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真是沒想到,「免費吃白飯」也會天下大亂。近日,由大學生到熱炒店用餐引發的「白飯之亂」,與其說是「消費者認知差距的糾紛」,還不如說是「不同世代的思想差距」。
呈現不同世代 複雜認知差距
首先,當然是不同世代對「消費認知」的差距。其次,自然是不同世代對「網路評價」的差距。這兩個差距也是引起正反意見主要的關鍵。
老闆認為「白飯免費」在傳統想法算是一種「善舉」或「善意」,當然不等於「白飯吃到飽」,所以白飯吃完了,那就告知顧客。
如果遇到的是相同時代的人,或是另一群不那麼在乎的年輕人,彼此應該就用「算了」結案。
偏巧這次遇上一群剛辦完活動,肚子正餓、食量正夯的大學生,在乎「免費就應該讓我們吃」的年輕人,這下可好,新聞一出,當然引起不同立場的人激烈爭辯,完全呈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不但如此,這群氣憤不過的學生採取了他們的世代非常理所當然的反應──集體給店家一顆星負評。
於是,這又衍生出另一個世代差異的爭論。
網路狂刷負評 最終沒有贏家
對大學生來說,「給負評」向來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洩憤手段,若是遇到理解年輕人文化的商家,通常在評論區解釋或是簡單致歉,事件也就落幕了;這次偏偏遇到「不服氣」的老闆,認為這群學生「太超過」,因為台灣傳統文化是給人「留面子」,於是就這樣引起了軒然大波。
最終,事件更加擴大為「給差評」的文化爭議。
先不管最後誰佔上風,但是老闆已經宣布無限期暫停營業,並且各地有些「白飯免費吃」的商家也引以為戒改成「白飯收費」。
這種結果顯然是玉石俱焚,沒有任何贏家,部分白飯需求量大的消費者失去了一種「社會溫暖」的感受,甚至還可能因為收費而降低消費。
店家當然不可能因為白飯收費而門庭若市。除此之外,可能有少數不理智的消費者與商家會因此彼此仇視,這都是遺憾。
所以說,白飯之亂給所有的人都上了一課,讓全體國民意識到我們雖然同舟共濟,但是存在著許多需要釐清與溝通的差距。
發揮信仰精神 理解跨代心情
理直氣壯的大學生被責備固然是滿腹委屈,但是他們也要認清不同世代的不同價值觀,而不是表現出「有勇無謀」的誓死衝撞。畢竟,不管喜不喜歡,他們身邊的高齡化社會確實住著許多跟他們想法不同的人,這群人不太會揪眾給人一顆星討公道,他們更習慣「和氣生財」,有話好好說。畢竟店家不是詐騙集團,大學生習以為常的手段,對年長一點的人來說,是太激烈了。
心灰意冷的老闆們也可以在氣消後,重新認識某些大學生世代的情緒反應。
年輕人從小在一個「公平」以及「高度消費者」的意識型態中長大,他們重「理」過於「情」,而且他們有屬於自己世代的「理」,雙方很可能「各自有理講不清」。
更重要的是,不要覺得每個大學生都是這樣,還是有千千萬萬的大學生擁有一些傳統價值,不必以偏概全。
對基督徒來說,在不違反真理的前提下「追求和睦」是非常重要的原則,所以我們必須自我期許,理解不同世代的經驗與堅持,不能輕易捲入戰局,挑起情緒,當然更不能當表面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要發揮信仰精神,真正去理解不同世代的心情。
尤其在這個人工智慧的年代,即使台灣是個小島,但是不同世代的生活經驗只會愈差愈遠,背後的核心價值以及當下反應,肯定會帶來更多的衝突。
但願「白飯之亂」不是撕裂兩世代族群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是彼此頓悟的起點,是「原來如此」的體會。
畢竟,我們吃的是同一碗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