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 好牧人

【從士師記看禱告】 靈性遲鈍與敏銳的對比:瑪挪亞與他的妻子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詹博洛尼亞(Giambologna)雕塑作品《參孫殺死非利士人》(正中者)。

◎白恩拾(恩約全人轉化協會牧師)

經文:士師記十三章

士師記的最後一位士師參孫,是兒童主日學學生耳熟能詳的聖經人物。聖經不吝惜筆墨,用了四章篇幅詳加記述他的出生到死亡。究竟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麼?舊約歷史背後,隱藏著一種評估性觀點。聖靈藉著點評筆下人物是非善惡,透露了祂的觀點,為了讓我們看見,上帝藉著評斷人物,要讀者們也按照這個評斷標準,過著上帝喜悅的生活。

再陷40年奴役  無力呼求禱告
十三章第1節的話,在士師記一再重複出現,但這次是最後一次。過往40年,非利士人以優越的軍事力量,控制著以色列的經濟。以色列人拜非利士神大袞,上帝就把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手中。這個事件在耶弗他的時代曾經發生,在參孫誕生之前40年,以色列又再陷入被奴役的艱困年代。此時的以色列人,少了一個願意呼求上帝拯救的態度。

為什麼會這樣?聖經學者魏伯推測:以色列的士氣陷入低迷,對上帝拯救的盼望已經熄滅,甚至沒有力量呼求了(Webb, Judges, 350)。有時面對艱難危險,會讓人緊緊抓住上帝;但也有人因此放棄禱告,不再相信上帝的救恩。其中,拜偶像的罪,使人加速失落依靠上帝的決心。

但這也不是他們的世界末日!人沒有力量禱告,上帝仍會主動找人。上帝重新挑選了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培養他,把他分別為聖、作士師。這次上帝會成功嗎?

"The Sacrifice Of Manoah", by Willem de Poorter, 1642

上帝重選士師  擬定栽培計畫
故事引導我們往前走:上帝從但支派,找到一個家庭。丈夫叫瑪挪亞,妻子一直匿名。但是妻子的靈性,顯然比丈夫好多了。當上帝向他們顯現,她的回應比丈夫更敏銳。

這位婦人長期不孕,卻成為上帝用人的契機。上帝的使者向她顯現,宣告神要使她懷孕生男孩;這男孩一輩子要被分別為聖,作拿細耳人,成為拯救以色列的士師。

根據民數記第六章,拿細耳人要在一個時段內,過著有戒律、不隨從凡俗的生活。但上帝特別要這位母親從懷孕之前就開始,到孩子出生後,他的一生都要被分別,持守拿細耳人的生活規定。

這位向瑪挪亞的妻子顯現的使者是誰?婦人和他說話的結果是什麼?經文的神秘色彩,引領著好奇的讀者繼續讀下去。

婦人去告訴丈夫,有人來找她,「容貌如上帝使者的容貌,非常可畏」(6節,和合本修訂版,下同)。婦人看來並不熟悉上帝的顯現,但她有基本的敏銳度。她沒敢問神人從哪裡來,叫什麼名,這是為了刻意保持距離。婦人稱他為上帝的使者,顯示婦女的靈性夠敏銳,知道面前的這位來歷不凡,沒有把他當成一般先知。但她的丈夫瑪挪亞反應又是如何?

先知撒母耳是另一個從小被分別出來、歸耶和華為聖的例子。"Samuel Dedicated by Hannah at the Temple", by Frank W.W. Topham

理性謹慎驗證  未能分辨神蹟
瑪挪亞去禱告,求上帝給他一個機會,確定神人身份。這心態還算合理!他無力在第一時間,從妻子的見證辨認真實性,他要用理性確認。然而在這段查驗和尋求的過程中,卻顯示出他的靈性,反應遲鈍。

上帝聽了請求,讓使者再來一次。奇怪的是,使者選擇了他沒和妻子同在的時刻來到。這似乎表明,瑪挪亞被放到了邊緣地位。神人出現,妻子還需要去找瑪挪亞,讓他「跟隨」妻子到神人面前。

當他見到使者,遲鈍地問:「你就是跟這婦人說話的那個人嗎」?(11節)他不提妻子的名,卻稱呼她為「這婦人」,反映他的心態:要掌控局面,要確認是否有什麼錯誤發生?他要以丈夫的權威來驗證。

瑪挪亞的確是夠理性和謹慎,但是他對於使者的反應,是否也因靈性昏暗、無力分辨所致?所以,當他站在神人面前,他問「你就是……那個人嗎?」他不能像妻子,從容貌「非常可畏」就看出他是誰。

他又要問神人早已說過的話,問當如何管教孩子。其實,想知道教養孩子的細節,可以查考摩西律法的規定啊!他的靈性敏銳度,總落在妻子之後。

"The Annunciation to the Wife of Manoah", by Carlo Saraceni, 1610

丈夫靈性遲鈍  屢屢劃錯重點
使者願意再次重述,拿細耳人的生活原則。這些敘述,在經文中第三次出現。瑪挪亞終於相信,他的妻子會生孩子。但他對事件的關注,是作父親如何教養孩子成功的規則。而不是上帝對孩子生命的呼召是什麼!他所在意的是外面的責任,不是內在上帝的旨意成就。

在滿足他理性盤查後,瑪挪亞才展現一個以色列人的好客美德,招待人吃飯──他應該像亞伯拉罕一樣,一開始就這麼做(創世記十八章1-8節),而不是盤問人一堆問題。

即或瑪挪亞仍保有遲來的待客之德,我們看見,他真的是沒能力分辨眼前這位的身分:他不是一般先知,不接受餵食山羊飯,他接受獻祭的對待。使者教他:「當獻給耶和華」─這是「因瑪挪亞不知道他是耶和華的使者」(16節)。

瑪挪亞無法在使者言談的眉宇間、權威的論述中,認出使者不凡身分。他又冒昧強問:「請問大名?」因為他想在孩子出世後,找到使者,合乎禮貌地致謝,這樣的態度反映出,他沒有把尊榮感謝歸給上帝,卻是歸給陌生人。

使者回答說:他的名字是「奇妙的」,這個字也可譯做「奇蹟的」(Butler, 306)或「超越理解的」(NIV)。面對這樣的答覆,瑪挪亞必然會納悶。因為他沒有能力了解,名字後面的上帝,祂的本質是什麼(Butler, Judges, 329)!

這讓我們想起了雅各的故事。雅各和天使摔跤後,他也問對方叫什麼名字,那位摔角者回答「何必問我的名字呢?」(創世記三十二章29節)意思是:你想知道我的名字?想知道我的身分?你是不能理解我的──因我是行奇事的那位!你現在的靈性,不可能瞭解我奇妙的作為。

面對一樣的問題,使者都要雅各和瑪挪亞,在安靜中,在上帝刻意隱藏身分的狀況下,去認識那有權能的力量。

那力量,在他們軟弱無知的生命中,正醞釀著奇妙的作為,恐非他們能理解的。有時候,靈性遲鈍的人,是無法藉著感官經驗認識上帝。他們要在上帝離去後,才回神醒悟:喔,我們遇見上帝了!(參Waltke, Genesis, 447)。

"The Sacrifice Of Manoah",  by Luca Giordano

超越理性作為  久久醒悟回神
瑪挪亞終於停止發問了。他照著使者的要求,在常獻祭的磐石上,獻了小山羊和素祭。然後,他和妻子一起看見火燄上升─使者離去。聖經學者魏伯說,他們兩人終於一致地「看見」一件事──上帝要他們看見的:不是奇妙的事件,而是「奇妙」自身(Webb, 357)。瑪挪亞被這景象嚇到了,顯示他的靈性稍有進步,能看見那和他對話許久,卻不能辨認的上帝。

看見上帝顯現,人應有的態度,就是俯伏敬拜,瑪挪亞是有此反應,但仍無法正確理解這個經驗。他說:「我們一定會死」,他習慣使用理性分析問題,但他的理性全然不夠用,只能從驚恐中猜測。

但他的妻子才能以理性回應:不會的,上帝既然接納祭物,就不會要我們死。況且,上帝還要我們生孩子,成就上帝的旨意,怎麼會任意要我們死呢?

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想要以理性主導生活秩序的瑪挪亞,面對超越感官和理性的上帝,他的悟性顯得何等遲緩駑鈍!這個父親,代表著當時多數以色列人的靈性狀態。

聖經花這些篇幅交代許多細節,目的何在?它想告訴我們,大力士參孫出生時的屬靈背景:以色列社會40年悖逆上帝,靈性狀態何等愚蒙和遲鈍!參孫有個敬畏上帝的母親,也有個頭腦精幹,對上帝沒有敏銳度的父親。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怎麼樣的參孫到來?

"Samson Slaying the Lion", by Peter Paul Rubens

勇士身強體壯  遇上最壞敵人
這給作父母的人一些警惕:如果父母靈性僵化呆滯,如何能期待孩子對上帝有敏銳的感受?孩子被教養得身強力壯,理性發達,但因著靈性的怠惰和慾望的牽絆,可能還是走向失敗的途徑。

大力士終於出生了,上帝的靈親自走入歷史舞台,來感動他20年的時間。他應該可以被上帝使用得更久,因為以色列仍需要保護。但參孫只有短短20年的服事,他無法做更久。

學者們給了一些尖銳的評語:參孫固執任性,像以色列人一樣,永遠學不會(Waltke, OT Theology, 609),他的身體和情緒中的能量像強大的水流出現,最後卻是個破碎的人。因為他遇見了最壞的敵人,就是他自己(Webb, 347)。

參孫的外在大有能力,內在卻破碎懦弱──上帝都知道,也還是要使用他。他被拿細耳之約保護,卻不斷破壞拿細耳之約,上帝沒有懲罰他。傷害他的,是他自己的任性。他手無寸鐵撕裂獅子,獨身擊殺非利士人,卻無法擊殺更頑強的敵人─那不受約束的慾望,驕傲與虛浮的榮耀,以及無法澆熄的暴怒!他救了以色列人,自己卻成為敵人的階下囚。

這讓我們想到,第四世紀那位奠立基督教靈修基石的沙漠教父依瓦格思(Evagrius Ponticus,AD 345-399),他的教導何等重要。他以深邃的靈修操練,指出我們內在8個思想中的慾望,需要得到醫治和健康!

待我們進入參孫故事時,會更多默想依瓦格思的教導。他幫助我們面對心思的遲鈍、任性和狂野的偏情。他為我們指出,如何在基督的救恩中,取得靈魂的處方,重建內在美德,使靈性殘障得到醫治。參孫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我們就是參孫,但我們不必像參孫一樣失敗。我們可以有分於三一上帝的聖潔神性中。

相關文章:【從士師記看禱告】 上帝使用殘缺不全的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