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肯亞邪教「佳音國際教會」(Good News International Church)主張必須「挨餓致死」才能見到耶穌,結果造成大批信徒死亡,截至19日累計受害人數已至少201人。針對這起震驚國際的事件,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受訪時分享,禁食的真義應是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而非以交換或犧牲換取好處的「功德論」來看待。
聖經中的禁食操練
在聖經中,大衛、以利亞、但以理、尼西米、亞哈等人,都曾有禁食向神禱告的操練;耶穌也曾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禁食40天專心祈禱。莊信德牧師舉但以理禁食的操練為例,禁食除了選擇不用膳之外,也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但以理以吃素禁食,並非什麼都不吃。但以理書一章中寫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走了但以理和其他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入王宮,要他們學習迦勒底的語言和文字、吃王宮的膳食。
但是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知道,王提供給他們的膳食和酒必定有先拜過偶像,因此有可能吃到「不潔」的食物,所以求太監長為他們預備素菜和白開水10天。這正是但以理持守神所吩咐的表現。
至於耶穌的禁食所要傳達的,也並非從禁食受苦或挨餓中,向神換取好處。莊信德牧師表示,耶穌基督已經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這份恩典使人不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就能遇見神。
「因此舉凡任何用人的行為換取祝福,或是像肯亞邪教提到的『要禁食才能見到上帝』,都是放大、扭曲了聖經的教導。」
別錯把禁食變成「功德論」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四章4節)在耶穌和撒但的對話中,耶穌在表明的並非他犧牲什麼。莊牧師說明,人在看到耶穌禁食的行為,卻常常看見的是「耶穌犧牲了進食」這件事,而沒有看見耶穌在禁食時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他表示,耶穌因著享受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而禁食,在邏輯上就像是我們和至親、愛人或好友聊天,聊得非常開心、投入,以致於廢寢忘食,而非刻意不吃東西選擇聊天。耶穌的禁食展現的是那份與上帝之間親密的關係,對祂而言勝過食物所帶來的滿足。
當我們仔細觀察異端或邪教的教導,會發現其中會有很多「交換條件」的概念存在,像是要做特定事情才會討神喜悅、得到祝福等。莊牧師提醒,基督徒若沒有明白信仰並非「功德論」的取捨,也很可能會把十一奉獻、參加聚會、積極服事,當成是一個要換取上帝祝福的手段,這樣的行為也是一種信仰的錯誤與扭曲。
最重要的是與神之間的關係
不過也會有人認為,要跟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透過專注的禱告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禁食呢?莊牧師指出,吃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選擇,當我們選擇花很多時間和上帝親近,而願意用「禁食」的選擇來代替其他選擇時,會讓我跟上帝建立關係上更加專注。
「試想如果一個人在禱告時,思想著等等要再去做哪些事情?或是正在禁食禱告的人,腦中不斷想著禱告結束後要吃什麼?這就會需要再重新評估自己是否真的要繼續用禁食禱告的方式親近神?這當中是否只是為了想要在外在展現自己在信仰上敬虔的表現?」莊牧師如是說。
許多教會在推動佈道活動時,也會鼓勵弟兄姊妹在會前禁食禱告。莊牧師認為,需要明確教導和提醒,這樣的選擇是讓我們能決定用吃飯的時間專心禱告。現代人因生活十分忙碌,並非人人都有一段足夠的時間分別為聖出來,但是人一定都會把吃飯的時間空下來,所以禁食禱告是一種把焦點放在神身上的行為選擇,從來就不是比較和檢視與神的關係的依據。
他說明,禱告的大能完全不是建立在禁食與否,禁食禱告也不會比不禁食禱告來的更為屬靈。否則聖經當中並不會只有一次耶穌禁食禱告的經驗,被詳細描述出來。就連最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前,也和門徒一起吃了最後的晚餐,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禱告的效力不是建立在「禁食」上。
透過「禁食禱告」,莊信德牧師鼓勵大家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與神進行約會。在與神建立關係的時刻,是可以用任何方式呈現的,隨時、隨地、隨走禱告都不是問題。若禁食禱告是我們比較少採用的形式,我們也的確可以嘗試在禁食中更專注在神面前、把心意回轉向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