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叮嚀》作者莎拉揚77歲安息主懷 曾說:耶穌永遠傾聽你的每一個禱告!
2023-09-03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耶穌的叮嚀》作者莎拉揚77歲安息主懷 曾說:耶穌永遠傾聽你的每一個禱告!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編譯余友梅 追蹤
暢銷靈修書籍《耶穌的叮嚀》(Jesus Calling)作者莎拉.揚8月31日安息主懷,享壽77歲。(photo credit: 保羅文化, Thomas Nelson)

【編譯余友梅/報導】暢銷靈修書籍《耶穌的叮嚀》(Jesus Calling)作者莎拉.揚(Sarah Young),於美國時間8月31日下午安息主懷,享壽77歲。追悼會將於9月9日在她的故鄉田納西州納什維爾(Nashville)的基督長老教會(Christ Pres)舉行。

由於健康原因,莎拉.揚很少公開露面,去(2022)年12月,她在社交媒體告訴大家,她被診斷出罹患血癌;當時她請求讀者為她代禱,因為他們的留言對她非常有意義,也在困難時期支撐著她。但是到了今年9月1日,莎拉.揚和丈夫史蒂夫.揚(Stephen Young)成立的宣教組織「世界宣教會」(Mission to the World,MTW),最後「深感悲痛」地在社交媒體宣布莎拉.揚「平靜地去世」的消息。

她的書與人們在最黑暗時期相遇

莎拉.揚的出版商之一、哈潑柯林斯基督教出版公司(HarperCollins Christian Publishing)總裁兼執行長馬克.申瓦爾德(Mark Schoenwald)在新聞稿中表示,「莎拉.揚能成為我們出版大家庭的一員,我們倍感快樂和榮幸。」他稱許這位21世紀最受歡迎的福音派人士之一,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深愛著上帝。她的話語引起各界共鳴,她的著作的全球影響力無與倫比。」哈潑柯林斯出版公司兒童和禮品書集團高級副總裁蘿拉.明丘(Laura Minchew) 則表示,莎拉.揚「是一位親愛的朋友,我們將深深懷念她」。

莎拉揚在病痛中寫禱告日誌,後成為《耶穌的叮嚀》一書。(影片截圖)

「在與莎拉一起出版近20年的時間裡,我親眼目睹了《耶穌的叮嚀》這本書改變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明丘說。「她的書與人們在處於最黑暗的時期相遇,教導孩子們認識耶穌,並永遠改變了人們的生命。能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認識莎拉,是我一生的榮幸。」

莎拉.揚於1946年3月15日出生於納什維爾,原名莎拉.珍.凱莉(Sarah Jane Kelly),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她於1968年畢業於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主修哲學。

與宣教士丈夫結婚 赴日澳宣教

原本她並非基督徒,後來前往《逃離理性》(Escape from Reason)作者弗朗西斯.謝弗(Francis A. Schaeffer)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福音派研究中心 L'Abri研修後歸主。其後她到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進修,並獲得聖經研究和諮詢碩士學位。在那裡,她也遇見了未來的夫婿史蒂芬.揚,史蒂芬是美籍日本宣教士的後裔。這對夫婦於1977年結婚並前往日本宣教、植堂,設立世界宣教會。1991年全家人搬到澳洲墨爾本,並建立該市第一座日語教會。

在那裡身為師母的莎拉服事遭受性虐待和精神虐待的女性,她也開始靈修並經歷聖靈。

慢性病纏身時寫禱告日誌

莎拉.揚罹患萊姆病、眩暈症和其他慢性病,還接受過兩次黑色素瘤手術;迫使她一度每天待在房間裡20個小時。在孤獨的情況下,她開始練習每天聆聽祈禱,並記錄下她領受到聖靈告訴她的話語。

2000年代初期,她的禱告日誌開始在納什維爾一個婦女禱告小組中被分享;其中一位姊妹的丈夫是誠信出版公司(Integrity Publishers,2006年被湯瑪士.尼爾森出版公司Thomas Nelson Publishers收購)的行銷副總裁,在看過莎拉的禱告日誌後,該公司便問她是否可以將日誌改寫成一本全年性、每天都有一則來自上帝信息的靈修書籍。她同意了,於是2004年出版了《耶穌的叮嚀》。

全球銷售4, 500萬冊

這本書收錄了365篇與痛苦、失望、喜樂和救贖相關的文章,銷售經常居於各大書籍排行榜的榜首。至今《耶穌的叮嚀》原文書籍已銷售超過4, 500萬冊,並於2013年和2018年被評為「年度基督教書籍」。在今年8月ECPA基督教暢銷書排行榜上,仍高居第二名,僅次於《愛之語》

《耶穌的叮嚀》不僅是一本靈修書籍,也發展成為一個基督教品牌,其產品包括季刊、電視節目、播客節目及透過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提供的每日靈修文章。其中《耶穌的叮嚀播客》自2016年推出以來,已被下載近1, 500萬次。

莎拉.揚的著作尚有《總是耶穌》(Jesus Always,銷售逾100萬冊)和《耶穌的傾聽》(Jesus Listens,銷售50萬冊),以及《耶穌的叮嚀:兒童靈修365》(Jesus Calling: 365 Devotions for Kids,銷售逾100萬冊)、《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Jesus Calling Bible Storybook)、《盼望不停歇》(Jesus Today,銷售100萬冊)等等。

寫作動機傳揚聖經中的盼望

莎拉.揚在2012年接受《出版家週刊》採訪時,曾解釋她寫作的動機,她說:「許多人在看到生活中和全球事件中發生的問題時,似乎都感到絕望;但我們在聖經中找到的盼望是確切真實的——無論我們的生活中或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

2016年她出版《總是耶穌:擁抱耶穌的喜樂》時告訴《出版家週刊》:「我的書傾向於用不同方式跟不同的人說話。」該書出版時打破了出版社的最大印量(100萬冊)記錄。莎拉.揚的第三本365天靈修書《耶穌的聆聽》於2021年出版時,首印量也是100萬冊,並成立了品牌產品線。

《耶穌的叮嚀》評價褒貶不一

但是莎拉.揚這本《耶穌的叮嚀》長期以來一直褒貶不一。因為這本365天的靈修書籍是用耶穌的口吻寫成的,直接對讀者說話。雖然許多讀者表示這種第一人稱的寫作風格,幫助他們與耶穌建立連結;但其他人卻指責莎拉.揚的著作是褻瀆或異端。

2013年,加爾文大學神學教授大衛.克倫普(David Crump)接受美國《今日基督教》採訪時說:「我確信她是一位非常委身、虔誠的女性,但我很想稱這種寫作是『褻瀆』。」

已故的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創會牧師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的遺孀凱西.凱勒(Kathy Keller)師母說:「如果你真的想經歷耶穌,就學習如何從祂的話語中找到祂,祂真實的話語。」

《基督郵報》亦報導,《盡心竭力:屬神的男人與敬虔母親》(Devoted: Great Men and Their Godly Moms)作者提姆.查理斯牧師(Tim Challies)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稱《耶穌的叮嚀》是「一本模仿神祕學操練的令人深感不安的書」,「既危險又『不值得我們關注』」。

查理斯引用莎拉.揚書中的話:「我決心執筆寫作、傾聽神,並記錄一切我相信祂對我說的話。剛開始嘗試時覺得很彆扭,但我確實領受了信息。那是一句簡短、出自聖經且切合實際的話。它表達了與我生活現狀相符的主題:信靠、恐懼和親近神。我把它寫在禱告日誌上作為回應」,稱那種寫作方式並非神所默示,而是潛意識下的自動書寫。

作家藍迪.艾庫恩(Randy Alcorn)2018年受訪時則稱它是「建立在謬誤之上的一本書」。它「最大的問題非常簡單:耶穌沒有說過這些話。如果這些話是耶穌說的,那麼《耶穌的叮嚀》就是聖經,而聖經顧名思義就是上帝的話語」。

湯瑪士.尼爾森出版公司的編輯則告訴《紐約時報》,莎拉.揚的寫作風格或許有所不同,但讀者們非常了解,批評人士似乎有所誤解。

作者盼讀者與耶穌建立深入關係

《耶穌的叮嚀》的銷量其實並未受到影響,許多讀者說他們因該書後來成為熱切的信徒,在莎拉.揚的耶穌話語中找到了安慰、平安、鼓勵和靈感。該書吸引了各類讀者,包括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在內的名人的認可。2016年,小賈斯汀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書中的一段話。在Goodreads讀書社群上,85%的網友給予《耶穌的叮嚀》四到五顆星的評價。

湯瑪士.尼爾森出版公司副總裁兼《耶穌的叮嚀》品牌發行人麥可.奧利西奧(Michael Aulisio)在莎拉安息後發表聲明說:「對於莎拉來說,(出書)從來都不是為了銷量,她只關心如何引導讀者與上帝建立更深入、更豐富的關係。」

《基督郵報》報導,莎拉.揚曾表示,她在寫作之前,會花時間禱告,「包括祈禱保護我的心靈不受干擾、歪曲和欺騙」。她解釋,「我從耶穌的角度寫作;也就是說,第一人稱單數(我、我的)總是指基督。「你指的是你,讀者,所以視角是耶穌對你說話。」

莎拉.揚對於自己的寫作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感到震驚,但也很高興自己能幫助人們與耶穌建立連結。她在新書《耶穌的傾聽》出版時寫道:「出版《耶穌的叮嚀》是一段漫長而充滿禱告的旅程,自出版以來,我每天都在為閱讀《耶穌的叮嚀》或我後續著作的讀者禱告。我認為為讀者禱告是一種莫大的榮幸,也是上帝賦予我的責任......但最重要的是,請記住耶穌永遠與你同在,傾聽你的每一個禱告!

莎拉.楊身後留下她的丈夫、宣教夥伴史蒂芬.揚、兩個孩子和兩個孫子。(資料來源:Christian Post, Publishers Weekly, Christianity Today)

莎拉.揚錄音〈當我們禱告〉

相關新聞:

【提摩太凱勒牧師分享夫妻365天靈修計畫】彼此饒恕勇於悔改 用心聆聽彼此愛之語

《愛之語》作者巧門牧師感謝上帝恩上加恩 教會服事50年樂作僕人領袖

小賈斯汀私人飛機空姐聽他傳福音之後 受聖靈感動受洗歸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