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 天路客

在憐憫中實踐公義──思想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八尺門的辯護人》法庭攻防引出問題:判決是為了誰存在?(劇照提供:鏡文學)

◎徐硯美

我們常說的「因果關係」,表達每一件我們所看見的事、發生的事,都有它的原因,然而,絕大多數人面對一個事件的發生,所能推導的,通常是單一的原因。這是因為當我們能推導出一個原因的時候,會認定自己「已經掌握了整件事情」,甚至當它是件很不好的事情的時候,這種單一原因的掌握,會為我們消除掉恐懼感與無力感。

在這種情況下,急於推導原因的我們將會產生一連串的盲點,讓我們不管再有多少的可能性,都會將這個已推導出的單一原因至高化、合理化,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最容易」相信的事實時,那些「不容易」相信的事實,即便再是事實,都會被排除。

本劇描繪公設辯護人佟寶駒在退休前夕,接到一個棘手的印尼移工辯護案。(劇照提供:鏡文學)

本丟彼拉多的洗手
當耶穌被捕,眾祭司長跟民間的長老商議要治死耶穌,但他們不敢自己動私刑,因為在當時的法律是不允許的,所以,他們把耶穌捆綁起來,交給了巡撫彼拉多。

但彼拉多聽完了眾人告耶穌的罪後,卻做了一件事,就是「暗示」他們在節期可以「特赦」一個囚犯,聖經記載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馬太福音二十七章18節)

所有的群眾都鼓譟,群眾的領袖也給出了要釘耶穌十字架的「原因」,彼拉多卻看見另一個原因「嫉妒」;然而,沒有一面鏡子可以讓群眾看見自己因為嫉妒而起了殺戮念頭的樣子,每個人都在大喊著「把他釘十字架」。

彼拉多在這樣的「聲浪」下,做了一件事,就是「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然後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24節)。連彼拉多都審不出耶穌的罪,認為耶穌是義人,群眾卻執意要這樣做。

我們在聖經看到的,不僅是彼拉多的推諉塞責和軟弱,更看見人群想要快速消弭心裡的恐懼,所以容易被煽動、蠱惑、從眾,最終將一切簡單化,殘酷加害耶穌,他們甚至用「正義」、「符合(猶太)律法」的名義,去遮住自己因為嫉妒而起了殺戮的想法。

所以,彼拉多的洗手,一方面是他的軟弱,一方面也是突顯了眾人盲目的執念,是連他這個嚴厲的巡撫,都不忍卒睹的。

平春16號船長鄭峰群和大副彭正民。船長收走了移工們的護照。(劇照提供:鏡文學)

憤怒的惡性循環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近日於影音串流平台上架的台劇,因為是改編自司法史上重要的案例「湯英伸案」,以及其故事內容涵蓋了移工權益、原住民與新住民成為社會弱勢的處境、廢死議題、政治謀算等等議題,所以雖然以一季八集的篇幅呈現,但仍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光譜儀,去折射台灣社會在這些議題上的各種進程。

故事敘述在基隆港邊的八尺門地區,早期漁工多數是原住民,當時船公司與漁工的關係就已相當不對等,剝削、歧視、虐待的事件層出不窮,但為了生活,當時的原住民也就咬牙撐過,又或者即便與船公司發生流血衝突,事情過後,仍然改變不了這些權力結構。

佟寶駒為了瞭解案情,不得不再次回到故鄉八尺門海濱社區。(劇照提供:鏡文學)

然而,時序來到今日,有些原住民因為世代都在八尺門生活,努力成為了船公司的船長,而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地的漁工,取代了當年原住民所做的低廉勞力工作,此時,他們也受到當年那樣的不對等對待。

佟寶駒(李銘順 飾)是一個自小在八尺門長大,父親老佟(懷劭‧法努司 飾)也曾是八尺門的老船長,是當地中生代船長很尊重的一位耆老;但佟寶駒自幼看到家鄉的年輕人一眼到頭的宿命,便決定離開家鄉,成為一位公設辯護人。

在故事的開始,他因為一起印尼漁工殺害船長一家三口,其中包括兩歲女童的殘忍命案,要擔任凶手阿布杜爾的公設辯護人,而再度回到自己家鄉;整個案件的多位關係人,包括被殺的船長,都是與他一起長大的同鄉,這些讓他一直想逃離的宿命感,包括父親老佟年輕時對生活不公平的憤恨、晚年用酒精麻痺自己……這一切都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在佟寶駒的面前。

夾帶著複雜考量,法務部長陳令秋數度介入命案調查。(劇照提供:鏡文學)

權力的利用與被利用
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會發現,這件謀殺案不過是所有權力場的其中一場風暴,它是恐怖平衡裡失衡的瞬間──在阿布杜爾與船長一家之上,還有船公司長期以來濫捕、虐待漁工、利益至上的壓榨;在司法層面,還有政黨對於廢死議題的操作、攻防;在律政層面,有理念之爭,也有利益的盤算。

每一個層面,都有自己的一場風暴,只是他們都用盡各種方式,讓這些風暴被壓抑在檯面下。檯面上就是那些人情場裡的世故對話,是記者會裡面冠冕堂皇的官腔官調,是講述理念時的慷慨激昂。

而每個人都有一度覺得自己是可以掌握局面的,但是一集一集看下來,每個人不過都是大局裡面的一顆棋子,全部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憐人。而最可悲的,不是他們身不由己,而是他們將自己的身不由己,看作是正常的,是必然的,甚至,是必要的。

雄豐船業老闆自認帶領台灣漁業突破困境,然而所下的每一步棋皆令人不寒而慄。(劇照提供:鏡文學)

裡面有一場戲,是雄豐船業的老闆洪振雄(楊烈 飾)對著法務部長陳令秋(潘儀君 飾)近乎是上課一樣,講述了一整段他與海的「戰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他做為一個在世界漁業裡打滾多年的老江湖,他認定殘忍是必要的。

洪振雄把所有犯罪的行為,都放到「讓台灣的漁業可以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的大概念底下洗白,字字鏗鏘有力,義正嚴詞。從他的觀點來看,自己的行為何錯之有?如果有,那也只是一種必要之惡的手段罷了。

老佟試圖勸告阿民。(劇照提供:鏡文學)

公義是在上帝的憐憫下實踐
立場之爭是永無止境的,可是聖經卻提出了「公義」二字,這兩個字並非僅是在說,所有人公認的「正義」即為公義。我認為它更深一層的意涵是,每一個人如何追求接近、成為一個義人,公義才有真正實踐的可能性。

然而,在基督信仰中,我們無法不藉著上帝的憐憫得稱為義、無法用行為來稱義,於是,「憐憫」也就是上帝的愛,就成為實踐公義最重要的關鍵。

故事主角佟寶駒不是因為利益才當公設辯護人,不是因為爭辯議題所以討論廢死與否,他要看見一個人的生與死不是在簡單、粗暴的單一原因下決定,不是輿論、聲浪下決定。刑罰的正義與合理,是在我們明白犯罪的發生,不僅只有一個事由;而不急於看見懲罰,認為除之而後快,就是因為對每一個事由的透澈理解,都有可能成為遏止悲劇的原因之一。

我們不是因為律法的有限性才追求公義的;而是因為憐憫的無限性才讓公義可以徹底的實踐。是因為愛與憐憫,才勿枉勿縱;不是因為憤怒,而殺一儆百。

編按:《八尺門的辯護人》分級為16+

阿布杜爾只會說爪哇語,印尼籍移工莉娜被佟寶駒請去擔任翻譯。(劇照提供:鏡文學)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