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編譯】睽違9年推出第三部曲(最終章)的電影《星際異攻隊3》(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3),近期於全球陸續上映,在美國5月第2個週末,便以6, 050萬美元的成績,蟬聯北美票房冠軍;截至5月28日,全球總收入則高達7.3億美元(約台幣225.37億元),引發熱烈迴響。
英國倫敦一位神學家觀影後也表達看法,認為該片是後基督教文化(post-Christian culture)的產物,基督徒其實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它所分享的恐懼和希望。
《星際異攻隊3》講述一群個性鮮明的非典型英雄人物,成為彼此的搭檔,展開一場宇宙冒險的故事。在劇中飾演反派造物主「至高進化」的卓克.伊烏哲(Chukwudi Iwuji)分析他的角色:「這裡沒有上帝,我才是造物主。」
在最終章中,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聲音演出的火箭浣熊遭到「亞當術士」(威爾.普爾特,Will Poulter飾演)襲擊身受重傷,為了幫他治療,星爵(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飾演)等人,必須前往火箭浣熊出生的科技公司,揭開他不為人知的身世祕密,並跟隱藏著邪惡陰謀的「至高進化」對抗。
至高權能者是反派?
「至高進化」是從高級進化者的優生學計畫中被創造出來的產物,旨在創造一個完美的物種,來建立完美的社會。至於創造失敗的不良實驗品,則會被無情地焚毀,或受到極其殘酷的對待。
劇中反派說:「我們被生下來,只是『隨著他人的腳步展開一系列行動。」這顯示火箭浣熊必須努力解決它自己是否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命定的問題。
高級進化者在劇中對待受造物的方式,就是「我可以摧毀整個文明,這是我作為造物主的權利」。但這一信念扭曲了保羅在羅馬書九章21節所說的:「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造物主的「全能性」是各按其物成就美好,而非只圖完全掌控。
先前在《星際異攻隊2》中也有一個自以為神的惡棍「伊果」(Ego),他試圖創造一個烏托邦,結果成為了銀河系大屠殺的兇手。無論是「至高進化」或「伊果」,其角色人設在於表明最高權能者,通常被定義是邪惡的,甚至那些被定義為偶像的眾神也是如此。
電影述說後基督教文化故事
為什麼說《星際異攻隊3》展現的也是一個在後基督教文化的故事?倫敦當代基督教研究所(London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傳播主管喬許.欣頓(Josh Hinton)表示,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周遭的人所發展出來的文化,就是對於僵化、由上而下的權威,和教條式的真理主張,都抱持懷疑態度。從歷史上也可以看出,傳統教會對於這樣的潮流趨勢,一直存在著恐懼,並且多次採取行動試圖壓制。
而這些象徵性的文明意涵,其實一直持續和存在著。如果上帝看起來像無情宰割受造物的「高級進化者」,神的子民表現得像劊子手般的執法者,那麼基督徒必然會受到嚴重的迫害。但如果我們扮演著守護者,以捨己的態度尋找團體中迷失的基督徒,給予弱勢者力量,那麼基督徒的聲音其實會被社會聽見的。事實上,我們自己也會發現,這樣的自己更活出耶穌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