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汪純怡/採訪報導】MZ世代身處在資訊快速的敏銳世代,對於社會變動與自我想法,也與上一世代的人有所差異。他們多半不喜歡加班,強調工作、生活要平衡,也常常跳槽。許多人認為跟MZ世代很不好溝通,因為他們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也過於堅持己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長年關心職場,在許多企業和教會擔任教練的繁星教會主任牧師陳建宏(Vincent Chen)受訪時表示,無論是在職場或在教會,要先了解這個族群的特點。他觀察有四個特點:
他們有很強自由和自主意識
一、他們希望自由和自主:不僅是權利自主,還要有更高的自主意識,希望能當家作主表達想法。現今不論是社會運動或是很多創新創意的呈現,也都與此有關。
他們也希望時間自由。因此對加班工作,希望有更高自由度,與以前的工作觀不一樣,他們也會希望在家工作。先前他到美國出差,看到還有很多公司,雖然疫情已經過了,仍然在家工作,而且多是MZ世代族群的人。
二、他們渴望創新和改變。他們喜歡運用高科技,譬如AI、ChatGPT。他們也希望公司內部有不同管理模式,也會想要自己創業。因此公司不能沿用過去同樣的管理制度來帶領他們,需要有更多的創新和改變。
三、多變的世代,他們希望找到意義和價值。譬如現今強調ESG,企業環保永續,他們非常認同。對於企業文化,他們希望更健康和透明,能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和價值,不喜歡有黑箱作業或是潛規則。
四、他們需要對話,而非只有管理、教導。一般傳統公司的管理,用很多規則、程序,講求的是數字、效率。對他們而言,「不是只有效率,希望是有效果」。
對權威領導表達 先多一點耐性
相對的,管理是要求一致,領導是要有創意、變化;管理是注重數字,領導是要觸動人心。有人形容這這族群是2HT,是「High Touch High Tech」,表面上他們可以在網路上溝通很多事情,或是從網路找到很多專業知識,但是內心又渴望更多的聆聽和對話。「他們渴望不只是教導,而是能聆聽他們的心聲。」尤其每個人有其獨特性,他們的多元、豐富和想法很多,帶領他們需要有創意,不能一成不變。
陳牧師說,有一本書《The Coaching Habit: Say Less, Ask More & Change the Way You Lead Forever》,談到對於很多MZ世代的人,不論是教會或職場領導者,對他們「要少說,要多問、多聽」,並改變過去領導他們的習性,才能了解他們需要,帶領他們才能更有果效。
陳牧師也對MZ世代的人在職場上提出四點建議:
一、鼓勵MZ世代的人尋求與領導者對話。因為有時候,主管習慣講道理去改變他們,而MZ世代的人可以主動尋求與領導者更多溝通和聆聽的教練方式,讓彼此可能的溝通障礙除去。否則前輩一直講道理,他們又很挫折,造成不論是職場主管和下屬關係,或是教會牧者和年輕人,彼此關係變得疏離。
二、面對職場權威式的領導和表達,需要多一點耐性,支持配合他們的想法,獲得對方的信任。因為,若主管不理解時,雙方的衝突會變大。當獲得信任時,就有更多機會表達他們的想法。
三、MZ世代知識豐富但經驗缺乏,對人生方向迷惘,因此工作轉換頻率很高。他鼓勵多參加教會辦的成長團體或職場座談,有機會多與其他有經驗的人交流對談,而不光是從電腦上獲得訊息。
四、鼓勵多走出去看看。若是能力足夠,有機會出國,體驗不同人生,接受不同文化衝擊,開闊自己的視野,看見在不同國家面對的挑戰,幫助他們的生命在邁向下一個階段時,得到啟發和幫助。
與MZ世代溝通的建議
同時,陳牧師也建議三個方面,可與MZ世代達成更有效溝通:
首先,雙方溝通要即時。過去可能每半年才溝通一次,或因太忙每年才溝通一次,建議職場或教會,對於比較年輕的同工或職員,至少半年、每一季或甚至每個月,都有一次深入的溝通。愈即時的溝通,對彼此的期待或想法的落差,或造成衝突及不必要誤解的頻率會大幅下降。溝通的頻率增加,對兩個世代族群的溝通會很有幫助。
第二是,更多的好奇。領袖與MZ世代溝通時,要保持好奇心去了解他們,勝過個人經驗的解讀或固定想法跟判斷。因為他們想法的複雜性,比起七○、八○世代,更加多元、變化更快速。領袖要保持更高的好奇心,以更開放的心胸與胸襟,不要做預設和預判,問開放式的問題,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少用是非題或封閉性的問題,有助於彼此更深入的理解、增加雙方的信任度。
第三,開場提要宜簡短。通常在溝通時,前面有一些開場提要,過去領導者在開會、教課、溝通時,這部分會講很長,講很多背景、原因、理由、看法。建議對年輕世代,背景溝通要縮短,建議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最好精簡有力,更快進入正題,彼此溝通的期望才不會有落差。
成全MZ世代及其後世代是所有教會或職場領袖很重要的任務,如何彼此有效理解、溝通甚至建立更高信任,以至於形成多代合作的團隊,對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且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