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正當歐美掀起「週休三日潮」之際,台灣也有一群民眾發起「週休三日」提案,並且已通過連署門檻,引起各界熱議,政府也將於6月26日前提出回應。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工作原本可以變得更輕鬆,為何還會心更累?甚至需要週休三日?牧者建議,重思聖經安息的真正意涵,才能得著真正的平靜安穩。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職場宣教中心主任魏榮祈牧師受訪時表示,自從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由「每2週84小時」縮減為「每週40小時」,開始了「週休二日」。雖然台灣的工時自2021年逐步遞減,平均工時已降至2, 000個小時,創下歷年紀錄,仍排名世界第四高。目前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發起「週休三日」提案,已經有超過5, 736人附議。
問題在於勞工是否受剝削或不被尊重
他認為,週休三日的問題涉及層面廣,主要是考量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會不會下降,不可不慎。因為企業最終會將成本反映在勞工身上,以及決定何處是可以生存的環境。最終,都需勞工來承擔。譬如工時減少,生產力下降,勞工薪資是否跟著減少?
魏牧師認為,工作環境最大的問題,還是回歸「勞工是否受剝削,以及勞工是否受尊嚴的對待?」因此,週休三日表面看好似可以多休息,恢復體力;但如果根本問題沒有改善,仍是治標而已。
即使學校試辦 需考量學生受教權等問題
教育單位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態支持,有一些教育單位想要率先試辦,他覺得試辦是可行,才有對照的依據,但至終都需要考量學生受教權益。畢竟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節奏和時程,週休三日也將牽動課綱、授課時數與教師員額等問題,同樣地,週休三日也需考量勞工薪資有無受損。
會提出週休三日,單單只是工時太長的問題嗎?還是生命勞累與枯竭的問題?不妨讓我們思想什麼才是身心靈真正的休息?魏牧師說,聖經中提到安息日的意義:一、安息日是紀念神的創造。從出埃及記二十章11節「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因此,人受造是為了蒙受神的賜福。所以工作環境需讓人在工作中有滿足感、喜樂心,安息不是事情做完,而是在工作中有「成就感」,是享受工作帶來的喜樂。
二、安息日也是慶祝神的救贖。亞當犯罪後,地就充滿蒺藜,人須汗流滿面才得以餬口。「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牛、驢、牲畜,並在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安息。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命記五章14-15節)
因此,他指出,人的問題唯有在神的恩典中,才能真正得著安息,在神的救贖中,人心才能從被工作奴役或轄制的光景中脫離。因為埃及為奴之地,不只是身體的勞力,還包括精神的轄制。當人被身體的勞累所轄制,不論週休三日或週休四日,仍然會很疲累。
在救贖中才能脫離工作轄制
對於現代人而言,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
魏牧師表示,這是一個被罪轄制的世界,科技並不能使人更輕省的工作,因為企業一定永無止境地追求獲利跟新產品的開發。若是工作環境沒有改變,五天要完成的工作,需在四天內完成,這四天仍然受工作轄制,或是處在不尊重人性的工作環境之下,仍然會令人覺得疲累。
他認為,幸福企業唯有在耶穌基督的恩典中。不是看它獲利多少、員工薪資與分紅多少,而是在合理的利潤下,願意多體諒員工、尊重員工,看重員工整體身心靈的需要,從而改善公司的文化與環境,才有可能朝向聖經所描述身心靈全然安舒的目標邁進,員工自然會從身心靈轄制中脫離出來。
對於有些教會週末安排很多活動,是否反而讓會友更疲於奔命?魏牧師表示,不論是為了服事或參加教會活動,要先問自己,是否因此讓「我們與神的關係更親近?」或是可以在活動中,引領人認識救恩?
他表示,我們的信仰不是為了參加活動,而是透過活動讓我們與神更親近,重新得力,也更愛神、愛人。
若是有人熱衷教會活動,而產生工作、生活和信仰失衡的問題,仍然要回到根本去思考:「我為何要選擇這樣的生活?」我有沒有在生活中與神更親近?不妨在個人靈修和安靜獨處時,多與神親近。關鍵還是個人如何去平衡自己的工作、日常生活和教會生活,以及與神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