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今年地表7月的均溫,是12萬年來最高的月分,世界各地都遭受極端高溫帶來的危害。聯合國秘書長在7月27日表示,氣候暖化的趨勢與過去的預測完全相符,唯一令人驚訝的是──暖化的速度太快了。如今可怕的極端天氣正在我們眼前發生,這還只是個開頭,全球正從暖化進入沸騰的時代,他呼籲各國必須立即採取重大的減碳行動,我們才有可能避免最嚴重的氣候浩劫。
在近期全球各地重大災害的表單裡,兩岸也是新一波強降雨的受害者。7月29日以來,受杜蘇芮颱風環流北上的影響,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連續3天出現極端的強降雨,累計雨量打破多項歷史紀錄。北京短短48小時就降下了一整個月的總雨量,最大的降雨的王家園水庫,高達747毫米,是北京自1883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大的觀測值。這場暴雨奪走數十人的性命,上百萬人緊急疏散,受災人數多達60萬人。
台灣則是卡努颱風掠過北部海面後,引進了旺盛的西南氣流,持續給中南部山區帶來豪大雨。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從3日凌晨到5日傍晚,南投仁愛鄉的累積雨量已超過1千毫米,廬山有874毫米,都打破過去的紀錄。超大豪雨造成山崩、土石流,使得主要道路、通訊中斷。廬山溫泉區及奧萬大森遊樂區有一百多名遊客被困,山區部落的重症病患,也無法外出就醫,不得不仰賴空勤及地面特搜人員緊急支援救助。
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已常態化
今年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災難清楚地顯示,暖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已經常態化。自然災害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巨幅增加,嚴重衝擊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可是氣候危機最令人擔心的是,我們根本還不清楚事情到底有多糟糕。
基督教援助會(Christian Aid)最近的分析指出,在2022年從巴基斯坦的洪水到中國和歐洲的乾旱,全球十大氣候災難就造成了約1,680億美元的損失,導致7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然而,當前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災害只是前奏,未來暖化繼續上升,我們要面臨的挑戰還會更強烈。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估計,到2030年,極端天氣災害會增加到每年560起,這是我們無法逃避、也必須承擔的嚴峻課題。
平時危機意識不可輕忽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不斷提醒,災難發生在過去,更會頻繁地出現在未來,我們要適應不斷升級的極端天氣,每個國家與民眾都要靈活應對「意料之外」的危機,平時就須具備危機的意識,不可輕忽。
以這次台灣中南部的豪雨災害來說,雖然氣象單位事前已經提醒大家西南氣流的豐沛雨量,中南部必須小心防範;特別是廬山地區在2008年辛樂克颱風侵襲時,已經遭受過重創,殷鑑不遠。可是依然有大批遊客在颱風期間到山區旅遊,終至陷於山崩、土石流的險境,政府必須耗費大量的資源進行救援,其實這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氣象的監測、早期防災預警系統需要不斷的精進。現在不但各類災害多點散發、輪流登場、規模增大,還會有複合式的災害併生,放大了風險。過去傳統的觀點與做法,已經明顯不足,必須藉著每次災害的認真檢討,持續修正。
防災、救災、避災準備工作永遠不足
最後,由於氣候暖化使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普遍和強烈,災害規模往往超過政府的應變能力。例如今年加拿大的森林大火、土耳其的強烈地震、非洲之角的旱災,都是超越所在地國家可以因應與承受的極限,不得不仰賴國際的援助;就算是一國之內的災害,也必須依靠外界的支援。
像這次南投山區的豪雨災害,台北、新北、台東等地的救難隊伍立即動員伸手相助。因此,社區的重視自救、學習互助,是未來要努力加強的方向。
新約羅馬書十三章8節:「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這是聖經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原則,彼此相愛是永遠不夠的。未來的極端天氣變化特性是全球性的,出現頻率更頻繁,也更難以預測。面對未來暖化環境的災害風險,我們也要以永遠不足的態度,來積極地推動防災、避災、救災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