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華神專欄】在收與授之中 學習看見恩典的主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謝樂知(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保羅在宣教過程中,時常面對一些非常困難的處境,其中也包括物質上的匱乏,雖然他努力親手做工,但是在一個顛沛流離的傳道過程中,即便是親手做工,要想維持穩定收入肯定十分不易。因此,他不時得仰賴教會提供的幫助和支持。

而在所有教會中,沒有任何一間教會要比腓立比教會更加殷勤,多次供應保羅的需要,不只是財力而已,也包括人力和物力。

腓立比書的兩個關鍵詞
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10-20節特別提到了腓立比教會給他的供應,但很特別的是,保羅以一種非常「委婉」,甚至可以說是「隱諱」的方式講述這件事。他沒有說:「喔!你們的奉獻我收到了,謝謝你們的奉獻。」這整段文字,保羅沒有直接提到「金錢」,也未提到保羅對腓立比人的「感謝」。

保羅是這麼說的:「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四章10節)從字面上來看,保羅好像是在談「思念」,但從上下文觀察,保羅顯然不只是在談思念,而是關於他的需要,以及腓立比教會對他的供應。

保羅為什麼講得這麼委婉呢?我認為,他以這種方式作為開場有特別的用意。這句話包含了腓立比書中兩個最重要的關鍵字,一是「喜樂」,二是「思念」。

靠主喜樂成為友誼群體
喜樂」貫穿了全書。從腓立比書一開始的感恩(一章4節),到保羅的自述(一章18節),到書信的正文(二章2節,17-18節,28節),再到內文的高峰(三章1節),及書信最後的結尾(四章1、4節),我們可以在書信的每一個關鍵處看到「喜樂」。

特別是,保羅時常提醒信徒要時常「靠主喜樂。喜樂,顯然是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最深的期許,期望他們成為友誼的群體,相互扶持,彼此樂見對方喜樂,以致所有人都可以在主裡一同喜樂。

心思意念與基督相同
喜樂之外的第二個關鍵字是「思念」。思念原文作phronesis。和合本有時將它譯作「心」,或「心思」,或「意念」。這字同樣也是貫穿全書的一個字。保羅在書中不斷的談到同心、齊心、以基督的心為心、相同的心思、相同的意念等。

因此,當保羅選用這兩個字(喜樂和思念)做為開場白時,他是將整段文字(腓立比書四章1-10節)緊扣在全書的內容和教導之上。

或者,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他在書中不斷談論喜樂,談論同心,而所有這些教導,最終都落在了這最後的指標案例之中,也就是保羅和腓立比教會之間的友誼和團契。換言之,這段文字不是腓立比書的附錄,而是腓立比書的高峰(climax)。

從這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保羅在四章10節中給了腓立比人非常高的評價。保羅大讚他們具有基督的心,思念別人的需要,樂於分享在基督裡的喜樂!

保羅書信有弦外之音?
然而,當保羅將整封信的內容(所有那些深厚的倫理教導)與他們的金錢奉獻綁在一起,腓立比教會很難不從中讀出某種「弦外之音」。腓立比教會信徒肯定會想:「你保羅一直不斷強調同心(彼此思念)和喜樂,此時,你又把同心和喜樂跟奉獻綁在一起,好啦!我們知道了。你就是要我們多多奉獻,對吧!」

但保羅在第11節馬上接著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這句話表明保羅知道腓立比人心中是怎麼想的(保羅清楚知道第10節背後有潛台詞)。但保羅要腓立比教會知道,他靠的不是金錢,也不是腓立比人對他的供應,他依靠是上帝,相信上帝必供應他一切所需用的。

保羅說「我並不是缺乏」,這並非因為他三餐無慮或是他財富自由,而是因為他學會了「知足」。「知足」的重點在於克制自己的慾望,正如提摩太前書所言:「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就像今天我們時常感到「缺乏」,很可能不是因為真的「缺乏」,而是放任心中的慾望無限擴張。

我們需要學習知足,與此同時也要學習信靠主,相信祂必供應我們一切所需。保羅在第13節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這段經文常遭誤用,以為只要靠上帝的能力,我們就能飛黃騰達、心想事成,一無所缺。

但這並非經文的原意,經文要強調的是,無論什麼樣的處境,或卑賤,或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我們都知道:上帝是我們的上帝,祂是全能的主,也是愛我們的主,因此,祂必定幫助我們勝過一切的困難,誠如詩人所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們同在。

教會的供給是獻給上帝
第15節,保羅進到另外一段論述(15-20節)。這段文字的結構和前段文字(10-14節)非常相似。首先,保羅提到腓立比人對他的供應:「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give and take,就是禮物的餽贈與接受),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

談到「供給」時,保羅用的字是koinōneō,字根有「分享」和「團契」的意思,這字同樣是腓立比書中反覆出現的關鍵字(一章5、7節;二章1節;三章10節;四章14節)。

再次,保羅將腓立比教會對他的供應,連結於書中的關鍵主題。腓立比人不難從中得出隱藏背後潛台詞:「要在主裡團契!團契就是要分享、要供應!

但保羅在第17節說道:「我並不求什麼餽送」。保羅清楚表明,他講論「團契」(供給)的用意不是要腓立比人給他更多的奉獻。但保羅真沒有要腓立比教會繼續供應他嗎?我想,保羅肯定是希望腓立比教會繼續供應他,但保羅要他們知道,教會即或有給他的,但他們給的對象並非保羅他本人,而是給上帝。

因此,保羅接著在第17、18節說到他求的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當作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換言之,腓立比教會雖有給保羅的,但收禮的卻非保羅,而是上帝。上帝要將他們所給的全記在帳上,上帝且要豐豐富富的償還他們所給的一切(19節)。

保羅談的是教會觀
總結來說,保羅在談的究竟是什麼呢?他談的其實是教會,教會就是一個以同心,喜樂和分享為標記的群體。換言之,教會是一個在心思意念上(在知性/德行上)、在情感上,在物質上,彼此相互連結的友誼群體。在教會中,我們學習相互餽贈,不僅是物質上的餽贈,也包括時間和情感的付出。

餽贈是人際之間常見的現象,也是人際之間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餽贈(收授)對古人而言尤為重要。在古代,禮物是維繫社會的重要媒介。現代社會不太一樣,現代社會以契約為主,契約明訂了個人的權利跟義務,契約之外有龐大的法律系統和執法體系,確保所有契約都能獲得履行。但古代社會缺乏這類的機制,人們靠的不是抽象的法治和契約,而是社會習俗,文化傳統、人際網絡及人情世故等。而人情背後的核心就是禮物。

在希臘文化中,「禮」(或作「恩」)指的可能是施恩者的恩情或恩惠;或是送出的禮物本身;或是收禮者必須具備的感恩和感謝之意。換言之,古代的人際網絡全在「禮」的循環當中。

此時,保羅要問的是,教會做為一個在心思意念上、情感上、物質上,相互收授和相互幫補的群體,我們的關係是建立在人情,建立在收與授,建立在我有負於你,你有恩於我的一種禮物循環之中嗎?

當保羅接受腓立比教會的餽贈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保羅會不會因為接受了這份恩情,腓立比人就因此成了保羅的恩主,保羅就成了他們的侍從呢?

保羅對施與和接受的提醒
回過頭來,我們要問的是,教會是一個建立在「收與授」關係之上的友誼群體嗎?這問題不太容易回答,確實,弟兄姊妹之間存在有收授關係,就像保羅與腓立比教會之間確實存在有收授關係。 

但保羅提醒我們,接受的一方所仰賴的不是人,他乃是從主那裡學習知足,並有主加添他能力和力量,使他度過一切的困境和患難。他仰賴的是上帝,仰賴上帝藉助弟兄姊妹的手,為他帶來安慰和幫助。

至於施與的一方,保羅的提醒是,當我們給的時候,我們不是給人,而是給上帝。我們一切所有其實都來自上帝,因此,當我們「給」上帝的時候,我們是以感恩的心,將上帝給予我們的「獻予」上帝。

教會弟兄姊妹的關係不是單純的收與授的關係,連接我們的是,我們同有一個主,一位豐盛之主。我們收不是從人收,我們給也不是給人。我們收是從人手中收上帝的恩典,我們給是交在人手中獻上給上帝。上帝是連接眾人的主,我們在收與授之中學習看見恩典之主。

謝樂知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原諒仇敵還是秋後算帳?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爸爸的背