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這是一段漫長與學習道別的過程!」 何宗杰牧師從失智症母親身上 看見靈性需要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隨著台灣老年人口增加,年長者罹患老化病症的人數也大幅增加;像是失智症的盛行率在老年人口中就十分常見。但是即使這些長輩失去記憶、臥病在床或生活失能,他們的靈裡也非常需要被關顧。

高雄武昌真光教會主任牧師何宗杰回憶母親罹患失智症後,家人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內心充滿對神的感謝,也讓他在服事的道路上始終相信,神絕不會撇下任何一個「有靈的活人」。

一場意外導致失智 歷經艱難仍感謝神
何牧師回憶道,母親因車禍導致腦部外傷,有時會忘記回家的路,大家都以為她只是正在經歷年老退化、健忘的正常過程。後來何牧師有一次和母親約定一起去哥哥家作客,沒想到母親到了那兒,竟然以為是巧遇兒子;家人們覺得事情不對勁;經醫院診斷,才知道原來母親罹患了失智症。

何牧師與師母和母親合影。(圖/何宗杰牧師提供)

何媽媽早在女兒的帶領下受洗成為基督徒,也經常參加教會聚會。2009年,她被診斷出失智症後,症狀日趨嚴重。從一開始輕微的健忘,慢慢地變成日夜顛倒,夜裡會起來找東西吃,到認不得人、認知失調、無法說話、失能,最後只能臥病在床。何牧師全家也因此搬到高雄,與同為牧師的妹妹一起照顧母親。

「這是一段漫長與學習道別的過程」,何牧師說。感謝神的是,因為全家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在信仰的支持下,大家起初就決定用正向的心態陪伴母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何牧師也在陪伴的過程中才發現,有這樣症狀的人不在少數,只要是高齡化社會的國家都會面臨此一問題。「我在牧會現場也發現,一個一百多人的教會,就有6至7個家庭在面對家人罹患失智症的問題。」

失智症導致的退化,發生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何牧師說,母親到後來甚至退化的像嬰兒,需要用安撫奶嘴,也沒辦法吞嚥,最後只能採用插管灌食的方式補充營養。但是即使是認知失調的人,對於插管還是會有本能性地抗拒,會把鼻胃管拔掉,「這讓我們在照顧上產生很多困擾和辛苦。」

不過何牧師也發現,自己和兄弟姊妹在面對母親的照顧問題時,縱使有困難,大家仍同心分擔難處。他和很多有相同遭遇的家庭交流後發現,很多家庭常因此承受過重壓力、背負著其他家人的指指點點和不諒解,因為彼此都沒預料到全天候陪伴失智症患者是如此不易。

需要被攙扶和照顧的何媽媽。(圖/受訪者提供)

雖認知失調 但仍認得耶穌
從側面觀察母親的狀況,何牧師也發現,縱使失智症患者在理智上有認知失調,但是他們的靈裡仍然是活潑的。像是何媽媽有好長一段時間沒辦法跟周遭的家人互動,但她聽見詩歌還是會有反應。

何牧師分享有一次母親在加護病房陷入昏迷多日的經歷,他和家人每天去探望母親並為她禱告。奇妙的是,有一次何師母帶著女兒進到病房,昏迷已久的何媽媽突然睜開眼睛、恢復意識,主動開口跟孫女打招呼。何師母便把握機會告訴她:「耶穌愛妳,我們也很愛妳」,何媽媽也回應:「謝謝耶穌」。

「她在靈裡知道耶穌是誰,也知道自己是被神所愛的」,何牧師感性地說道。「這是很激勵我的經歷,縱使失智症患者已經退化、不記得很多事了,但他們靈裡對神的認知是不會被失智所掩蓋的。」何牧師因此看見,失智症患者所需要的靈性照顧,並不亞於身體的照顧和需要。

在床上休息的何媽媽。(圖/何宗杰牧師提供)

近一步認識失智症患者彼此成全和幫助
不同型態的失智症會有不同型態的展現,何宗杰牧師表示,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情緒暴躁、暴力,或是被害妄想症。每當聽見家屬在分享時,都讓他覺得很辛苦。「失智症讓家人間的關係出現創傷;如果家屬對失智症沒有事先的學習或認知,就會被困在衝突、猜忌、跟受傷的狀況中」,何牧師如是說。

因著失智症在台灣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也有人委身投入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和照顧,讓失智症家屬有很多的資源和單位可以尋求協助。何牧師舉例,像是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成立、失智症相關研究的文獻發布,以及機構發展瑞智事工等,大家都不遺餘力在各個城市和地方做宣導,幫助大家正視失智症患者跟家屬的需要。

武昌真光教會一直都和瑞智事工合作,在專業的協助之下,除了對失智症有一定的掌握度和了解,也會在教會裡開辦失智症相關的研習,和舉行跟失智症家屬互助的活動,讓大家一起彼此學習和成全。

何牧師說,當大家對失智症有了正確的了解,就不會有很多情緒性的反彈和恐懼,反而會更有同理心,並能夠透過專業,幫助需要的人。一般人可能會把失智症認為是精神疾病,會想要逃避面對,但這對病人本身反而是種傷害。因此何牧師呼籲,無論是否遇到家人罹患失智症,正確認識失智症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學習如何預防、照顧,和同理他們的需要。

何宗杰牧師。(圖/受訪者提供)

現在就是正視失智症的最佳時刻
此外,家屬面對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經常會出現精神耗竭的情況,他們的低落情緒和壓力也很需要被紓解。何牧師表示,給家屬最好的鼓勵,就是讓他們知道有一位愛他們的神是他們力量的泉源。「哪怕是牧者,我們在照顧時也發現人的愛心和耐心非常有限。如果沒有與愛的源頭—神連結,我們很容易就覺得自己被掏空。」

何牧師說,人是身、心、靈的組合,在陪伴跟照顧的過程中,信仰不單只是寄託和宣洩情緒的出口,而應當是生命力量的泉源。因此他也希望能夠幫助家屬與神連結,再透過知識性團體給予彼此力量,讓大家都可以更有把握地面對失智症。

何牧師也鼓勵和呼籲教會正視失智症的問題,「失智症家屬的關懷或許沒有其他事工這麼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深度的陪伴所帶來對全人的關顧和對家庭的關心是很深刻的。」

不過他也明白,現在教會內的志工團隊也十分不容易,除了許多年長者已經是需要被照顧的群體外,多數的中生代和年輕世代都是上班族和雙職家庭,所以要開設社區服務工作比以前更不容易。因此教會如何透過各樣的智慧互助,鼓勵提早退休的弟兄姊妹委身在事奉中,或給予專業的人才培訓,都是教會刻不容緩需要面對的。

陪伴年長者。(圖/Pexel by Pixabay)

教會就像是社會的縮影,老化的問題也會如影隨形地影響著教會,何牧師指出,若我們及早針對失智症做預備和學習,除了會友的家庭得到幫助,也能在教會所在的社區建立一個失智症友善的環境。他說:「這也是神把教會放在社區角落作光作鹽的寶貴機會,無論是醫療資源、社福資源都需要藉由有經驗的機構和教會來幫助。」

現在可能有些教會還沒有遇到這樣的需求,但是未來沒有一間教會能逃得掉這個問題。「投入在失智症的教育、支持或陪伴,一定有它的價值」,隨著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只要有一個失智症家庭出現,連帶影響的就不只主要照顧者而已,而是更多關係的連動。

何牧師甚至也發現,失智症的照顧也和婚姻跟家庭的健康相關。當家庭健康程度越高,支持系統也會比較強;反之,較不健全的家庭系統,受到的衝擊會更大,需要處理的狀況和面向就會增加。「教會不斷強調全人關顧,延伸出來的服事就會非常多元,若能有適當的裝備,所帶來的祝福和影響力就會更大。」

相關新聞:遺忘了心愛的人和自己, 失智症關懷,教會CAN HELP!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