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影響力聯盟

謙卑才能看見美好。蘭嶼在地文化 教我的4件事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用自己的文化、主觀的角度硬塞給別人的好意,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驕傲,不僅可能打擾他人,善事也會變成錯事……

◎撰文 / 蕭乃樺

每年的4至10月是蘭嶼的旅遊旺季,這裡有清澈湛藍的海洋,豐富的自然生態及天然景觀,更是海釣者的天堂!你也可以騎在環島公路享受鹹鹹海風,看看沿途聳立奇特的礁岩、野銀部落的傳統地下屋,還有家戶門前的曬飛魚,以及擋在路上的羊群,或是體驗達悟族的傳統聚落,來趟文化巡禮……

這次踏上蘭嶼非以旅遊為目的,偶然來到蘭恩文教基金會當志工,壓著幾箱愛心物資踏上蘭嶼,準備分送給機構。Tao書屋傳來的聲音,25歲的陳曦恩老師,放棄台灣軍職穩定收入,飄洋過海到蘭嶼,為了跟這塊土地更熟悉,陳曦恩跟居民一起上山、吃當地食物,聽他們的故事。每天陪伴孩子,準備晚餐、企劃多元化學習課程,偶爾下課還要護送摸黑回家的孩子。

任職半年就被毒蛇咬傷腳,無法行動的曦恩老師手一樣沒停過,積極籌備Tao書屋讓孩子下課後有好的學習環境。這時,居民開始接納並對她說:「許多漢人來都只想教我們什麼,或改變我們,但妳卻願意學我們的語言,了解這裡的文化,融入我們的生活。」

學會知足感恩的在地文化 簡樸很好、夠用就好

常常有人問曦恩老師:「妳會在這裡待多久?」她說:「就是去做,也許是一輩子吧!」曦恩老師牽掛的,是那群隔代教養需陪伴的孩子們。

每到冬季,船運常因風浪過大而停駛,造成島嶼食物缺乏,曦恩老師笑笑地說「有次跟居民去採果,看見樹上有很多果子,但他們只採一些,告訴我說夠吃就好,留給其他人…」這片小島的生活簡樸,但當地人卻充滿感恩知足、順其自然……

真正的給予要投其所好 而非給己所要

傳聞達悟族很排外,其實當中有太多歷史的辛酸,從最初的重刑犯監獄,威脅婦幼安全,到1982年啟用的核廢料貯存場,一波波的爭議都直接影響當地人生活。Maran(達悟族語,叔伯的統稱)回憶民國55年時,政府為了改善當地生活,強制拆除傳統地下屋,由於離島取材困難,這些國宅多是海砂屋,影響結構,至今很多長輩還堅持住在地下屋…

「政府認為蓋國宅是對我們好,卻沒瞭解蘭嶼的氣候地形,地下屋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冬暖夏涼,排水系統又好……」Maran談及過往,立意良善的措施,卻是達悟人的痛。這番話又讓我學了一課,出發前,熱情地募集物資,辛苦搬運到島上,卻在居民為難的表情中被委婉拒絕,原來,用不到的物資,就成了當地的負擔。

這次經驗提醒我,用自己的文化、主觀的角度硬塞給別人的好意,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驕傲,不僅可能打擾他人,善事也會變成錯事。行善如此,人際關係也一樣,給予之前應當先理解、同理對方的需要,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

學習敬畏大自然 理解彼此不同、尊重文化差異

魚類資源也是蘭嶼的重要文化,達悟族認為飛魚是神聖的象徵,喪家或生病者不能捕飛魚,不然會帶來厄運。此外,他們還將把魚類分為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且分別盛裝在專屬的男人、女人、老人的盤子,不可錯置,看似有趣的分類,背後隱藏著對於海洋生態的保護,使各魚種都能永續生存……

因著對大自然的敬畏,達悟仍存有不少禁忌,例如女人不能觸摸漁具或靠近拼板舟,未經同意也不能隨意拍攝這些船隻。當傳統遇到觀光發展、環境保護等議題,往往會產生爭執、矛盾,Maran無奈的表示:「出海捕魚時不能一直講話,觀光客卻很愛拍照,並追著我們問問題,有時會被氣到乾脆回家去,卻被旅客批評我們沒禮貌、不回話……」

謙卑才能看見美好 入境隨俗更能共譜和諧

你是否期待每一次出遊都能愉快又收穫滿滿?建議事先做功課,了解當地的歷史風俗民情及規範,避免誤觸禁忌而不自知,並且尊重異文化,理解文化沒有好壞只有不同,學著入境隨俗,不批評論斷、相互尊重,如此,不僅能開心遊玩,更能讓每一塊土地、人文都譜出和諧之音。

每塊土地都有其獨特的美好,離開蘭嶼的那一刻,我似乎擁有了嶄新的眼光,不僅彈性、寬廣,更是一份溫柔的謙卑……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