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美國巴納集團調查發現,牧師的身心狀況和健康顯著較過去下降,並感到孤獨與孤立。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夏昊霝牧師受訪表示,他曾在營會中透過情境式問答,讓有意回應全職呼召的年輕人了解「牧師」的生活日常,結果大家在聽完之後,幾乎都回應「要回去禱告尋求」,有的人更是直接打了退堂鼓;因為年輕人覺得「這也太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生活的品質!」
而在2018年的台灣牧者國是論壇上,台大蘇國賢教授所公布的調查顯示,台灣牧師平均年齡為52.8 歲,30.6%不固定休假,值得關注。
福音協進會研議提供牧者心理諮商關輔
去年(2022)福音協進會公布的「教牧生活事奉調查」也發現,台灣的牧師普遍的生活服事日常,從晨禱開始,疫情期間多了RPG小組、禱告會、小組、查經班、特會、營會以及主日講道。而且牧師還會隨時接到弟兄姊妹的求助來電,除了要牧師為其正面臨的難處及需要禱告之外,更多的是猶如得來速的探訪,而且時間經常是在深夜或是清晨拂曉時分。
事實上牧師自己也有家庭及親子關係要照顧經營,蠟燭多頭燒的壓力長期積累,身心出狀況及健康亮紅燈時有所聞。福音協進會目前也已經在規劃,邀請專業心理諮商人員提供教會牧者心理諮商的關輔與協談。
夏牧師說,牧師雖然是神職人員,但也跟弟兄姊妹一樣是血肉之軀,「牧師不是完美的基督徒樣板,而是跟弟兄姊妹同奔天路的基督徒。牧者也是人,需要其他牧師的扶持及弟兄姊妹的體諒與關顧。擁有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靈命的牧師,才能幫助信徒建造靈、魂、體都健康的整全生命,自己也可成為服事有品質、牧養有熱情的好牧人,不會輕易退場!」
根據巴納集團調查顯示,只有17%的牧師認為自己擁有真正的朋友,43%的牧師「感到孤獨和孤立」。夏牧師認為,牧師在牧會現場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弟兄姊妹有問題隨時都來找牧師想辦法解決,但牧師遇到問題時,卻往往只能自己想辦法去排解、處理。一個身心靈出問題,卻沒有適時被關顧的牧師,會影響到很多人,所以牧師也需要心理的諮商和輔導。重視牧師的身體與心理健康,適時給予扶持,也是建立健康教會的關鍵。
牧師心理受傷時 更需要紓壓
夏牧師指出,福音協進會發現,牧師的壓力和孤獨感常來自於「不被了解」,而所牧養的弟兄姊妹要離開教會,帶給他們心理及情感的壓力,甚至會感到受傷。夏牧師在其牧養的門徒之家也遇過這種情況,他是抱持著「既然我已經幫不到他,那麼我就祝福他,找到更能夠牧養他的牧者,可以持續常在主裡面!」
夏牧師也遇過有離開的弟兄姊妹評斷過去的教會及牧師,讓牧師感到很受傷。夏牧師總會鼓勵這些牧師:「如果是我們做得不夠好,就虛心改進,若對方是無的放矢,那麼對方說的大家也不會相信!」
夏牧師鼓勵覺得自己牧會壓力很大,身心都似乎已經「過勞」的牧師,效法主耶穌的榜樣,愈是心煩意亂、身心俱疲的時候,愈要空出時間與上帝獨處親近神。他的領受是路加福音五章15-16節記載,耶穌在面臨極多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群眾時,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夏牧師說,其實服事神的道路,就像馬拉松,是沒完沒了的旅程,更需要調整呼吸及跑速。所以為了讓全職事奉的旅程可長可久,他會刻意空下時間獨處親近神,或與家人相處,或是運動健身。他的同工和所牧養的弟兄姊妹,也多能夠體諒「牧師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打電話給牧師沒接就留言,傳訊沒回就等牧師回;他只要看到留言或簡訊,就會找時間處理,也維持服事及生活的平衡。
台灣貴格會北三區及板橋地區牧者聯禱會輪值主席何有義牧師受訪時表示,他除了牧會之外,也參與聯禱會、華神教職以及校友會連結的國度性事奉,對於巴納調查的結果,他的看法是,牧師和會友多半是維持友好關係,但要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在現實上確實有難處。
多參與國度性事奉 結交跨宗派好朋友
因為絕大多數的牧師不太可能會把自己私領域的事情,甚至是心中軟弱及灰暗面,跟會友推心置腹地分享。他是藉由參與宗派及地區聯禱會與神學院的教學,跟很多跨宗派牧師成為可以講心 話的朋友。大家也會定期一起禱告和聚餐,這是因為牧師在牧會及牧養所遇到的挑戰和難處比較接近,可以交換意見及經驗。
至於牧師的身體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何牧師說,很多基督徒在3年疫情結束後,沒有回到實體聚會,的確讓不少牧師感到很挫折。此外,已經牧會37年的他說,現在年輕一輩的牧師,愈來愈看重生活及事奉的平衡,也很注重養生和休息,這其實是好現象。
像他和師母每週幾乎都一起到郊外散心、休憩放鬆,他也會在個人臉書跟大家分享心情及心得。他認為自己這麼多年在教會服事,身體的狀況其實一直都維持得不錯。何牧師透露,他的祕訣就是飲食節制,而教會的各樣事工,也成全及培養更多的全職同工,按著神量給他們各自的恩賜來事奉。
弟兄姊妹不會凡事都要找他來處理,這其實也是耶穌在聖經中帶門徒所示範的服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