是否有討論出一套“門徒教會”的理想狀態,董牧師就舉例了新加坡曾金發牧師發起的門徒教會環球聯盟(IDMC)、臺灣楊錫儒牧師參與的幸福小組與幸福門訓運動、跨國際團隊Alpha也在推動門訓,而華福是把好的資源推介給大家,但焦點更應著重在重新調整事奉的核心。
他說,很多傳道人明白培養門徒的重要,但他們會面臨阻力而反倒把精力放在人數、會堂或預算,可能是為了符合同工團隊的期待,也可能是受增長堂會就是對教會忠心的思維所捆綁。
“因此不外乎回到關係的重要,關係不是我們建造事工的工具,關係本身就是福音本身要修復的事物。特別是下一代,倘若要如過往系統性複製出一個樣的信徒,下一代會感覺被忽視,感覺自己被教會當成工具。為此我們必須看到每個人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最後董家驊牧師說,一場盛會的結束,重點並不是得出一個結論,也不是開展出一個新事工,乃是展現出有恩典與真理的福音文化。期許這樣的聚集文化也能後續在三地帶出持續的文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