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備災、防災與救災工作都非常重要。芥菜種會自2018年開始做防災宣導和社區培力的工作後,目前在全台有7個備災儲糧點,並且也透過遊戲教學,教導孩子認識災害和學習如何自我保護。
芥菜種會防救災服務中心主任吳秉翰表示,當災害太久沒有來臨時,人們通常會因而警覺性降低,導致忽略災害的危險性。尤其不曾遭遇風災的地區,居民更容易輕忽遇險。為改善這樣的情形,芥菜種會首先在易受災區推動防災和培力,讓偏鄉的社區組織或青年,在災害來臨時可以迅速分工,幫助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在防災教學方面,孩子們也要了解台灣可能會面臨到哪些災害?災情發生前有何徵兆?針對長者則要教導他們如何自我保護,也讓照服員學習幫助長者疏散離開危險區域。
對不同族群進行防災教學
吳秉翰指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官網上,可以針對各人所居住的地方,評估所在之處的環境風險為何?先有了危機意識後,接著可以開始學習如何防範、自我保護,若災害臨到時,可減低災情。
若從天災方面來看,台灣地處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發生頻繁的區域,加上地理環境山高坡陡,常因颱風、豪雨產生地滑、土石流等現象,造成社區或部落道路中斷、交通受阻。
吳秉翰呼籲,當可能發生土石流或是大規模崩塌時,該撤離就應該要撤離,「不要等!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無法逃生」。不一定要等到政府發布撤離警告才走,而是要有警覺性,評估狀況後先行選擇避難。
提供偏鄉部落所需資源
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災區是仁愛鄉的賽德克族部落,吳秉翰表示,另一邊泰雅族部落的力行村一帶,災情也非常嚴重,卻鮮少人關心。加上現在受土石流影響,路面受損、橋斷,土石掩蓋公路,部落因風災所導致的交通問題,已不是任何人光直接挖土石,就可以疏通、解決的。
「儲糧點才是真正能在第一時間幫助部落解決問題的根本。」吳秉翰表示,要往更深山的地區送物資和救災,需要等大型機具預備好,路面也搶通後,芥菜種會的同工和協助的人們才有辦法前往。
接下來他預計會繼續設置儲糧點,也依狀況更穩定後,開始嘗試連結心理諮商的資源進到部落小學中,和部落小學的老師一起幫助親眼目睹災害駭人畫面的孩子們,接受心理評估和治療,以及申請往後的生活急難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