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影響力聯盟

孩子習慣委屈討好,怎麼辦? 有愛才有底氣,3方法幫助孩子硬起來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看著心愛的寶貝委屈討好他人,哪一個父母的心會好過?!爸媽雖然無法代替孩子走任何一哩路,卻可以用愛陪伴,幫助孩子走得更好更自信。

◎記者吳佳樺 / 整理報導

有一天,個性害羞木訥的小新愁眉苦臉地跑回家,跟媽媽哭訴說:「今天在學校我把最喜歡的牛奶給小華喝了,因為小華說:『你不給我,我就不跟你玩!』我因為不想要失去朋友,於是把自己的牛奶讓給小華喝…」孩子因為害怕同學不跟他玩,選擇委屈自己遷就別人,媽媽擔心小新是不是有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people pleaser)是指為了博取別人的關注和信任,過度從對方的角度著想,而忽略自己的需求,選擇主動犧牲自己的利益。

以下5類型教養! 小心孩子習慣委屈討好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深怕別人討厭自己?《為什麼我們總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作者黃志堅在書中類舉了五種父母類型,容易形塑孩子產生討好型人格。

第一種類型:父母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

如果父母喜歡討好別人,孩子看著父母在人際交往中做著討好別人的事,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漸漸形成討好型人格。例如:告訴孩子:「和別的孩子玩,儘量讓著人家,別跟他們起爭執。」、「去別人家玩不要弄亂人家東西,人家會不高興的。」孩子從小聽著父母如此的教誨,容易養成忍讓、懦弱的性格,對自己的需求不太在乎,不覺得自己受委屈,覺得多替別人著想是應該的。

第二種類型:高權威、高掌控的教養方式

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什麼事都要聽父母的,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只要不順從父母,就會被處罰、打罵。使得孩子容易變得軟弱、沒有主見;即便有想法,也不敢表達出來。孩子為了不被責罰,開始學會討好父母。長大後,在經營人際關係上,也會像討好父母那樣習慣性地去討好別人。

第三種類型:經常感受冷落與忽視的孩子

如果家裡孩子多,排行中間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忽視。這樣的孩子容易有:「父母不愛我」的想法,會做一些討好父母的事情來獲得父母的關愛。特別在一些父母時常爭吵、關係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內心容易缺乏安全感且容易自責,覺得父母會吵架不開心,都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

第四種類型:經常被否定和打擊的孩子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很少讚美、肯定孩子;無論孩子做什麼事,父母都覺得不滿意或不夠好,經常用言語來否定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例如:「你這次考試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比同學少了好幾分!」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容易出現自我價值感低落,長大後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

第五種類型:不乖就不被愛! 愛是有條件的

父母都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認為孩子不吵不鬧,不給大人添麻煩,就是「乖孩子」的表現。父母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說:「乖,要聽話,這樣才有糖果吃喔!」、「做個乖孩子,爸媽才喜歡你。」此類的話傳遞給孩子一個資訊:「爸媽給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我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才會愛我。」長大後他們也會認為,「愛和喜歡」都是靠討好交換來的,只有討好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接納。

有愛才有安全 3方法,幫助孩子硬起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帶來很大的影響。如何教養孩子,才能預防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一、孩子有愛有安全感 就不會去討好

很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說過:「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我辛苦賺錢,都是為了養你!」、「你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我!」這些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讓孩子產生自責和愧疚感。因此,孩子就習慣性地討好父母,討好別人,壓抑自己。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不會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愛,而去討好別人。

二、耐心鼓勵與肯定 讓孩子知道「我可以」

父母容易因為孩子表現不好,就給孩子貼標籤,例如:「考這什麼成績,你就是不夠認真!」、「你怎麼笨手笨腳的,教了好幾次,為什麼還是學不會!」甚至在公開場合被羞辱或貶低孩子,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父母要多用正面積極的言語來肯定、鼓勵孩子,雖然孩子做得不夠好,仍願意耐心地教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讓自己可以越來越進步。

三、幫助孩子發掘長處 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要以身作則並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孩子都看在眼裡。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覺得孩子討好是應該的,也不要引導孩子用討好人的方式去經營人際關係。

此外,父母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發掘自身的長處和興趣,孩子就會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更肯定自己,愛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無法代替孩子走任何一哩路 卻能用愛陪伴

「討好型人格」的人從小缺乏自我價值感、自信及安全感。長大後的他們不遺餘力地壓抑、犧牲、委屈、放低自己,去滿足別人、討好別人,以換取自己內心所缺乏的東西。除了父母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人格形成之外,生活環境、童年經歷及人際關係等因素,也不容忽視。

有些人從小在群體中被孤立排擠,甚至遭受霸凌或冷暴力,或是被好朋友背叛、傷害及欺騙,都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對人格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形成抑鬱的性格。

父母雖然無法替孩子走任何一哩路,卻可以多關心陪伴孩子,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讓孩子在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不論再大再小的事,孩子都願意敞開心跟父母討論;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正視生命中的問題,幫助孩子每一天活出真正的喜樂與自信。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