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整理報導】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對亞太地區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與氣候災害相關的損失已經非常巨大。僅在2022年,本地區就發生了超過140起災難,導致7, 500多人死亡,6, 400多萬人受到影響,造成估計高達57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7月25日至27日舉行的亞太經社會(ESCAP)減少災害風險委員會第八屆會議」開幕式上發布的《2023年亞太災害報告》(Asia-Pacific Disaster Report 2023)預計,在升溫2°C的情況下,與災害相關的死亡和經濟影響將導致年度損失接近1萬億美元,相當於本地區GDP的3%。
亞洲海洋表層增溫比全球快三倍
另就世界氣象組織7月27日發布的《2022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State of the Climate in Asia 2022)顯示,亞洲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加劇;2022年,亞洲洪水和乾旱交替發生,摧毀了人們的生活、破壞了人們的生計。融冰和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預示著未來會有更大的社會經濟破壞。
報告顯示,2022年,亞洲發生了81起與天氣、氣候和水相關的災害,其中83%是洪水和風暴事件。5, 000多人因此喪生、5, 000多萬人直接受災,經濟損失超過了360億美元。此外,亞洲大部分乾旱地區經歷了嚴重的沙塵暴。亞洲西部的多起嚴重沙塵暴事件,影響了該地區民眾的生活。
亞洲是陸地面積最大且延伸至北極的大陸,其升溫速度大於全球平均水平。
報告指出,2022年亞洲的平均溫度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或第三最暖溫度,比1991–2020年平均值約高0.72℃。1991–2020年平均值本身就比1961–1990年氣候變化基準期約高出了1.68℃。
與此同時,在阿拉伯海西北海域、菲律賓海以及日本以東海域,升溫速率為每10年超過了0.5℃,比全球平均海洋表層增溫速度大約快三倍。
2022年,異常溫暖和乾燥條件加劇了大部分冰川的流失,及比常年更乾燥的乾旱。報告預計亞洲大部分地區極端事件頻率和嚴重程度都會增加。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秘書長阿里沙赫巴納(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表示:「隨著氣溫持續上升,正在出現新的災難熱點,而現有的熱點正在加劇。亞太地區正處於災難緊急狀態,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建設抗災能力的方法。」
擴大多災害早期預警系統
亞太經社會指出,增加對多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的投資以及擴大覆蓋範圍,特別是在最不發達國家,對於減少人員傷亡至關重要。早期預警系統還可以將災害損失降低60%,實現10倍的投資回報率。
今年該會將進一步關注關鍵行動,如有針對性的變革性適應措施,使脆弱家庭能夠在災害風險高發區保護其資產和生計。該會還預計將批准一項旨在2027年前實現全面預警的區域戰略。(資料來源:U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