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 好牧人

馨香沒藥的行蹤─蓋恩夫人的囚禁歲月(上)

檢舉
楚雲 楚雲 追蹤
位於巴黎近郊的文森城堡。(Photo by Stephane Martin/flickr/cc)
她是教會歷史上傑出的靈性導師,出身貴族卻卑微度過一生。她的名聲在17世紀的法國傳揚開來,直到兩百年後,她的著作被介紹到德語和英語世界,對基督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

◎楚雲(牧師)

一首詩歌牽動了我尋訪的腳步。這歌誕生在一座法國古監獄──三百年前關押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1648-1717)的文森城堡(Château de Vincennes)。

下了飛機疾馳目的地。距巴黎市中心大約10公里,此地背倚一大片綠意盎然的森林,市區整潔清新,少有車馬喧嘩。 

文森城堡在凡爾賽宮建成之前,是多位國王的居所。17世紀中葉之後,轉為軍事堡壘和監獄用途。 

教會史上傑出的靈性導師
蓋恩夫人是教會歷史上傑出的靈性導師,出身貴族卻卑微度過一生。她的名聲在17世紀就在法國傳揚開來,隨著她的腳蹤,帶進一波又—波的屬靈復興,直到兩百年後,她的著作被介紹到德語和英語世界,對基督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

德國的摩拉維亞弟兄們,英國的約翰衛斯理,賓路易師母,慕安得烈等,幾乎一脈相承的接續了內在生命追求的路線,為全地神的兒女鋪陳出一座座屬靈的高峰。

20世紀上半葉,蓋恩夫人的名字,第一次透過英國的和受恩教士引介到華人中間。首先受益的就是倪柝聲,接著俞成華長老就著英譯本蓋恩夫人自傳,以簡略形式譯成中文,也就是著名的《馨香的沒藥》一書。

作者攝於文森城堡監獄前。 (攝影:王桂花)

痛苦處境化為超越禱告
蓋恩夫人自傳的末了,提到了兩座曾經關押她的監獄,文森城堡監獄和巴黎巴士底監獄,後者已在法國大革命後拆除。如今僅存的文森監獄,幾乎成了蓋恩夫人囚禁歲月唯一的見證。

我驚訝的發現下榻的旅舍,一開窗就可以看見這座城堡,土色高牆近在咫尺。不等隔日,趁著天未暗,我迫不及待走向城堡。

城門大開,通過安檢入內,迎面而來的是筆直的大道,前方通抵挑高的南側城門,大道兩側分列著行政官署和舊軍營及庫房。還有—座尖塔高聳的華麗教堂,它的對面就是城堡內最高的建築,高約50公尺如鐵甲武士雄踞的碉樓,卓然拔起,擎天而立。

我幾乎屏住呼吸望向這座雕樓,這正是我來的目的。是了,此處的重重牢房,囚禁過—位因信仰而遭迫害的忠心使女,她在衰弱的病體纏累下,仍執意書寫自傳和吟詠自己創作的詩歌。

〈我是一隻籠中的小鳥〉是蓋恩夫人著名的詩歌創作。「……如此被囚我甚歡欣,……祂捆綁了我的翅膀,卻愛俯首聽我歌唱……」這是蓋恩夫人囚禁歲月的詩歌裡最動人的名句。

左圖:蓋恩夫人畫像(來源:維基)。右圖:文森監獄牢房一景。(王桂花攝影)

16世紀馬丁路德興起,帶進改教的風潮,新教的影響遍及歐洲,促使舊教一面自省,一面更加嚴謹審查思想,動輒以「異端」論處。法國境內的宗教對峙情勢尤其緊張。17世紀路易十四執改的全盛時代更是向舊教傾斜,排擠新教勢力,任何有違教廷教訓的蛛絲牽動,常常遭到及時的抵制和撲滅。

蓋恩夫人自幼在舊教背景下成長,從來無意背離教廷的想法,只因個人近乎奧祕派神祕主義的信仰追求,讓保守的舊教高階人士不安,不僅嚴查文字著作,甚至以假見證羅織入罪,企圖徹底剷除假想的思想危險分子,蓋恩夫人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人物。

一旦被認定有異端傾向,前面等待她的就是囚籠,或是死亡。蓋恩夫人一向體質孱弱,屢次入獄,承受不堪的身心折磨,幾近垂死;但她愛主的心從未磨滅,只是愛得更為熾烈。她甚至將囚室每一塊岩壁當作寶石,把城堡視為榮耀。她將痛苦的處境化為超越的禱告、文字和詩歌,連結屬天的力量,使監獄成了神的帳幕,滿了主的同在。

神僕受苦反成為榮耀
我進入碉樓的深處,暗沉朦朧的照明,大小不等的牢房,遍處陳列的歷史展圖無聲陳述著失去自由的困境。此地曾關押過著名的囚犯,包括法王亨利四世、路易十四的財務總管富凱、唯物主義思想家狄德羅、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治家米拉波等。令人納悶的是,所有相關文獻上都不見蓋恩夫人之名,彷彿此人從不存在一般。

往後我探訪與蓋恩夫人相關的地點裡也出現同樣情況。無論她的出生、成長、去世、事奉、寫作的十幾個相關城市,除了從她的傳記尋找線索外,所有資料幾乎都付之闕如。幾百年來影響千萬神兒女的一代導師,竟被世界如此「除名」。

蓋恩夫人出生地蒙塔日。(攝影:王桂花)

只有一個解釋,這是讓靈界恐懼和痛恨的名字,她的生命有極深的十字架印記,上面有她向著神絕對的愛和順服,她的受苦反倒成了神榮耀的發表,她交通於耶穌的苦難,讓仇敵羞愧,讓世界驚奇,除了徹底剷除她,不作他想!面對受審的耶穌,當年猶太人在彼拉多面前高喊:「除掉他!除掉他!」所有不惜捨命跟隨耶穌的人,都毫不例外的背負著世界相同的對待!

就著昏暗的燈光,我撫觸牢房堅硬冰涼的石牆,禁不住輕吟那歌的旋律,知道主曾在此俯身,細聽忠魂的愛歌。我從萬里外被牽引到此與那詩歌深深相應。穿入一間僅容一人的狹小斗室,我心想,莫非就是在這裡,蓋恩夫人回顧她一生,寫下與苦難交織的記憶……

蒙塔日水鄉風情。(攝影:王桂花)

敬虔在成長磨練中生根
1648年出生於蒙塔日(Montargis)一個貴族之家,她是個早產兒,天生體弱,曾在幼年時就罹患天花。母親偏寵弟弟,常將她心愛之物強行拿走給幼弟。父親雖然愛她,但忙於事業經常在外。也因此她被送到烏蘇林修道院(Montagis, Les Ursulines)而非一般學校接受教育。

寄宿的日子養成她喜愛獨處禱告、讀經的習性,一顆敬虔的心漸漸在成長過程中生根,為日後靈性的追求奠定了極好的基礎。她曾一度立志成為修女,對別人談及屬靈的事,總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和關注。聽到他人到遠方宣教的經歷也欣羡不已。

她本性是善良而活潑的,少女時代容貌姣好,落落大方。母親利用她吸引人的外貌,刻意打扮,積極參與上流社會,她在時尚和宴樂中一度迷失了自己。

幸好,這段時期不長,神對自己特別揀選的器皿,總會及時攔截調整。一日,她聽得別人清心愛主的榜樣,對比自己貪愛世俗的心態,愧疚不已。她開始閉門謝客,勤讀聖經和屬靈書籍,準備好好事奉主。

蒙塔日烏蘇林修道院。(攝影:王桂花)

16歲那年,父親忽然決定將她許配給比她年長22歲的財主──傑克斯‧蓋恩(Monsieur Jacques Guyon)。父親只看重這人的社會成就和財富,女兒因父命難違不得不接受。於是一段痛苦的婚姻歷程開始了。

丈夫對她並沒有真愛,常常禁止她禱告。強勢的婆婆少有好言,總是斥責相向,家中女傭也輕蔑她。十字架的功課來得又多又緊。然而,這一切催逼她的心更深進入屬天的內室。看來所有的歷練是為了將來更大的託付,因此不得不經過厲害的破碎和成全。

不料,蓋恩夫人28歲那年婚姻生活來到終點。丈夫病逝,留下3個年幼的孩子,她成了年輕的寡婦。正思索前途的當兒,一個如同馬其頓的呼聲的召喚臨到她,她清晰的聽到:「日內瓦,日內瓦!」是指明人生下一個方向嗎?召喚聲真實可聞,但這是什麼意思呢?(未完待續)

烏蘇林修道院外景。(攝影:王桂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