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愛,是——是一塊沃土,種多少,就收多少……」伊甸基金會「生之歌」身心障礙創作者藝術聯展,今天(8月18日)起在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正式開展,展覽主題為「生之歌」。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者透過畫作、編織以及木雕作品,宣告他們雖然身體上失去某些功能,但在藝術世界裡,沒有任何束縛與捆綁。縱然從世俗的眼光,他們外顯的樣貌是不俊美、有缺憾的,但因著信仰,能歌詠「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參創世記一章31節)的生命光彩。
伊甸基金會常務董事尹可名代表主辦單位分享時表示,今年是「杏林子」劉俠安息20週年。劉俠生前最為外界所熟知的,就是散文集《生之歌》。劉俠在世時,即便全身90%的關節都已經僵化,每天身體大小疼痛不斷,但她用信仰與文字告訴世人,生命的本身就是奇蹟。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4節)。即便劉俠已經離世安歇,「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十一章4節)。這次的藝術聯展就以「生之歌」為主題,展出的作品包括燒烙畫、編織、木雕及油畫等111件作品,呈現在創作過程中,不因困境而放棄的精神,與生生不息又美好無比的生命光彩。
人的一生都在上帝的手中
尹可名指出,這次展覽中令他印象深刻的展出作品,是一幅以被沙子布滿的雙手為主題的畫作〈沙之手〉,創作者何若瑋合併心智及肢體多重障礙,雖然有著不俊美的肢體,但何若瑋寫下「人生的路各有不同,雖然變數多,卻也充滿開創性和挑戰性,無限的可能都掌握在手中」。尹可名說,上帝量給每個人不同的才幹與恩賜,但也賜下不同的挑戰及熬煉,人的一生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即便是軟弱的時刻,神的手依然不放開信靠祂的人。
擔任聯展策展人的溫家惠老師表示,看著創作者不因身體不便而放棄創作,努力完成的神情,她有感而發地說:「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並期待聯展能鼓勵更多身心障礙者勇敢站上舞台,展現自我;社會大眾也能藉由藝術創作的呈現,對身心障礙者的技能、才華與能力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並且平等參與文化生活,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展創意、展現藝術潛能。
胡韾文用資源回收物創作 訴說上帝十架救恩
參展的藝術創作者之一的胡韾文,8年前因為中風半身不遂,只剩下右半邊的肢體能夠活動,因而進到愛悅養護中心成為長照住民。原本她覺得自己生命已經了無生趣,在養護中心接觸信仰、受洗信了耶穌之後,她在伊甸教會聚會時,讀到「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參詩篇一一三篇7節);聖靈光照胡韾文,讓她重新找回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明白自己的餘生可以「資源回收再利用」。
由於愛悅養護中心的現址以前是髒亂的廢棄物處理站,所以她就地取材,利用廢棄的麻繩、棉布、易開罐頻蓋、廢紙及廢咖啡杯,創作了〈十字架的救恩〉這幅拼布畫。
胡韾文分享,她創作的靈感是看到原本堆滿各樣廢棄雜物的資源回收場,因為有主耶穌的十字架及真光照耀,成為神掌王權帶給身心障礙者祝福的長照中心。這讓她領受到,上帝動工就在沙漠開江河,因著上帝的慈愛,荒漠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畫的底部是以廢棄塑膠袋象徵著她在信主前的傷痛過去,但因著上帝的十字架救恩臨到,有了新生命。紅色的部分代表上帝用祂的寶血遮蓋保護萬物。白花則代表上帝的慈愛,澆灌滋養這地,即便種子是落在荒漠中,因為主愛的滋潤與澆灌,都能開出旺盛生命力的花朵。
胡韾文感謝主,她前一陣子因為重症住院,醫生已經發出病危通知,她不知道還能不能如期參加這次聯展,但她在禱告中將生命氣息全然交託給主後,心裡很得釋放,因為她很清楚,生死都在上帝的手中,若神存留她的生命氣息,她還會繼續為主創作。
另一位身障創作者曹欽銘軍職退役後,轉職保全,原本特種部隊身強體壯的他,在一次執勤時,突然因為中風倒下;不但失去了工作,也必須終身與輪椅為伍。曹欽銘帶著怨懟及苦毒被送到伊甸的養護中心安置,他非常不能接受怎麼自己年紀輕輕就成了廢人。有一次,主持機構週三晨禱的牧師,講道時提到生命樹及永生的概念,那是他在中風之後第一次覺得好像生命還有盼望,所以他就去學習鋁線創作,織成了一棵生命樹。他想要告訴來看展的人,他因為有耶穌,改變了原來悲觀的想法,重拾對自我的信心,也對未來充滿盼望。
耶穌的愛像生命樹是生生不息
23歲的小豪,多年前因為就業壓力引發思覺失調,產生幻聽、幻想,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而被送到伊甸安置。剛開始時表現得內向退縮,不太說話,講話聲音很小聲。但老師發現他的藝術天分,鼓勵他學習傳統漆藝雕刻。心思細膩的小豪,展現善於觀察與耐心的特質,在細節處都十分用心。此次參展作品為〈愛要及時〉,開啟他對藝術的興趣,用創作分享自己心中那份真摯單純的愛。小豪說:「愛,是倘若缺乏忍耐,就如節日的煙火,燦爛奪目,卻一閃而逝。」他認為,信耶穌得主愛,也要及時。
〈生之歌〉身心障礙者創作者藝術聯展,即日起至9月3日,每天早上9點至晚上6點在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