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有教會生活經驗的基督徒都知道,教會的謠言與各種傳聞,只比外面多,不比外面少,這個現象也確實「絆倒」不少基督徒。
但只要仔細思量,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困擾!
第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缺乏界限」
大家有沒有發現,「愈是彼此在乎的群體,關係愈複雜」。
因為我們的文化就是沒有界限,「以愛之名,公然越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逼婚」。傳統長輩表達愛的語言就是「照他們的意思生活」,他們沒有惡意,只是「習慣」用自己的角度去評論事情,甚至會「想像」或是「以為」某件事與某個人是怎樣的情況,結果往往與「事實」有很大的出入,在這樣的情況下,溝通幾乎是沒有用的,就算跟他們澄清過無數次,他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意見與想法,而且愈投入某個團體,意見就愈多,這就是他們「愛的語言」,想通了這一點,就可以釋然,不管他們在背後說了多少話,我們就淡然處之,千萬不能認真,認真就輸了。
其次,每個人的信仰程度(靈命)不一樣,所以意見當然也不同。
教會初期,為了「割禮」,教會吵得不可開交。
今日教會,為了「預算」,教會同樣四分五裂。
一樣米養百樣人,都是基督徒,對於事工方向,教會行政,還有大大小小的優先順序當然會呈現「各說各話」的現象,傳統的「阿公要煮鹹,阿嬤要煮淡」說的就是每個人的認知差距,所以我們要接受教會中形形色色的人以及言論。
最後,傳統教會的「威權背景」也會導致謠言滿天飛。
「威權」會導致壓抑與階級,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傳統教會的體制嚴謹甚至僵化,這種氛圍也會導致各種不滿的傳聞謠言自然形成,面前說一套,背後做一套,加上人多口雜,所以規模愈大,聲音愈雜。
理解了上述原因,就不會那麼在意教會團體「表面彼此相愛,背後彼此相害」的錯覺。
至於,要怎麼減少這種局面,主要方法就是「盡量避免大型教會」,畢竟,聖經裡的福音廣傳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而不是巴別塔式的集中,當大家彼此熟悉,誤會與想像自然可以減少。
其次就是「強化宣教」。
之所以大家相咬相吞,背後還是權力結構作祟,當一個教會轉為宣教型態的教會,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上帝的國,焦點同心對外,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八卦與傳聞。
最後就是要轉換教會領袖的角色。
當牧師長老不再擔任CEO角色的時候,教會的生態才會健康,要讓會友彼此相愛,而不是把運作核心都放在少數領袖身上,唯有整個文化轉型,才能降低七嘴八舌的可能。
當然,要杜絕這種文化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只希望基督徒團體不要被這些亂象卡住,而能真正往「大使命」方向移動,將來在審判台前問心無愧,才是每個基督徒該在意的事,不是嗎?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