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經驗分享】服事常淹沒在困難與需要中難以自拔? 與神與人有美好的關係 奔跑天路不疲乏
2023-06-28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牧者經驗分享】服事常淹沒在困難與需要中難以自拔? 與神與人有美好的關係 奔跑天路不疲乏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記者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在西海岸偏鄉服事,多年來看不到成效,是過去常面對的壓力!」

東石靈糧福音中心林碧亮牧師坦言,過去被異象和一波波的需要所淹沒,當他開始每天晨禱,對焦於神時,擁有福音的大能在他裡面,就能面對各樣的困難。

他說,安息是神給牧者們的祝福。被神呼召出來的牧者,都會希望能為神多做一些事,如果做了之後,長久沒有成效就很難安息;如同農夫耕耘,也期待有所收成。都會區服事比較容易看見果效,但是在偏鄉就非常不容易。因此,他面對的痛苦,不是沒有好好休息一天,而是看不到果效。

林碧亮牧師(圖/本報資料照片)

被異象和需要催逼 沒好好休息

其實,在偏鄉服事,即使睡整天也沒有人管,然而「我們是被需要催逼!」因為當林牧師開啟「願意的門」進入偏鄉,一波波的需要和困難就接踵而至,讓他幾乎被淹沒。有些書《過猶不及》、《好好休一天》等,對服事的牧者都是很好的教導。

林牧師說,過去他被淹沒在困難和需要中而難以自拔;即便如此,他也盡了全力,到後來完全失控;既無法面對需要,自己也無法休息。這是他2015年以前服事的光景。

偏鄉服事帶不出成果 壓力接踵而至

「我有異象、有禱告,有資源也有禾場,也很愛主,但就是帶不出果效,讓我一度很痛苦。」因此林牧師求神引導他,從2015年的5月20日開始,他加入全國禱告網絡的五七晨禱。他每天4點45分起床,從5點到7點開始禱告,至今改為六七晨禱,6點到7點的禱告,他仍沒有停止。他體會到服事中,身心靈和情感健康的調適,常保喜樂的祕訣:

一、築起祭壇悔改禱告,對焦於神的心意。他說,若是服事中沒有喜樂,最需要的第一件事是悔改,並向神求問,自己、教會該怎麼辦?透過五七晨禱,他常常悔改哭倒在神面前。當神教導他,以神為中心,不要以異象和需要為中心,才能面對這些問題。也因此,很多神蹟就開始發生。他知道,這不是他做的,乃是神做的。

林牧師說,當我們以耶穌基督為核心,靠神加給的力量,凡事不受限制。腓立比書四章11-13節:「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他說,這也是牧者們在服事禾場仍然喜樂、健康長跑經營的祕訣之一。

對焦於神 回到神的法則行事

他說,若我們仍然依照世界的法則行事,仍然帶著血氣,就會感到疲累,但若我們回到神的法則,以福音為核心來面對一切的問題,先安靜禱告,就不致疲累。

二、困難出現時,背後是神的恩典。林牧師說,他的兒子一度罹患嚴重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他為兒子禱告也沒有好轉。後來因為他兒子願意從7點到7點半,每週一到週六,在外地透過LINE連線,與他做方言禱告。經過七、八個月後好轉。

目前每天清晨,全家4個人一起穩定用方言禱告。讓他們全家更愛神和親近神。

「我的母親過去不認識耶穌的時候,被世上催逼不能休息;當她信主後,神讓她安息享受,直到回天家,成為美好的祝福!」林牧師的母親洪阿玉,24日才舉行完安息感恩禮拜。他回顧母親勤勞程度超乎想像,一年365天,只有休大年初一1天,而且一天做多份工作,被村民稱讚有如布袋戲劇中的厲害人物「中國強」。

林牧師說,母親勤奮的基因遺傳給他,但從母親一生和她的安息,提醒他和家人安息日的重要,也是他個人需要悔改調整的。

三、真理讓人得以自由。林牧師引用約翰福音八章31-32節「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林牧師說,牧者從讀神學院、成為傳道、被按牧,是一段生命的歷程,也讓福音在他們生命中不斷長大。否則,「若福音沒有在我們裡面長大,真理沒有在我們身上產生果效,我們就容易假裝虛偽,甚至為應付別人眼光和需要,讓自己變得很疲累。」

杜明達牧師(圖/本報資料照片)

與神與人有好的關係 就不覺疲累

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杜明達身兼台灣基督教聯盟協會秘書長、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理事長,經常在各地奔波,目前人在馬來西亞服事的他受訪時表示,牧者們都在忙碌,只是每位牧者必須忠於上帝的託付和教會觀,若是教會人心浮動、不重視彼此間的關係,尤其是教會只忙於辦活動,同工也只忙著籌備、規劃和設計活動時,就會容易感到疲累。

活動不是不好,但是只忙於活動,可能反而讓我們失去關係;雖然做得事情愈來愈多,有時候反而覺得「自己像是工具」而已。

杜牧師表示,牧者要看重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上帝,自己與同工之間的關係,這些都需要花時間經營。而牧者如何關心弟兄姊妹或其他同工的生命成長,也是很重要,不是光在教會參加活動跑來跑去,生命就會自然成長。「他們不是我們的工具或棋子,他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教會要思考如何幫助他們生命成長,讓他們的生命更像耶穌,面對挑戰能夠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

他引用彼得前書三章15節:「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在疫情、困難或經濟狀況不佳時,甚至面對戰爭的壓力之下,我們能活出平安嗎?或是能活出馨香之氣嗎?其實這些都是使我們有更多機會見證福音。「福音」往往是從生命去影響生命,雖然現在有很多方法,但若是因此辦很多活動,久而久之也會令人感到疲累。

杜牧師說,一定要留時間給家人,包括配偶、孩子,這也是他一直努力去做的。即使他人不在家,也會常和師母、孩子聯繫,「只要用心,家人都會感受得到」。

一定要留時間給家人

「在我們做的所有事情上,關係要放在首位!」杜牧師說:「關係使我們不會疲倦、關係使我們有肢體、關係使我們被了解、關係使我們去了解別人、關係使我們看見生命中的缺失和需要調整的部分、關係能滋潤我們的心!」

神是我們一切關係的神,神很看重關係,教會是神的家,是看重關係的地方。每個弟兄姊妹都很重要,需要使他們在教會中成長,學到一些技能,也在各方面平衡發展,而不是只跟著教會參加各種活動,或成為服事的「工具」。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找到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計畫,而且能在教會被了解、被成全。

很多人說「知己才是朋友」,但他認為,「有深入交往的朋友,看到彼此生命成長,就不覺疲累!」很多牧師與牧師之間的交往,或是與會友之間的交往,需要深入。耶穌帶12個門徒,祂與門徒之間的關係是深入的;在教會,牧者與會友之間,不單只有聚會的關係。

與牧者、同工、會友有深入關係

只有聚會彼此關係比較淺;深入的關係需要了解他們生命的背景、掙扎、成長的過程,以及性格。對方面對什麼挑戰和試探?這些都是他常會投入了解的。和會友、同工,甚至定期一兩週聚會的策盟教練網絡的牧者們,都因著深入的交往而產生好的關係。

但「為何不疲累呢?」杜牧師認為,主要是與神、與人的關係是否緊密。譬如他和師母或和孩子在一起,就覺得開心,完全不覺得累;與人的關係也一樣,關係會使我們能夠更新自己。

他說,有些人有好的靈修,但與人關係不好;很多人看似敬虔,但不會與人相處,也不花時間與人有深入交往,就非常可惜。

杜牧師認為,教會也要向弟兄姊妹強調要好好做人,對人有情有義,能夠互相支持。譬如,過去一起讀華神同學的先生過世,他們一定會開車過去探望,即便再忙也要在這些重要的事上,表達同學之間的支持鼓勵,同學也會感到安慰。

近年來他鼓勵教會看重宣教的重要,也看到不少教會開始回應,讓他覺得過去的努力是值得的;雖然過程中到處奔波,花很多心力,但他很開心,上帝用他的生命成為祝福別人的人,他就非常感恩。

相關新聞:服事神, 你累了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