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她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她胞兄押沙龍問她說:『莫非你哥哥暗嫩與你親近了嗎?我妹妹,暫且不要作聲,他是你的哥哥,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她瑪就孤孤單單地住在她胞兄押沙龍家裡。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暗嫩說好說歹;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她瑪,所以押沙龍恨惡他。」(撒母耳記下十三章19-22節)
「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押沙龍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她瑪,是個容貌俊美的女子。」(撒母耳記下十四章25-27節)
君主家變延燒為叛亂事件
舊約歷史書中長得最「酷」的,非押沙龍莫屬,竟然可以從頭到腳毫無瑕疵,簡直匪夷所思;但死法最不可思議,簡直「酷斃」的也是押沙龍!其起因乃對父親處理妹妹她瑪被強暴一案深為不滿:貴為一國之君又是一家之主的父親,只會發怒,卻不懲罰異母的哥哥暗嫩!公平何在?
疼愛妹妹的押沙龍(自己唯一的女兒就命名她瑪),在強暴事發後忍了兩年(撒母耳記下十三章23-29節),遂藉著剪羊毛作為家族出遊的理由,將大哥暗嫩哄出來殺了洩恨!
押沙龍惹禍後,逃到基述王那裡躲避;三年期間,反而是大衛切切想念逃亡的押沙龍。知情的元帥約押,請了說客提哥亞婦人勸王允許押沙龍回來,大衛允諾了。
押沙龍是回了王宮,但等了足兩年,仍不得見父王的面,遂放火燒約押的田,以激將法逼約押求父親,果然見到了面(撒母耳記下十四章)。
但是押沙龍一不做二不休,扮演起以色列地下君王,奪走了大衛的「民調」,積足了「民意」,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謀篡,大膽地奪走王位,還想將父親置於死地(十五章)!古今中外宮廷常發生的兵變,竟然硬生生地在舊約聖經中上演!
大衛人生上半場被掃羅追殺,下半場卻是被兒子追殺!上半場的苦難在職場老闆被非利士人所殺而落幕(撒母耳記上十八到三十一章),那時大衛還為掃羅家寫了哀歌;但讓他更椎心蝕骨的是下半場被自己的兒子追殺,而且押沙龍還出乎意外地被刺殺!
宮廷兵變結束,大衛聽到三子押沙龍死了,心中的哀痛溢於言表:「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撒母耳記下十八章33節)
受傷兒女犯下弒父人倫悲劇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一生文學創作的巔峰之作《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就是以家庭悲劇為主軸來探討上帝的存在問題!對比於大衛的家變結果只有兒子押沙龍死了,同有家變的卡拉馬助夫一家,卻死了父親和殺父的私生子。
在大衛家變中,讀者一開始就知道始作俑者是大衛疼愛的老三押沙龍;而刺殺放蕩成性的老卡拉馬助夫的,並不是他的三個兒子,也不是在法庭一直錯認的老大德米特里,讀者最後才發現,是飽受父親藐視、凌辱的私生子司米爾加可夫(俄語中還有「蠢蛋」、「無恥之徒」的意思)!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全書見證「如果沒有神,凡事都可能」,這私生子受老二依凡的無神論「世界並非神造,什麼事都是被允許」的思維影響,以假裝癲癇為幌子,殺了父親。而煽動大衛宮廷悲劇的燃點,則是倫理議題──為人父母怎能如此不公地對待兒女?
兩個悲劇背後的直接動機雖不同,卻共同呈現了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兒女,內心深處最難以平息的吶喊:如何對待明明有錯的父母親?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兒女總是在低吟著:天下真的沒有不是的父母嗎?上帝存在嗎?祂為何不主持公道?世上有公義嗎?
悲劇之後必有懊悔,懊悔是豐富屬靈教訓的沃土!試圖謀殺大衛的押沙龍最後被約押所殺,而謀殺了老卡拉馬助夫的私生子,最後卻是自殺了;至於對老父恨之入骨的伊凡,事後錯愕發現自己無神論的主張竟然是父親被殺的幫兇,深感愧疚以致精神崩潰!對比於大衛在押沙龍死後的哭泣:「我兒,我恨不得替你死!」而在小說中看見家破人亡的老三阿萊沙,無奈地代表著他全家所說的話:「我並非不接受上帝的存在,只是我謝絕了他的拯救。」
讀者從這兩個家庭的悲劇可以發現,兩代之間最需要的是救恩!世人必經歷苦難與折磨,且藉由這樣的撻伐,身心才能得到淨化與救贖。從大衛的家變更可以給有代溝的家庭,尤其質疑「天下哪有無不是的父母」的晚輩,釋放出以下這些可達到淨化並救贖的屬靈教訓:
1.接納父母也會有軟弱的時候
讓押沙龍不服的是,為何父親容許哥哥暗嫩詐病誘騙強暴妹妹她瑪,之後僅能冷處理了事?其實大衛與拔示巴行淫後,在家事和國事就完全失去權柄和立場。
國事上,對於私自殺了以色列兩個元帥的約押,他不敢追究、處理,直到死前才交代接續作王的所羅門去收拾,原因是大衛派拔示巴的丈夫去前線送死的密函,就在元帥約押手中,成為把柄(撒母耳記下十一章14-21節);家事上,大衛更不敢當面指責暗嫩,免得被他反問:「您不也上了拔示巴?」
原來,不論任何階層的領導,只要犯罪就失去公義、尊嚴和審判權柄!作為下屬或兒女,必須體認長官或父親不是神,得接納他們或有的軟弱,不能對他們套用完美主義的框架,也因此神兒女要「敬祖」,但不「拜祖」。
2.從父母看見原罪具有傳染性
當大衛與拔示巴行淫,且得知她懷孕後,為遮蓋自己的罪,立刻將烏利亞從前線調回家,好讓他們夫妻同房。誰知道烏利亞「在王面前起誓不行這事」!大衛只好惡向膽邊生,再犯一樁罪,將烏利亞調回前線給敵軍殺了,免得他日無法收拾殘局……大衛遂一連犯了姦淫、作假見證、(借刀)殺人等罪。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以不義開始的事物,必須用罪惡來鞏固。」馬丁路德也說:「原罪如鬍鬚,每天刮乾淨,第二天又冒出來。」神兒女不可自滿於大罪不犯,但小罪不斷,更得提防罪惡潛藏的傳染性和擴張性,是直接得罪上帝(參詩篇五十一篇4節)。
3.成長中應關注內心甚於外貌
押沙龍得知妹妹被強暴後,足足等了兩年才用計謀殺了暗嫩,接下來是三年的逃家生涯,及至返家後又過了兩年終於見到父親(撒母耳記下十三章23、38節,十四章28節)。
這期間,作者僅提到押沙龍俊美無瑕的外貌和異於常人的茂密華髮(十四章25-27節),對於他自己內心憤怒、屈辱、不平的烈火,似乎從未積極謀求處理和抒發。以致在犯了殺人罪後,本該是受審判的對象,反而強勢地扮演操縱、謀算的角色(包括放火燒約押的田、奪取民心、圖謀權位、逼退父王、自立為王),自我中心完全浮顯!
你我成長的過程,要關注內在的生命光景過於外貌。拿破崙說得對:「我可以指揮百萬軍隊,但是不能指揮我裡面的脾氣!」原來,「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記得當父親做錯時,帶著同理心憐恤他,不要讓押沙龍的烈火在你心中醞釀燃燒,免得走上他(和司米爾加可夫)自我毀滅的道路!
4.人在屋裡千萬不要拆了屋頂
在城門道旁扮演親民的百姓救世主,導致「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後(撒母耳記下十五章13節),大衛只得攜家帶眷倉皇逃命,宛如過街的老鼠般,「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30節)此時奪得王位的押沙龍,竟然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棚,並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親的妃嬪親近(十六章22節),刻意在眾人面前將父親的屋頂拆了!
青少年面臨與父親的衝突時,不可像押沙龍(和伊凡)一樣公開羞辱父親,當學習也曾面對家庭「衝突」的耶穌:(1)同去聖殿過節的青少年耶穌,沒有以「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作藉口,最後仍然順服肉身父母,歸回拿撒勒;(2)在十字架上,透過「看,你的兒子」和「看,你的母親」,囑咐約翰接待並照顧心已被刺透的馬利亞。
5.格外留心在受委屈時的交往
益者有三友,損者也有三友:善於迎合人意、善以媚態勸誘人、巧言而過於謙恭者,押沙龍和暗嫩就是死在損友上的。
逃家的押沙龍會以為最好的朋友,是透過提哥亞婦人去說服父親讓他回家的約押;結果,刺死押沙龍的,正是這約押。而且,當看見押沙龍掛在樹上的人趕來回報時還特別提醒約押,大衛已格外交代「不可害那少年人」,約押卻完全不予理會,回頭硬是將押沙龍刺死(撒母耳記下十八章14節;免得他日成為自己的禍患?)
另外,愛上她瑪,以致憂急成病的的暗嫩,也是栽在聽從狡猾的朋友約拿達的詭計,裝病讓她瑪送食物而趁機強暴她(十三章)!從這兩個人的淪亡提醒我們,受委屈時要格外留心誰是真朋友──「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真朋友是讓你更靠近主的人!
6.屬靈定律是有其父亦有其子
青少年看見父親的廬山真面目時,心中難免嘀咕:我將來一定會是更好的父親!是嗎?來看看大衛家庭(和卡拉馬助夫家族)。
陷入美人關的大衛,犯上了姦淫和之後的作假見證、借刀殺人的連環罪!大衛的幾個兒子也大多犯了姦淫:長子暗嫩強姦異母妹妹她瑪;三子押沙龍公然在王宮平頂與父親的妃嬪親近;曾經企圖強奪大衛死後所遺留王位的四子亞多尼雅,就是因為覬覦父親晚年的貼身童女雅比煞,慘遭治死!
接續大衛王位的所羅門王更嚴重:「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列王紀上十一章3節)就因所羅門犯了邪情(physical adultery),導致聯合王國陷入邪淫(spiritual idolatry),從此國家分成兩半!
7.引以為傲之處可能成致命傷
和當今的青少年一樣,頗具城府的押沙龍除了執著於個人「公義」(父親為何不懲罰犯罪的哥哥暗嫩),就是在乎自己的外貌。然而,押沙龍所引以為傲的肉體俊美,正是他的致命傷──就是那一年長二百舍客勒重的頭髮,被樹枝繞住而把他懸掛起來,最後活生生地被約押刺死!
年輕人該記住,一切美貌、才華、健康等都是上帝給的,免得陷入加拿大的天主教神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說:「世俗的年代,人們所想的僅是自己的存在」。在這日光之下,沒有超然恩典的封閉系統和扁平世界裡,自然僅關注自己的存在,也導致「你就是你所愛的」(泰勒的書《You are what you love》),正是押沙龍(和卡拉馬助夫)走向死亡的註解!
8.別等下雨了才趕搭屬靈遮棚
誠然,從大衛和卡拉馬助夫這兩個家庭看來,或許就像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中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個個不同。」但青少年不須被原生家庭套牢,別忘了仰望可以透過十字架來改變你生命的耶穌!
路益師說得對:「你不能回頭改變開始,但你可以從現在起改變結局。」當趁你還在父母屋簷下,趕快預備自己的身心靈!不要等到進入婚姻,才發覺自己不是好父親、母親,最後還傷了自己寶貝的兒女,如同大衛和老卡拉馬助夫,讓他們怨嘆說:天下豈有無不是的父母?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十二章1、13-1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