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釀災,氣候危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活及生命財產安全。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無止盡開發,長年下來疏於維護生態,使得今日的災害頻仍,也經常忘記要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國際媒體逐步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取代「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的說法,反映氣候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過去我們會形容「地球發燒了」,如今聯合國稱地球已到達「沸騰」的危險狀態。
以人為中心的經濟活動加速氣候危機
「現今氣候危機惡化的程度,已經超越過去科學家所預估的嚴重程度了。」面對極端氣候衝擊,具有環境工程專業背景、專攻生態神學的台南神學院楊順從教授表示,得知夏威夷野火事件發生後,他大為震驚,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夏威夷一直是個四季宜人的度假地。
然而此次夏威夷毛伊島野火事件,部分歸因於人為外來的易燃非原生草類和灌木叢。這些非原生植被大量生長,使得毛伊島更容易受到野火的侵襲,威脅了當地生態系統;再加上乾旱、易燃植被和強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火勢的擴散速度加劇。
《經濟學人》也指出,這場夏威夷野火給了世人兩個教訓:一、暴旱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農民和火災管理將面對更嚴峻挑戰。二、即使是歷經幾世紀的古老城市,也不應該輕忽野火威脅,因為災難隨時可能發生。
楊教授指出,無論是洪水、颱風、野火肆虐,都讓我們看見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力量。「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問題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若人類繼續用以人為本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只會更加速暖化和氣候危機」,他說。
成為謙卑在神次序下的好管家
楊教授表示,過去因自由經濟導向,人類過度消費,如今要減緩暖化、減碳的速度,就要減緩經濟活動、減緩消費,需要的才購買使用。而從神學角度來看,眾人都應重新思考神、自然環境,與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楊教授呼籲眾人,不應該再只用「神託付我們管理大自然」的想法來思考的神、自然環境,與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在創世記可以看見,神創造自然環境的時間,比創造人類更早。
楊教授表示,從創世記可以看出,神不但創造人類,創造天地萬物祂也都看為「好」。創世記一章26和28節提到,上帝要「使他們(祂所創造的人類)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從創造論的角度來看,大自然跟神也是有直接關係的;而從聖經中所說的要成為『好管家』,並不是指我們要以人為中心去看待自然資源,而是在次序上,我們都要謙卑在神之下,將一切看作是來自於神。」楊教授說,因為人的罪性,使「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驕傲自大且貪婪的心態,已經超越了神創造的次序,破壞了神所創造的永續循環,才讓世界被管的越來越亂。
以上帝為中心看待自然環境
台南神學院多年來持續關注生態神學相關的議題,楊順從教授在「暖化神學」課程中,也會帶學生去觀察海岸線的變化。他分享,每次去到海邊觀察海岸退縮的幅度,會明顯發現海平面上漲的速度真的越來越快,是人類已經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地球已經存在長達46億年,人類從出現在地球上以來,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因此我們更需要明白自己是「寄居者」的角色。我們必須回到「以上帝為中心」,就是尊重生命,也就是尊重上帝的創造,體認到自己也是上帝所創造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角度去思考神、自然與人三者的關係,並在公共決策和生活行動上有所改變,才能稍微減緩氣候急遽變化的速度。
當地球上的資源越來越稀少,人類開始出現爭奪、廝殺,就導致氣候危機的開端。楊順從教授表示,氣候危機是一種全面性的道德議題,唯有重新喚起人類的道德良知,重新學習如何尊重所有受造物的完整性,在與自然環境和各人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才能恢復上帝原有創造秩序。
不是誰擁有資源 而是願意分享資源
面對全球暖化的問題,楊教授表示,我們應當謙卑在上帝面前,表明我們與祂之間的關係,小心謹慎地使用神所創造的一切,與萬物和平相處。在信仰實踐上,包括減少消費、減塑、不浪費水電資源等,從生活很多細微處去做,就能更多喚醒大家的環保永續意識。
此外,全球政治領袖必須攜手合作,正視問題的急迫與重要性。教會需要重新喚起新的社區運動,形塑包括對窮人與大自然友善的態度,建立一種尊重地球和促進與受造世界能夠永續發展的生活的觀念。
另外,人類在看待資源時,楊教授也建議不妨從「分享」的角度,而非「擁有」來看,把我們所看見的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減少彼此爭奪,讓這些資源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成為互利共生,我們也能在更適當的環境狀況下,滿足所需和達成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