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近來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風波,引發社會大眾及輿論高度關注。除了幼兒用藥安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長者通常有「三高」(血壓、血脂、血糖)等慢性病,需要定時服用多種藥物控制,用藥安全也值得關切。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醫師受訪時表示,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國人的平均餘命超過80歲;但是長者身體機能退化、記憶力與認知力下降;若是沒有子女、外籍看護照料其日常生活以及就醫餵藥,也沒有進到有專責護理人員及藥師照顧的長照與安養機構;由於長者的肝、腎代謝藥品的功能隨著年歲漸長已衰退,加上視力不佳、聽力與記憶力衰退與認知功能下降等生理因素,就會出現常見的用藥問題:包括吃過的藥重複吃、該吃藥的時間忘記吃,以及服藥時間錯誤(例如早上要吃的藥,跟中午及晚上吃的藥搞混)。
教會可投入志工關懷
朱局長說,針對還沒有失能、失智生活還可以自理的長者,現在政府有提供的長照服務,就是照服員到宅排藥(須購買長照點數)的服務。照服員會將長者一週需要服用的藥,按照時序(天數、早中晚)放在藥盒當中,減少長輩吃錯藥的機率。若是沒有家屬、看護照顧的獨居長者,會按其個別特殊的需要,在社工訪視或是社福機構義工到宅送餐的時候,去檢視他們有沒有因視力、聽力及認知功能下降,導致無法正確判讀藥袋上的用藥說明,並適時給予協助。而教會也可以視人力,投入關懷有用藥困難的長者,這也是愛鄰舍的實踐。
若是發現長者有失智或是失能的傾向,且屬於獨居的型態時,若是臨近的社福機構及教會有志工可協助,也可以申請陪伴就醫,符合相關資格者,也可以視長者意願協助其住進養護長照機構。
社區家醫科診所提供用藥諮詢
家醫科開業醫師邱維超受訪時表示,像他的診所,就提供社區的年長者或是診所附近養護機構銀髮族的用藥諮詢服務,藥師會用長者易懂的方式,輔助用藥,而他也會在看診時去了解長者正在服用哪些藥物,減少重複用藥的機率。
而為了避免長者有「忘記吃藥、重複吃藥、吃錯藥以及服藥時間顛倒」的問題,他也會鼓勵長者把服藥的時間、種類,寫在小冊子或是日曆上,或是透過藥盒分裝幫助按時服藥,而在服用有助眠效果的藥物後,則要避免再走動,以防跌倒。邱醫師也建議,教會若是有志工人力,可以在考慮在社區的關懷事工,加入陪看病及幫助餵藥的服事。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失智症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受訪時表示,台灣到2022年失智症確診患者已經超過30萬,他們多數除了要服用延緩失智症病程的藥物,也同時在服用抗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藥物。但比起一般的高齡長者,有失智傾向的長輩,因為認知障礙,無法處理自己的多重疾病,常常無法自行用藥,因此更需要給予照顧者(包括家人和外籍看護)衛教、諮詢與支持。
徐醫師說,他遇過有失智症確診的長者,加上定期服用的控制慢性病的藥,需要吃到8-10種藥,很多失智症患者在進入中、重度病程後,進入全日托的養護機構的比例也會比一般年長者高,有的家屬不免擔憂養護機構的照服員,會不會給家中的長輩吃不該吃的藥。
失智症患者家屬尤須注意長者用藥
徐醫師說,國外有養護機構,因為夜間照顧人力不足,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藥物,來讓失智症患者減少躁動的機率。但無論是居家照顧還是養護機構照顧,其實都要留心。因為錯誤用藥,會對年邁腎功能代謝變差的長者造成傷害。他也建議為家中的長者選擇養護機構時,要注意照護人力及病患人數的比例,約1比6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聯合勸募理事長鄭信真牧師分享他昔日照顧年逾90歲的母親的用藥經驗。鄭信真牧師說,他的母親在今年安息主懷前,是由師母及外籍看護協助按時吃藥。老人家不喜歡服藥,都需要照顧者安撫,才願吃藥。所以對於高齡長輩來說,最好有親近的照顧者陪伴著服藥。另方面,政府若重視養護機構的用藥安全,也要協助長照機構解決護理人員人力荒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